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纯正道医_高尚先生_金代医家刘完素道医思想辨析_程雅君

纯正道医_高尚先生_金代医家刘完素道医思想辨析_程雅君

道教研究纯正道医、高尚先生金代医家刘完素道医思想辨析程雅君提 要:金代医家刘完素不仅以道自居,以道自守,更将高道之风,大德之节贯彻到行医实践中。

历代道医中,论修道之真恳,为医之精诚,刘完素堪为楷模。

但刘完素的高道大医风范,一直隐而不彰。

本文在全面分析刘完素的生平、著述以及学术思想等的基础上,阐释了一代道医刘完素。

程雅君,1972年12月生。

中医学博士,四川大学哲学博士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博士后,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

研究方向:中医哲学。

主题词:刘完素 道医 中医哲学道教学界对著名道医刘完素的研究,主要是胡孚琛、盖建民 两位先生。

两位先生对刘完素的研究都很深入,但由于研究时间比较早,以及研究角度、研究取向、研究方法等的不同,所以主要是纲领性地梳理。

在前辈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力图用更详实的史料,并更注重用哲学的方法进行深入辨析,来 写真 纯正道医、高尚先生刘完素。

刘完素,字守真,别号宗真子,自号通玄处士,又号河间居士。

北宋宣和二年(1120),出生在河北省肃宁县,三岁时全家迁至河间县居住。

宣和七年(1125),金兵南下灭辽,次年又灭北宋,刘完素遂为金朝之民。

金章宗承安五年(1200)逝世,享年八十岁。

刘完素是中国医学发展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金元四大医家之首。

由于倡导 火热论 ,用药多寒凉,而成为 寒凉派 的开山祖师。

金元四大医家中的张从正、朱丹溪都可谓刘完素的徒子徒孙。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云: 儒之门户分于宋,医之门户分于金元。

故研究中医学离不开金元医学;研究金元医学,刘完素是重中之重。

但是,现在有关刘完素的研究,大多重其医而略其道。

即使有个别涉及道医刘完素者,未免有挂一漏万之弊。

而刘完素无论是察其为人、还是观其治学都深受道家、道教的影响,堪为道医之大、之纯正者。

更况,刘完素与稍后于他的同时期医家张元素,一道医一儒医,是传统医学从道医向儒医转化的标志性人物。

因此,从中医学角度,深入理解刘完素的道家道教思想是从医学与哲学的更高角度来看刘完素及其医学思想;从道家道教角度,则是研究道医之必须。

上刘完素生平有明显的道风格。

这首先是由于刘完素本人以道者自居有很大关系。

刘完素以道者自居,从他的名、字、号等就得到了充分反映。

如其名 素 字, 说文 素,白织缯也 ,后引申为本色、本质、质朴、不加装饰、清淡无为等意义。

素 字是道家道教很常用的术语, 马王堆汉墓帛书 经法 道法 云: 故能至素至精,悎(浩)弥无刑(形),然后可为天下正 ; 淮南子 俶真 : 是故虚无者道之舍,平易者道之素 ; 鹖冠子 学问 云: 道德者,操行所以为素也 ,陆佃注: 道德,操行之本,故曰素也 ; 庄子 天地 云: 夫王德之人,素逝而耻通于事 ; 元包经 太阴 云: 尚乃俭,务乃素,无起徵脩,无勤动为 ;晋 陶潜 感士不遇赋 云: 抱朴守静,君子之笃素 ,逯钦立注: 笃素,纯志 。

可见,刘完素的 完素 表达的是要求自己以 道德 为操行之本, 抱朴守静 ,完善 虚无 、 平易 之道的意思。

其道心可谓明显矣。

再如其字 守真 , 文子 列有 九守 ,守虚、守无、守平、守易、守清、守真、守静、守法、守弱、守朴,其中 守真 内容:老子曰: 夫所谓圣人者,适情而己,量腹而食,度形而衣,节乎己而,贪污之心,无由生也。

