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腔肠动物门课件
五生殖和世代交替 1.生殖: 腔肠动物有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 1)无性生殖—主要为出芽生殖。 芽体长成后不脱离母体,则形成复杂的群体。 温度、营养较好时,进行无性生殖。 2)有性生殖 原始的种类无生殖腺,是间细胞临时形成生殖细胞。 大部分种类有固定数目的生殖腺。 低等种类,生殖腺由外胚层形成;高等种类,生殖腺由 内胚层形成。 有性生殖多为雄雌异体,且多为异体受精。
外.
水螅摄食照片
五、呼吸排泄
无专门器官,由细胞通过扩 散进行.
六、神经系统
位于外胚层基部的神经细胞,以神 经纤维连成网状神经 内胚层基部也有分散的神经细胞,但 没有连接成网. 水 螅 神 经 系 统
无神经中枢 传导无定向
特点
传导速度慢
七、生殖 1.无性生殖—出芽生殖
在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食物时,水螅 体的中下部体壁向外突起,形成芽体 触手 .
口为胚胎发育时的原口,没有肛门,消化后的 残渣仍由口排出。口兼有摄食和排遗的功能
腔肠动物最先出现了细胞外的消化过程。
消化循环腔
最简单的消化器官
重要概念
即原始消化腔。是由内外两胚层细胞围成 的空腔, 兼消化、循环两个功能, 故称消化循 环腔。 相当于胚胎发育时的原肠腔, 也相当于高等动 物的肠。 它有口无肛门, 口兼兼有摄食和排遗的功 能,为不完全消化
两个胚层 (中间为中胶层)
腔肠动物出现了真正的内、外两胚层!
注意∶多孔动物只称两层细胞,而不是两胚层。
中胶层
由内外胚层细胞分泌而成,非细胞结构,
只是一层凝胶状基质。
在漂浮生活的水母体中, 中胶层厚,以减轻身体 比重, 还具有支持、连接作用,类似于高等动 物的结缔组织。
2.原始的消化循环腔 由内外胚层细胞所围成的腔,它具有消化的功 能,可以行细胞外及细胞内消化;又兼有循环的 作用,它能将消化后的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各部 分,所以又称为消化循环腔。
水螅体
如僧帽水母 除水螅体, 生殖体外, 还有浮囊
筒螅
触手
僧帽水母
桃花水母(上为幼虫)
钩手水母
水螅纲的几种代表
3、水螅体为主要阶段,水母体由水螅体无性繁殖产出。
少数种类只有水母体或水螅体极不显著 4.水螅型结构简单,无口道,消化循环腔中也无隔膜;水 母型有缘膜,触手基部有平衡囊 5.生殖腺来源于外胚层
垂唇
口
2.有性生殖—精卵结合 多雌雄异体 生殖腺为外胚层间细胞 分化形成的临时性结构
芽体 芽体形成早期
外胚层 中胶层 内胚层
消化循 环腔 卵巢
卵细胞 基盘
精巢为圆锥形,卵巢为卵圆形 水螅纵剖面图
水 螅 横 切
普通体壁
精巢处 切面
卵巢处 切面
水螅发育各时期示意图
八、再生
通过水螅的垂唇和口 切开,能长成双头水媳 腔肠动物的再生能力 很强,如把水媳切成 几小段,每段都能长 成一个小水螅,但是 只有单独的触手不能 再生成完整桃花水母
钵水母纲
海蜇 大型水母
珊瑚纲
海葵 珊瑚 海仙人掌
本章知识框架及重点
第一节 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一.辐射对称,少数已发展为两辐射对称如海葵。 辐射对称——大多数腔肠动物,通过身体的中央轴(从口面 到反口面),有许多个切面可以把身体分为相等的两部分 。
这是一种原始的低级的对称形式。
第三章 腔肠动物门
最原始的辐射对称、两胚层、多细胞动物
真正后生动物的开始
动物进化史上一个重要动物
所有高等多细胞动物阶段都是从这 一阶段而来发展 最原始的辐射对称、两胚层、多细胞
体制与基本体型 体壁结构
两胚层
辐射对称
消化循环腔
主要特征
神经系统
网状
腔 肠 动 物 门
呼吸与排泄
生殖及世代交替
分 类
系统发展
2.内胚层:内皮肌细胞(长圆筒形,顶端有伪足及鞭
毛)、腺细胞、少数感觉细胞与间细胞 、分散的神经细
胞 。 3.中胶层:薄而透明的胶状物质,由内外胚层细胞分泌
思考: 水螅的内、外胚层有哪 些细胞,有何功能?其消化 循环腔与海绵动物的中央腔 有何不同?
三、运动
上升及漂动
伸展
收缩 翻筋斗运动 尺蠖样运动
水螅的运动
水螅除身体和触手能舒缩及改变方向外,还可移动,借助触手和身体 的弯曲作尺蠖样运动或翻筋斗运动.还能靠基部腺细胞分泌气体而 由水底浮至水表面.
