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章 腔肠动物门(yi)

第五章 腔肠动物门(yi)


复习题
1.解释名词:辐射对称体制、两辐射对称体制、刺细胞、 网状神经系统、浮浪幼虫。 2.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3.掌握水螅的基本结构,如内、外胚层细胞的分化等。 通过它了解腔肠动物的基本结构、组织分化等基本特 征。 4.腔肠动物门分哪几个纲,各纲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5.试比较水螅型个体与水母型个体的主要差别? 6.试述腔肠动物的生殖方式? 7.写出水螅、海蜇、海葵、珊瑚虫的分类地位。
球形水母
图5-12
海蜇
三.珊瑚纲(Anthozoa)

1. 2.
3. 4.
本纲动物全部海产,约6100种。如海葵、珊瑚 虫、海仙人掌等。 只有水螅型、没有水母型,没有世代交替。 其水螅型结构比水母型螅体结构复杂。有外胚 层内陷形成的口道,口道沟,有内胚层突出形 成的隔膜和隔膜丝,隔膜丝上有刺细胞。两辐 射对称体制。 生殖细胞由内胚层产生,内胚层也有刺细胞。 大多数种类具有发达的骨骼。
2.
水母型的构造比水螅水母复杂,胃囊中有胃丝, 感觉器官是触手囊。不具缘膜。
生殖腺来源于内胚层。内、外胚层都具刺细胞。
3.
图5-10 钵水母纲代表
图5-11 海月水母
海月水母(Aurelia aurita Lamarck)
海月水母的生活史
水母
海 荨 麻
海蛰(Rhopilema)
(Chrysaora)

(五)原始的神经系统——神经 网(nerve net)或网状神经系统

腔肠动物神经细胞具有2个或多个突起,彼此 以突起相互连接,呈网状,称神经网或网状神 经系统。神经细胞又与内、外胚层的感觉细胞, 皮肌细胞等相连系,这种结合形成了神经—— 肌肉体系(neuro-muscular system),对外界 的刺激能产生有效的反应。(图5-5)


触手
(左)水螅的横切 (右)水螅的纵切
二、 再生能力很强

如果把水螅的身体切成几小段,每一段 都能发育为一个完整个体。沿垂唇和口 切开,能长成双头水螅。但是只有单独 的触手不能长成完整的动物。
三、 生殖

水螅在环境适宜时进行无性的出芽生殖。 在环境不良的情况下(低温、缺氧等)进行有性 生殖。大多为雌雄异体。生殖腺是由外胚层的间 细胞产生的临时性突起。精巢呈圆锥状,卵巢呈 卵圆形。受精卵发育形成实心原肠胚,由外胚层 分泌一层保护性外壳。此时发育停止,从母体脱 离下来,沉入水底,渡过不良环境。待环境适宜 时,胚体破壳而出,并继续发育为新个体。
水螅
水螅的神经网
网状神经系统的原始性特点:
①没有神经中枢,神经的传导一般是不定 向的 。身体上某一部分受到刺激时,全 身都发生反应,所以又称为扩散(漫散) 神经系统。 ②神经传导速度较慢,约比人的神经传导 慢1000倍以上。
(六)生殖与世代交替


无性生殖——出芽生殖 身体上某个部位长 出芽体,芽体脱离母体营个体生活,或不脱 离母体而形成群体。 有性生殖——多数雌雄异体,少数雌雄同体。 性细胞由间细胞形成,起源于外胚层的间细 胞(如水螅纲),或起源于内胚层的间细胞 (如钵水母纲、珊瑚纲)。许多种类个体发 育中需要经过一个浮浪幼虫期。
水螅的外形
水螅捕食
(二)体壁

水螅身体内部是一个空腔,由口与外界相通, 这一空腔也与触手相通,称消化腔或消化循环 腔。体壁由三部分组成: 外胚层:具保护和感觉功能。包括:外皮肌细 胞 、感觉细胞、神经细胞、刺细胞、间细胞、 腺细胞。 中胶层:对身体起支持作用。一层胶状物质。 内胚层:具营养(消化)功能。包括:内皮肌 细胞、腺细胞和少量的间细胞、感觉细胞、神 经细胞。
图5-9 水螅纲代表
二.钵水母纲(Scyphozoa)

1.
本纲全部海产,约有200种。如
海月水母(Aurelia aurita Lamarck)、 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 ) 。特征为: 多为大型水母, 有世代交替,水母型发达,水 螅型非常退化,常常以幼虫的形式出现。

