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5章 腔肠动物门

第5章 腔肠动物门

第五章腔肠动物门
1.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如何理解它在动物进化上占重要位置?
答: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一)辐射对称多孔动物的体型多数是不对称的。

从腔肠动物开始,体型有了固定的对称形式。

(二)两胚层、原始消化腔多孔动物虽然具有二胚层,但从发生来看,它与其他后生动物不同,因此一般只称为二层细胞。

腔肠动物才是具有真正二胚层(内、外胚层)的动物。

在二胚层之间有由内、外胚层细胞分泌的中胶层。

由内外胚层细胞所围成的体内的腔,即胚胎发育中的原肠腔。

它与海绵的中央腔不同,具有消化的功能,可以行细胞外及细胞内消化。

因此,可以说从这类动物开始有了消化腔。

(三)组织分化海绵动物主要是有细胞分化。

腔肠动物不仅有细胞分化,而且开始分化出简单的组织。

动物的组织一般分为上皮、结缔、肌肉、神经四类,而在腔肠动物上皮组织却占优势,由它形成体内、外表面,并分化为感觉细胞、消化细胞等。

(四)肌肉的结构上皮肌肉细胞既属于上皮,也属于肌肉的范围。

这表明上皮与肌肉没有分开,是一种原始的现象。

一般在上皮肌肉细胞的基部延伸出一个或几个细长的突起,其中有肌原纤维,也有的上皮成分不发达,成为肌细胞,有的是上皮成分发达,细胞呈扁平状,肌原纤维呈单向排列,或者是2排肌原纤维呈垂直排列,也有的上皮成分发达呈圆柱状,周围有一系列的平滑肌环。

肌纤维也分为横纹肌、斜纹肌和平滑肌。

每个肌原纤维都是由一束细丝组成,这些丝又分粗、细2种,与高等动物粗(肌球蛋白)、细(肌动蛋白)丝相似,其收缩机理也和高等动物的相似。

关于肌肉的神经支配了解的不多,近年来有的实验证明,腔肠动物的神经与肌肉的接触部分——神经肌肉突触的超微结构和神经肌肉连接,也都与高等动物的相似。

(五)原始的神经系统——神经网是动物界里最简单最原始的神经系统。


般认为它基本上是由二极和多极的神经细胞组成。

这些细胞具有形态上相似的突起,相互连接形成一个疏松的网,因此称神经网。

由于所有其他后生动物都是经过这个阶段发展起来的,所以这类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占有重要位置。

2.掌握水螅的基本结构如内外胚层细胞的分化等,通过它了解腔肠动物的体壁
结构、组织分化等基本特征。

答:水螅体为圆柱状,能伸缩,遇到刺激时可将身体缩成一团。

一端附于水草或其他物体上,附着端称为基盘。

另一端有口,口长在圆锥形的突起——垂唇上,平常口关闭呈星形,当摄食时口张开,在口之周围,有细长的触手,一般6—10条,呈辐射排列,主要为捕食器官。

也可借助于触手和身体弯曲作尺蠖样运动或翻筋斗运动。

水螅的身体内部为一空腔,由口与外界相通,也与触手相通,此为消化循环腔。

其体壁由两层细胞构成,在2层细胞之间为中胶层。

体表的一层为外胚层,这层细胞主要有保护和感觉的功能。

里面的一层为内胚层,主要有营养功能。

外胚层包括皮肌细胞(称上皮肌细胞或外皮肌细胞)、腺细胞、感觉细胞、神经细胞、刺细胞和间细胞。

在外胚层中皮肌细胞数目最多,皮肌细胞基部的肌原纤维沿着身体之长轴排列,如一层纵行的肌纤维,它收缩时可使水螅身体或触手变短。

感觉细胞分散在皮肌细胞之间,特别在口周围、触手和基盘上较多,其体积很小,细胞质浓,端部有感觉毛,基部与神经纤维连接。

神经细胞位于外胚层细胞的基部,接近于中胶层的部分,神经细胞的突起彼此连接起来形成网状,传导刺激向四周扩散,
所以当其身体的一部分受较强的刺激时,全身都发生收缩反应,以避开有害刺激。

刺细胞是腔肠动物所特有的,它遍布于体表,触手上特别多。

每个刺细胞有一核位于细胞之一侧,并有囊状的刺丝囊,囊内贮有毒液及一盘旋的丝状管。

水螅有四种刺丝囊:穿刺刺丝囊,可把毒素射人捕获物或其他小动物体内,将其麻醉或杀死。

卷缠刺丝囊,不注射毒液,而只缠绕被捕物。

还有2种粘性刺丝囊,对捕食和运动有作用。

间细胞,主要在外胚层细胞之间,可以分化成刺细胞和生殖细胞等。

内胚层包括内皮肌细胞、腺细胞和少数感觉细胞与间细胞。

在内胚层细胞的基部也有分散的神经细胞,但未连接成网。

内皮肌细胞或称营养肌肉细胞,是一种具营养机能兼收缩机能的细胞,在细胞之顶端通常有2条鞭毛(1—5条),由于鞭毛的摆动能激动水流,同时也可伸出伪足吞食食物,细胞内常常有不少食物泡,其基部的肌原纤维,沿着体轴或触手之中心呈环形排列,收缩时可以使身体或触手变细。