故能有天下者,必无以天下为也,能有名誉者,必不以越行求之。

诚达性命之情,仁义因附也。

若夫神无所掩,心无所载,通洞条达,澹然无事,势利不能诱,声色不能淫,辩者不能说,智者不能动,勇者不能恐,此真人之游也。

夫生生者不生,化化者不化,不达此道者,虽知统天地,明照日月,辩解连环,辞润金石,犹无益于治天下也。

故圣人不失所守 。

金丹问答 出神 又云:能守真一,真气自凝,阳神自聚,盖以一心运诸气,气住则神住。

真积力久,功成行满,然后调神出壳也。

可见刘守真的 守真 二字,从物质层面而言,是守住 真气 ,从精神层面而言,是守住无为之道,而达到 势利不能诱,声色不能淫,辩者不能说,智者不能动,勇者不能恐 、 神无所掩,心无所载,通洞条达 的 真人 境界。

所以 守真 颇多见于道教中人名,如道教龙门派第八代弟子郭守真,南宋天心支派的廖守真等。

如此, 刘守真 进一步反映了刘完素是以道者自居的。

再如 通玄处士 ,考 通玄 二字,也是道教术语,如 通玄真经 。

通玄真经 即 文子 。

唐玄宗崇道,于开元二十九年(741)封文子为 通玄真人 ,尊称其书为 通玄真经 。

关于文子,班固在 汉书 艺文志 自注 文子 九篇。

老子弟子,与孔子并时,而称周平王问,似依托者也。

隋书 经籍志 也有 文子 十二卷,其注曰, 文子,老子弟子 ,梁 七录 十卷亡 的记载。

刘向 七略 存 文子 九篇, 汉书 艺文志 录九卷。

梁阮孝绪 七录 作十卷, 隋书 经籍志 和 新唐书 艺文志 均为十二卷。

过去历来被认作伪书。

1973年,河北定县四十号汉墓出土 文子 残简,其中与今本 文子 相同处有六章,有学者据此认为其并非伪书,而是部先秦古籍,但经后人窜改。

文子 解说老子思想,继承并发展了 道 的学说,又杂揉名、法、儒、墨诸家,宋濂 诸子辨 称其为 道德经 的义疏。

现存唐徐灵府 通玄真经注 十二卷,宋朱弁 通玄真经注 七卷,元杜道坚 通玄真经缵义 十二卷,皆收入 正统道藏 洞神部玉诀类。

今人李定生、徐慧君撰 文子要诠 ,通行于世。

另外, 处士 二字,也有一定的道风格,指的是有学行而未出仕或隐居者,即布衣之士。

荀子 非十二子 : 古之所谓处士者,德盛者也,能静者也,修正者也,知命者也,箸是者也。

史记 信陵君传 : 公子闻赵有处士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卖浆家,公子欲见两人,两人自匿不肯见公子。

