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作业设计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作业设计

第7课
1.下列能准确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的是()
A.奴隶制开始形成 B.封建制开始确立
C.生产力飞速发展 D.诸侯兼并争霸不断
2.某市中小学校已普遍开设经典诵读课,经典诵读已成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
的重要方式。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三字经》)其中的“七雄”是指( )
A.齐、楚、秦、燕、赵、魏、韩
B.楚、秦、赵、宋、魏、齐、韩
C.晋、楚、齐、韩、赵、燕、魏
D.吴、魏、燕、赵、楚、秦、韩
3.与春秋时期战争相比,下列不属于战国时期战争特点的是( )
A.战争规模大,参战兵力较多
B.交战区域广
C.继续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来扩展疆域
D.持续时间较长
4.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社会大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
A.诸侯争霸
B.百家争鸣
C.商鞅变法
D.铁制农具与牛耕的推广
5.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

由于国力不强,秦国受到各诸侯国的歧视,秦孝公痛感脸面尽
丢。

为此,秦孝公( )
A.实行分封制
B.任用商鞅进行变法
C.推进大一统
D.推行汉化政策
6.牛牛一家人是生活在战国时期的农民,下列是关于他们家农业生产情况的描述,这些描述( )
①他父亲牵着牛耕地去了②他家里又买了一些铁农具③牛耕和铁农具的使用使他家粮
食打得更多了④都江堰修好后他家灌溉田地更方便了
A.可能全部是事实
B.只有①②符合当时情况
C.②③在当时不可能出现
D.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7.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包括( )
①强化了周王朝的统治②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③促进了土地的私有化④引发了改革变法的时代浪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影响最深远的一次变法。

下列有关商鞅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变法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②“奖励军功,按功授爵”是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③改革措施体现了法家思想④商鞅被杀说明改革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是中国古代建设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

该水利工程修筑于( )
A.战国时期赵国
B.战国时期齐国
C.战国时期秦国
D.战国时期楚国
10.某校初中历史兴趣小组开展“商鞅变法”专题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商鞅变法的内容
政治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济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
军事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角色扮演】
(1)根据上述材料回答,假如你是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的一位农民,你是否支持商鞅变法?为什么?
【理解学习】
(2)根据上述材料,商鞅变法确立的中央对地方管理的措施是什么?
【方法探究】
对商鞅变法的评价,黄鹏和刘芳产生了分歧(见下图)。

(3)评价历史上变法(改革)成功或失败的方法是什么?
1.D
2.A
3.C
4.D
5.B
6.A
7.B
8.A
9.C
10.(1)支持。

因为商鞅变法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注:持不同看法,但言之有理也可)
(2)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3)要把变法(改革)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中;采用生产力标准和实践标准;看变法(改革)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是否推动社会的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