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剂学名词解释

药剂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药物: 指可用于诊断、治疗、预防人类和动物疾病以及对机体的生理功能产生影响的物质。

按其来源分三类:中药与天然药物;化学药物;生物技术药物药物剂型:根据不同给药方式和给药部位等要求而制备的药物不同给药形式,称为药物剂型,简称剂型(Dosage form)。

药物制剂: 药物剂型的具体药物品种,称为药物制剂,简称制剂(Preperations)。

药品:药物经过一定的处方和工艺制备成的制剂产品,是可供临床使用的特殊商品。

药剂学:将原料药制备成药物制剂的一门学科。

药剂学(Pharmaceutics)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具有工艺学性质和临床医疗实践性质。

制剂工艺: 将原料药物加工制成能诊断、预防、治疗人类和动物疾病需要的制剂产品的过程。

药物剂型与药物制剂是药剂学研究的核心主要研究对象。

临床医疗实践性:药物制剂研究必须与临床应用紧密结合,从临床实际问题出发,设计药物剂型,设计给药途径,设计制备工艺等,最后设计的制剂产品还需要进行临床试验验证。

药物递送系统(DDS):将必要的药物,在必要的时间内递送必要的部位的新型递送技术。

其目的是提高原料药治疗效果,降低副作用。

药剂辅料:是用于生产药品和调配处方释使用的赋形剂和附加剂。

药品中,除活性物质外,其他的物质均称为辅料。

药典(pharmacopoeio):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标准、规格的法典,一般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编纂、出版,并由政府颁布、执行,具有法律约束力。

国家药品标准是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药品注册标准和其他药品标准,其内容包括质量指标、检验方法以及生产工艺等技术要求。

取向力:极性分子间的永久偶极产生同极相斥,异极相吸,分子偶极发生转动,形成异极相对取向,而产生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诱导力:极性分子的永久偶极诱导非极性分子产生诱导偶极,从而产生相互间作用力,成为诱导力。

极性分子间也存在诱导力。

色散力:非极性分子间的瞬时偶极间产生的相互作用力,成为色散力。

所有分子间均存在色散力。

疏水作用力力:疏水性药物与水混合时,分子中的非极性基团和水分子间相互排斥,自聚集产生的作用力。

多种作用力综合的结果。

药物分子络合物:两种不同结构的药物分子经分子间力、氢键及电荷迁移等分子间作用,形成药物分子络合物。

传荷络合物(charge transfer complex, CTC):电性差别较大的两个分子间,多电子的分子向缺电子的分子转移电子(或迁移负电荷),这两个分子之间产生电荷迁移力,因而结合成分子络合物,称传荷络合物。

固体分散体(Solid dispersion):系指药物特别是难溶性药物以分子、胶态、微晶等状态均匀分散在适宜固态载体中所形成的分散体系。

增容:难溶性药物中加入第三种物质(表面活性剂)形成可溶性胶团,增加药物溶解度助溶:难溶性药物形成可溶性的分子间络合物、复盐、缔合物等以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潜溶:在混合溶剂中各溶剂达到一定比例时,药物的溶解度出现最大值包合物(inclusion complex):系指一种分子被全部或部分包合于另一种分子的空穴结构内,形成的特殊的络合物等渗溶液:指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属于物理化学概念等张溶液:指渗透压与红细胞膜张力相等的溶液,为生物学概念(等渗溶液≠等张溶液)表面活性剂:少量存在能导致表面张力快速降低,但浓度达到一定值时,变化很小的一类物质临界胶束浓度(CMC):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HLB: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团对油或水的综合亲和力Krafft点:在低温时,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缓慢增加,但当温度升至某一值后,溶解度迅速增加昙点: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溶液进行加热升温时可导致表面活性剂析出(溶解度下降)出现浑浊,甚至分层胶束:当溶液内表面活性剂分子数目不断增加时,因其亲油基团存在,水分子与表面活性剂分子相互间的排斥力远大于吸引力,导致表面活性剂分子自身依靠范德华力相互聚集,形成亲油基向内,亲水基向外,在水中稳定分散,大小在胶体粒子范围的缔合体絮凝: 加入某些物质,中和部分电荷,降低表面电量及双电层厚度,使ζ电位降低至20—25mV,颗粒聚集形成疏松絮状物,不结块,振摇后可重新分散均匀反絮凝:加入某些电解质,使ζ电位升高至>50mV,阻碍微粒聚集,一旦聚集容易结块,不易再分散分散体系:是一种或几种物质高度分散在某种介质中形成的体系分散相:在分散体系中,被分散的物质分散质:在分散体系中,连续的介质布朗运动:固体质点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它是由液体介质分子热运动撞击质点所引起的质点无规则行动电泳:在电场的作用下,固体分散相的粒子在液体介质中作定向移动丁达尔现象:当光束通过烟雾时,可以从侧面看到一个光柱,仔细观察可见到很多的细微亮点移动流变性:物体在外力作用下所表现出的变形与流动称为流变性变形:是指对某一物体施加力时,其内部各部分的形态和体积发生变化的过程。