四、摄食和消化
用刺细胞和触手捕获食物,食 物进入消化循环腔中,由腺细
胞分泌消化酶,将其消化。此
种消化形式称细胞外消化。 经初步消化后的食物颗粒,由 内层的一些上皮肌细胞伸出伪 足将其吞入,再进行细胞内消 化。 不能消化的残渣再经口排出体
核
1、外胚层:外皮肌细胞(短圆柱状)、感觉细胞、 神经细胞、间细胞(常数个在一起,可分化成刺细胞、 感觉细胞及生殖细胞)、腺细胞、刺细胞。
触手
中胶层
外胚层
上皮肌肉细胞 外纵肌纤维
消化循环腔
↘
内胚层 消化循环腔 腺细胞 内皮肌细胞 (营养肌肉细胞) 刺细胞
内胚层
中胶层
感觉细胞
神经网
间细胞 内环肌纤维
外胚层
卷缠刺丝囊
触手的一段, 穿刺刺丝囊的 示其上的刺 粘性刺丝囊 细胞 刺细胞(内含刺丝向外翻出 穿刺刺丝囊)
翻出的卷 缠刺丝囊 在甲壳动 物刺毛上
水螅的刺细胞
刺细胞外侧有一刺针,当刺针受到刺激时,刺丝立即翻射出来.所有刺细胞,都只能 使用一次,刺丝射出后,刺细胞逐渐萎缩,由间细胞再分化产生新的刺细胞来补充.
重要概念!
网状神经系统
网状神经系统是腔肠动物特有的
动物界最原始的神经系统。其神经细
胞位于内外皮肌细胞的基部, 常具两
个或多个细长的突起, 相互连接成疏
松的网状。
网状神经系统的特点是: 无神经中枢 传导无定向 扩散速度慢
刺激的传导:
感觉细胞 神经细胞 皮肌细胞 接受剌激 传导信息 产生应答
(如∶捕食、御敌)
三.具细胞分化与简单的组织分化
1.细胞的分化 细胞分化的程度比海绵动物高的多,其细胞分化的程 度表明本门动物发展了一大步,并出现了最简单的组织分 化,对刺激能做出反应。 1)上皮肌肉细胞(皮肌细胞):是内外两胚层内的主要细胞 在上皮细胞内有肌原纤维,这种细胞具有上皮和肌肉 的功能,所以又称为上皮肌肉细胞. 2)刺细胞:腔肠动物特有的一种细胞。腔肠动物又称刺胞动物 主要分布在外胚层,特别触手上最多。内胚层有少量。 刺细胞向外一端有一刺针,内有一细胞核和刺丝囊,主要 作用是捕猎和防御.
群体多态
浮浪幼虫:具有内、外胚层 ,体表长有纤毛。内胚层充满原 生质,然后发育成原肠腔,再继 续发育成为消化循环腔。外胚层 已有神经、感觉、刺细胞等的分 化,为海产腔肠动物的幼虫。
第一节
一、外形及生活习性
1.生活习性: 生活在水质洁净 的池塘或小溪中 ,以水蚤,蠕虫等 小动物为食. 2.外形: 圆柱状 体型辐射对称。
桃 花 水 母
褐 水 螅
两辐射对称
通过身体中轴线, 只有两个切面,把身体分为两个相等的部分。
部分体壁纵横切
过口道横切
二.具有两胚层及原始的消化腔。
1. 两胚层 腔肠动物是真正的二胚层动物,具有内、外胚层,与高 等动物比较,腔肠动物相当于处在原肠胚阶段。 在两个胚层之间,为内、外胚层细胞分泌的胶状物质 构成的中胶层。一些种类的中胶层内还有部分来自内、 外胚层的细胞。
3)、腺细胞 不同位置,功能不同: 分泌消化酶消化食物(内胚层). 能分泌粘液供附着或分泌气体(基盘和口周围) 4)、间细胞 小、圆形、未曾分化的细胞。是成体上保留的胚胎期 细胞。可以分化为刺细胞、皮肌细胞和生殖细胞. 5)、神经细胞 有2-3个或更多的细长突起。 没有极性,可任意方向传递兴奋.主要分布在内或外 胚层的基部。 6)、感觉细胞 夹在外胚层细胞中,末端与神经细胞相连,接受刺激。 反应较迟钝。
薮 枝 螅
水 螅 水 母
僧帽水母
桃花水母
褐水螅
僧帽水母
桃花水母
钩手水母
水螅视频
二、钵水母纲
(一)主要特征
1、全为海产,且多为大型的水母类
2、生活史有或无世代交替现象
3、水母体为生活周期的主要阶段,水螅体退化为幼虫。 有的种类生活史中只有水母体 4、钵水母体无缘膜,感觉器官为触手囊 5、结构复杂,胃囊内有胃丝 6、生殖腺来源于内胚层 7.外胚层和内胚层中有刺细胞。
第五章
腔肠动物门
(Coelenterata)
目的与要求:
掌握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以水螅为代表,掌握腔肠动物的形态、结构与
机能特点;
了解腔肠动物门的系统分类; 了解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重点:腔肠动物门主要特征和腔肠动
物的形态、结构与机能特点。 难点:两胚层、原始消化腔及神经网出
现的生物学意义;世代交替
注意∶多孔动物中央腔为水沟系组成部分,无消化功能,无消化腔。
腔肠动物兼有细胞内和细胞外消化
1.细胞内消化为主, 吞噬食物颗粒。 消化循环腔的内皮肌细胞可
2.细胞外消化为次,分泌消化液在消化循环腔内, 使食物消化成小颗粒。
3.腔内腺细胞主要分泌蛋白酶故不能消化淀粉。 4. 消化的食物即靠消化循环腔, 输送到身体各个 部分(不是血液循环)
水螅体
触手 垂唇 螅鞘
薮 枝 螅 及 其 生 活 史
水母型 生殖腺 口
雄水母
雌水母 卵
小水母 囊胚 水母芽 子茎 生殖鞘 生 殖 体 原肠胚
精子
受精卵
消化循环腔 共肉 围鞘
浮浪幼虫
螅茎 固着 螅根 水螅型群体 新群体开始
水螅型群体
螅根
水螅体 螅茎 生殖体 共肉、围鞘
水母型:雌雄异体 浮浪幼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