垂唇
体型
(二) 体制:辐射对称

两辐射对称
辐射对称(radial symmetry) 即通过身体的中 轴有很多切面,都可能将动物体分成相等的两部 分。这是一种原始低级的对称形式。这种体制是 腔肠动物对水中固着生活或漂浮生活的一种适应。 两辐射对称(biradial symmetry) 即通过身体 中轴,只有两个切面能把身体分成相等的两部分。 这是介于辐射对称和两侧对称之间的一种体制, 仅见于某些腔肠动物(如海葵)。
有平衡囊。
2.生殖细胞由外胚层的间细胞产生。 3.多数种类生活史有世代的交替,如薮枝 虫。但少数没有世代交替,水螅只有
水螅型,桃花水母、钩手水母只有水
母型。有些种类形成了多态群体(如
僧帽水母)。
Gonionemus

Craspedacusta ) (
桃 花 水 母
钩 手 水 母
水螅群
筒螅(Tubularia)
图5-13 海葵的结构
•3.珊瑚纲( Anthozoa)
海鸡冠
(Alcyonium)
形 态 各 异 的 各 种 珊 瑚
笙珊瑚的骨骼 笙珊瑚(Tubipora) Organ-pipe coral with polyps retracted
珊瑚杯
红珊瑚(Corallium rubrum)做成的项链
红珊瑚 (Corallium )
粉红色珊瑚 Corallium sp. 的骨架
海葵(Actinia)
左:海鳃
右:红海葵
玫瑰珊瑚
软指珊瑚
Acropora
鹿 角 珊 瑚 (

石芝(F
脑珊瑚
Clown fish bathing in an anemonae
第三节

腔肠动物门的分纲
腔肠动物约1万多种,按形态特点和世代 交替现象,可分为水螅纲、钵水母纲、珊 瑚纲3个纲。
一.水螅纲(Hydrozoa)

绝大多数海产,少数生活于淡水中。约有
3700种。如水螅(Hydra),薮枝虫(Obrlia)
特征如下:
1.一般是小型的水螅型或水母型动物。只有简
单的消化循环腔。水母型有缘膜,触手基部

辐射对称
图5-13 海葵的结构
(三)两胚层的体壁和原始消化腔


腔肠动物相当于胚胎发育的原肠胚阶段。是具有 真正两胚层的动物,即内胚层和外胚层,在二胚 层之间有中胶层。原肠腔具有消化功能,能够行 细胞内消化和细胞外消化,因此从这类动物开始 出现了原始消化腔。它又兼有循环作用,所以又 称为消化循环腔(gastrovascular cavity)。原肠 腔只有一个口孔与外界相通,食物残渣仍由口排 出,口兼有摄食和排遗的作用。口即为胚胎发育 时的原口。 最近有人报道水螅在基盘中央有反口孔,可排出 废物和气体。(图5-2 5-3)
水螅
(四)细胞和组织的分化

细胞分化:体细胞分化为皮肌细胞、刺细胞、 间细胞、腺细胞、感觉细胞、神经细胞等。 简单的组织分化:上皮——肌肉组织 (epithelio-muscular) 腔肠动物主要由皮肌 细胞形成内、外胚层。皮肌细胞的特点是:在 上皮细胞基部有肌原纤维,同时具有上皮和肌 肉的功能。近年来发现腔肠动物的上皮还有像 神经一样的传导功能。非神经的传导或类神经 传导首先在腔肠动物得到了证实。(图 5-4)
水螅的出芽生殖
世代交替

兼有水螅型和水母型两种体型的种类有世 代交替现象。世代交替表现为水螅型和水 母型交替出现。 水螅期:水螅型个体以无性生殖—出芽或 横裂的方式产生水母型个体。 水母期:水母型个体脱离母体长大成熟之 后又以有性生殖的方式产生水螅型个体。 例如薮枝螅(Obrlia)



薮枝螅
水母 海葵
玫瑰珊瑚
红珊瑚 (Corallium )
脑珊瑚(Meandrina)
Acropora
鹿 角 珊 瑚 (

第一节
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一)体型—水螅型和水母型


水螅型:身体呈圆筒型,适应于固着生活。
水母型:呈圆盘状,像一把伞。适应于漂浮 生活。 水螅型和水母型的基本结构相同,所不同的 是:水母型伞较扁平,中胶层比较厚,可以 减轻比重,增加浮力,此特点与水母型营漂 浮生活有密切关系。(图5-1)
的生活史
薮枝螅的生活史
第二节 代表动物——水螅(Hydra)
一、形态结构

水螅生活在水流较缓水草丰富的清水中。
(一)外形

水螅体长约1cm,身体呈管状,一端是口,口 长在圆锥状突起---垂唇(Hypostome)上,口 周围有6-12个触手(Tentacle),另一端是基 盘(basal disk),以基盘附着于池塘,溪流 内的水草等物体上。(图5-2A)
第五章

腔肠动物门
腔肠动物门的动物大多数为海产,少数生 活于淡水中。营固着或漂浮生活。有的是 独立的个体,有的形成群体。腔肠动物是 真正的双胚层多细胞动物。在动物界的系 统进化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所有的高等多 细胞动物都是经过这种双胚层的结构阶段 发展而来的。常见种类有水螅、水母、海 葵、珊瑚虫等。
水 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