液体流动是一种塑性变形。

应力:物体内部产生的一种对抗外力产生变形的内力,单位面积上存在的内力称应力屈服值:引起物体变形或流动的最小应力称为屈服值。

剪切应力(S):使液层产生相对运动需施加外力,在单位面积上所需施加的这种力称剪切应力剪切速度(D),各液层的速度不同而产生的速度梯度流变曲线(flow curve):把切变速度D随剪切应力S而变化的规律绘制成的曲线。

触变性(thixotropy):是指在一定温度下,非牛顿流体在恒定剪切力的作用下,黏性减小,流动性增大,当外界剪切力停止或减小时,体系黏度随时间延长而恢复原状的性质物理灭菌技术:利用蛋白质和核酸具有遇热、射线不稳定的特性,采用加热、射线和过滤的方法杀灭或除去微生物D值:在一定温度下杀死90%微生物(即下降1个对数值)所需的灭菌时间Z值:灭菌时间减少到原来的十分之一时所需要升高的温度数F值:在给定Z值下,一个灭菌程序赋予被灭菌物品在参比温度下的等效灭菌时间,常用于干热灭菌F0值:指Z为10℃时,一个湿热灭菌程序赋予被灭菌物品在121℃下灭菌的等效灭菌时间,仅限于热压灭菌的验证生物F0值:121℃热压灭菌时,杀死容器中的全部微生物所需要的时间液体制剂:指药物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制成的可供内服外用的液体形态制剂防腐剂:指防止药物制剂由细菌、酶、真菌等微生物的污染而产生变质的添加剂低分子溶液:指小分子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分散在溶剂中形成的均相的可供内服或外用的液体溶剂高分子溶液剂:高分子化合物溶解于溶剂中制成的均相液体制剂溶液剂:指药物溶解于溶剂中所形成的澄清液体制剂芳香水剂:芳香挥发性药物的饱和或近饱和的水溶液糖浆剂:指含有原料药物的浓蔗糖水溶液,供口服醑剂:指挥发性药物浓乙醇溶液,可供外服或内用酊剂:指原料药物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提取或者溶解而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亦可用流浸膏稀释制成,可供外服或内用甘油剂:指药物溶于甘油中制成的专供外用的溶剂溶胶剂:指固体药物的微细粒子分散在水中形成的非均相分散体系双电层:吸附的带电离子和反离子构成了吸附层,少部分反离子扩散到溶液中,形成扩散层,吸附层和扩散层分别是带相反电荷的带电层混悬剂: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匀的液体制剂助悬剂:能增加分散介质的粘度以降低微粒的沉降速度或增加微粒亲水性的附加剂润湿剂:增加疏水性药物被水湿润的能力的附加剂乳剂: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混合,其中一相液体以液滴状分散于另一相液体中形成的非均匀相液体分散体系分层:乳剂放置后出现分散相粒子上浮或下沉现象转相:乳剂的类型发生转变的现象合并与破裂:乳化膜破裂导致乳滴变大,称为合并;乳剂分为不相混溶的油水两相,称为破裂酸败:乳剂受外界因素及微生物作用,体系中油或乳化剂发生变质的现象注射剂:系指原料药物或与适宜的辅料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无菌制剂热原:引起恒温动物和人体体温异常升高的致热物质的总称,是微生物产生的一种内毒素生物技术药物:指利用生物技术在生物体内制造而得到的,用于预防、诊断或治疗疾病的药物等电点(pI):使蛋白质解离成阴、阳离子趋势相等时溶液的pH值称为该蛋白质的等电点脂质复合物:阳离子脂质体与DAN形成的复合物聚阳离子复合物:阳离子聚合物与DNA形成的复合物中药制剂:是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制剂规范》等规定的处方,将中药加工或提取后制成的具有一定规格,可以直接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的药品浸提:采用适当的溶剂和方法使中药材所含的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浸出的操作煎煮法:以水为溶剂,通过加热煮沸提取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方法浸渍法:指用适当的溶剂在一定温度下浸泡药材,提取其有效成分的方法渗漉法:将药材粗粉置于渗漉器中,溶剂连续从渗漉器上部加入,不断往下渗透经过药材,提取有效成分的动态浸提方法回流法:指乙醇等挥发性有机溶剂,受热时,溶剂溜出,经冷凝后又流回浸提器中浸提药材,直到有效成分浸提完全水蒸气蒸馏法:将药材与水共蒸馏,挥发性成分随水蒸气馏出,经冷凝后分离挥发油的方法锭剂: 指饮片细粉与适宜的黏合剂(或利用细粉本身的黏性)制成的不同形状的固体制剂合剂:系指饮片用水或其他溶剂,采用适宜的方法提取制成的口服液体制剂。