梁书 列传第四十五 处士 专门谈到 处士 ,并把公知公认的道医陶弘景位列其中:易 曰: 君子遁世无闷,独立不惧。

孔子称长沮、桀溺隐者也。

古之隐者,或耻闻禅代,高让帝王,以万乘为垢辱,之死亡而无悔。

此则轻生重道,希世间出,隐之上者也。

或托仕监门,寄臣柱下,居易而以求其志,处污而不愧其色。

此所谓大隐隐于市朝,又其次也。

或裸体佯狂,盲喑绝世,弃礼乐以反道,忍孝慈而不恤。

此全身远害,得大雅之道,又其次也。

然同不失语默之致,有幽人贞吉矣。

与夫没身乱世,争利干时者,岂同年而语哉! 孟子 曰: 今人之于爵禄,得之若其生,失之若其死。

淮南子 曰: 人皆鉴于止水,不鉴于流潦。

夫可以扬清激浊,抑贪止竞,其惟隐者乎!自古帝王,莫不崇尚其道。

虽唐尧不屈巢、许,周武不降夷、齐;以汉高肆慢而长揖黄、绮,光武按法而折意严、周;自兹以来,世有人矣!有梁之盛,继绍风猷。

斯乃道德可宗,学艺可范,故以备 处士篇云 。

可见,从 刘完素,字守真,号通玄处士 的名、字、号,可以判断,刘完素事实上是以道者自居的。

他没有主动的向正统文化儒家靠拢,因为他安道乐道,否则他不会在儒家思想占正统的时代,给自己贴上一个 道教 的标签;更不会多次推辞朝廷的征聘。

刘完素的父亲是位教书先生。

童年时期,父54宗 教 学 研 究 2009年第4期亲经常给他讲解纪昌学射、扁鹊治病之类的故事,使他从小就有了强烈的求知欲。

十五、六岁时,因母亲患病,家中贫苦,三次求医不至而死,乃立志学医。

初云游四方,谋食江湖,遇异人陈先生,以学习医术。

后定居河间,声名日隆,传到了金朝廷中,金章宗为了笼络人心,请他到朝中为官,几次都被拒绝。

元苏天爵 元故河间路医学教授王府君墓表 中云:昔金大定间,乡郡有良医刘氏完素,能起危疾,名倾朝野。

累召不起,赐号 高尚先生 。

兵后子孙皆亡,而所著书幸在。

先世尝因刘氏遗书,以治其术。

府君曰: 不可使刘氏之学无所传也。

即其故居。

作新祠宇。

旦望率医者谒之,庶几瞻拜仪形,讲习论著,益广其传,以活斯人焉 。

其中说刘完素虽然 名倾朝野 ,但 累召不起,赐号 高尚先生 ,正符合道家道教的 夫王德之人,素逝而耻通于事 的 完素 品质,以及 能有名誉者,必不以越行求之 的 守真 思想。

刘完素以道自居,以道自守,与其学术渊源关系很大, 金史 卷一百三十一 刘完素 传:金世,如武祯、武亢之信而不诬,刘完素、张元素之治疗通变,学其术者皆师尊之,不可不记云 。

刘完素,字守真,河间人。

尝遇异人陈先生,以酒饮,守真大醉,及寤,洞达医术,若有授之者。

乃撰 运气要旨论 、 精要宣明论 ,虑庸医或出妄说,又著 素问玄机原病式 ,特举二百八十八字,注二万余言。

然好用凉剂,以降心火、益肾水为主。

自号 通元处士 云 。

刘完素 尝遇异人陈先生,以酒饮,守真大醉,及寤,洞达医术,若有授之者。

这段奇异经历明显带有玄异色彩。

而在 素问玄机原病式 程道济序略 中记载更为具体一点:守真先生者,本河间人也。

姓刘,名完素,字守真。

夙有聪慧,自幼耽嗜医书,千经百论,往往过目无所取,皆谓非至道造化之用。

因披玩 素问 一经,朝勤夕思,手不释卷 一时于静室澄神晏坐,沈然毕虑,探索难解之义,神识杳冥,似寤寐间,有二道士自门而入,授先生美酒一小盏,若橡碗许,咽而复有,如此三、二十次,咽不能尽。

二道人笑曰:如厌饮,反吐于盏中。

复授道者,倒于小葫中。

道者出,恍然一醒,觉面赤酒香,杳无所据,急于内外追之不见,而后因至心灵大有开悟。

此说几乎诞妄,默而不言,以仆为知言,先生故以诫告。

与夫史称扁鹊遇长桑君饮药,以此视病,尽见五脏症结,特以诊脉为名,亦何异焉。

因著医书 内经运气要旨论 、 医方精要宣明论 二部,总一十七万余言,精微浩汗,造化详悉,而又述 习医要用直格 并药方,已板行于世。

外又作 素问玄机原病式 ,并注二万余言 。

此言刘完素自幼习医书,千经百论,皆谓非 至道造化 之用。

而所披玩的 素问 一经,同时又是 道藏 经典。

金史 所谓 异人陈先生 ,这里也已经直接的变为 二道士 ,是道教仙人。

那么至少是依据刘完素本人的依托,这些传世的材料都纷纷暗示,刘完素的医术得自道教仙人所授,其教授的方法也神仙化, 以酒饮,守真大醉,及寤,洞达医术,若有授之者 ,即喝了仙酒 而后因至心灵大有开悟 ,如此刘完素以道自居,以道自守,也就是可以理解甚至是应该的事了。

被金廷 累召不起,赐号高尚先生 的刘完素平生著述很多,其中 素问玄机原病式 、 黄帝素问宣明论方 、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是其代表作。

素问玄机原病式 一卷,刊于金大定二十六年(1186)。

该书分序言、五运主病、六气为病三大部分,主要是根据天之五运六气结合人之病症,进行病原学如风、寒、暑、湿、燥、火等方面的归类。

其卷首虽然引录了 素问 关于 六气病 的原文,但刘氏的论述发挥甚多。

值得注意的是,正是在本书中,刘氏强调了 火热 的概念,提出 六气皆从火化 的著名观点,在治疗上主张用寒凉药,因此该书成为寒凉派的经典著作,并且对后世温病学说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