在口周围,皮肌细胞的肌原纤维还有括约肌的作用。

腺细胞在内皮肌细胞之间,分散于内胚层各部分。

腺细胞所处的部位不同,其功能也不一样,如在垂唇部分的可分泌粘液,在滑润作用,使食物容易被吞进去;在消化循环腔内的,则能分泌消化酶消化食物。

3.腔肠动物分哪几个纲,各纲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有何价值?
答:腔肠动物分为3个纲:水螅纲、钵水母纲、珊瑚纲。

一、水螅纲本纲动物绝大多数生活在海水中,少数生活在淡水。

生活史中
大部分有水螅型和水母型,即有世代交替现象。

本纲动物的主要特征:1.一般是小形的水螅型或水母型动物。

2.水螅型结构较简单,只有简单的消化循环腔。

3.水母型有缘膜,触手基部有平衡囊。

4.生活史大部分有水螅型与水母型,即有世代交替现象(如薮枝虫),少数种类水螅型发达,无水母型(如水螅)或水母型不发达(如筒螅),也有水母型发达,水螅型不发达或不存在,如钩手水母、桃花水母;还有的群体发展为多态现象,如僧帽水母。

二、钵水母纲本纲动物全部生活在海水中,大多为大型的水母类,水母型
发达,水螅型非常退化,常常以幼虫的形式出现,而且水母型的构造比水螅水母复杂。

本纲的主要特征:1.钵水母一般为大形水母,而水螅水母为小形的。

2.钵水母无缘膜,而水螅水母有缘膜。

钵水母的感觉器官为触手囊,水螅水母为平衡囊。

3,钵水母的结构较复杂,在胃囊内有胃丝,而水螅水母则无。

4,钵水母的生殖腺来源于内胚层,水螅水母的生殖腺来源于外胚层。

钵水母类在腔肠动物中是经济价值较高的一类动物,比如海蜇即属此类。

海蜇的营养价值较丰富,含有蛋白质、维生素HJ、维生素B2等。

经加工处理后的蜇皮,是海蜇的伞部,蜇头或蜇爪为海蜇的口柄部分。

我国食用海蜇的历史悠久,在我国沿海海蜇的产量非常丰富,浙江、福建沿海一带最多。

仿生学也在研究水母,制作预测风暴的报警仪器。

又如海蜇的运动是由脉冲式的喷射而推进的,而喷气式飞机是连续不断的气流喷射而推进的。

有的科学家曾设想把海蜇的推进方式用于喷气式飞机的设计,这样既能节省能量,又能最好的利用所产生的动力。

三、珊瑚纲这纲动物与前二纲不同,只有水螅型,没有水母型,且水螅体
的构造较水螅纲的螅体复杂。

其主要特征:1.珊瑚纲只有水螅型,其构造较复杂,有口道、口道沟、隔膜和隔膜丝。

2.珊瑚纲螅型体的生殖腺来自内胚层,水螅纲螅型体的生殖腺来自外胚层。

石珊瑚可用来盖房子,如海南沿海一带用珊瑚建造的房子坚固耐用、便宜美观。

还可用石珊瑚烧石灰制水
泥、铺路等。

养殖石花菜,或作观赏用、制作装饰晶等。

古珊瑚礁和现代珊可形成储油层,对找寻石油也有重要意义。

4.初步了解腔肠动物的系统发展。

答:腔肠动物是真正多细胞动物的开始。

从其个体发育看,一般海产的腔肠动物,都经过浮浪幼虫的阶段,由此可推想:最原始的腔肠动物是能够自由游泳的、具纤毛的动物,其形状像浮浪幼虫,即梅契尼柯夫所假设的群体鞭毛虫,细胞移入后形成为原始二胚层的动物,发展成腔肠动物,在现存的腔肠动物中,水螅纲无疑是最低等的一类,因为其水螅型与水母型的构造都比较简单,生殖腺来自外胚层。

钵水母纲水螅型退化,水母型发达,结构较复杂。

珊瑚纲无水母型,只有结构复杂的水螅型。

后2纲的生殖腺又都来自内胚层,因此可以认为,钵水母纲和珊瑚纲可能起源于水螅纲,沿着不同的途径发展而来的。

综上所述,腔肠动物门的内容可简要概括如下:腔肠动物一般为辐射对称(也有两侧辐射对称的),具两胚层,有原始的消化腔(消化循环腔),有口无肛门,行细胞外及细胞内消化。

有组织分化,具原始的肌肉结构(皮肌细胞)和原始的神经系统(神经网),有刺细胞。

有骨骼时,为钙质或角质。

体型一般为水螅型和水母型,水螅型适于固着生活,体呈圆筒形,水母型适于漂浮生活,体一般呈盘形,二者的结构基本相同,如把水螅型倒置,其基部与水母的外伞相当,沿中轴压乎即成盘形。

二者之不同点:水母型适应漂浮生活,中胶层加厚,这可以减轻身体的比重。

也有些为多态的群体。

在生活史中,有些具发达的水螅型与水母型,有世代交替现象;有些水母型发达,水螅型不发达或不存在;有些水螅型发达,水母型不发达或不存在。

海产种类个体发育中经浮浪幼虫期。

过去一般认为有些种类有经济价值,随着科学的发展,发现腔肠动物还有多方面的用途,值得探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