单剂量包装称为口服溶液剂煎膏剂: 系指药材用水煎煮,取煎液浓缩后,加糖或炼蜜制成的半流体状制剂酒剂: 又名药酒,系指饮片用蒸馏酒提取制得的澄清液体制剂流浸膏剂:系指药材用适宜的溶剂提取,蒸去部分溶剂,调整浓度至规定标准而制成的液体制剂浸膏剂:系指药材用适宜溶剂提取,蒸去全部或大部分溶剂,调整至规定标准所制成的制剂中药丸剂:指中药饮片细粉或提取物加适宜的黏合剂或其他辅料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制剂中药片剂: 指提取物、提取物加细粉或饮片细粉与适宜辅料混匀压制而成的圆片状或异形片状固体制剂,是目前中药主要剂型之一中药胶囊剂: 指饮片采用适宜的方法加工后,加入适宜的辅料,填充于空心胶囊或密闭于软质囊材中的固体制剂中药注射剂: 指饮片经浸提、纯化后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溶液、乳状液及临用前配制成溶液的粉末或浓缩液的无菌制剂有效期: 药物含量下降10%所需要的时间,十分之一衰期,用t0.9表示半衰期: 药物含量下降50% 所需要的时间,用t0.5表示药品包装材料:指药品生产企业生产的药品和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所使用的直接与药品接触的包装材料和容器油/水分配系数(P):是分子亲脂特性的度量,所以在处方前研究中常用油水分配系数系数来衡量药物分子亲脂性的大小粉碎:固体药物的粉碎是指借助机械力或者其他方法,将大块物料破碎和碾磨成碎块、细分甚至是超细粉的过程,粉碎后物料粒径的大小可达微米甚至纳米级(如纳米药物)混合:把两种以上组分的物质均匀混合的操作制粒:是将粉末、块状、熔融液、水溶液等状态的物料经过加工,制成具有一定形状与大小的颗粒状物的操作散剂:系指药物与适宜的辅料经粉碎、均匀混合制成的干燥粉末状制剂,可分为口服散剂和局部用散剂临界相对湿度(CRH):是水溶性药物的吸湿特征参数,空气的相对湿度高于物料的临界相对湿度时极易吸潮颗粒剂:是将药物粉末与适宜的辅料混合而制成的具有一定粒度的干燥颗粒状制剂,一般可分为可溶性颗粒剂、混悬型颗粒剂和泡腾性颗粒剂片剂:是指药物与药用辅料均匀混合后压制而成的片状制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