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2016【广东中考高效作文训练】第三部分技法指导:第一单元审题(24页)

2、2016【广东中考高效作文训练】第三部分技法指导:第一单元审题(24页)


这样文题重点是“打开”,要写清以下三点: ①谁为谁打开“心窗”?——“父母”为“我”打开“心窗”。 ②打开什么“心窗”?——打开“我”和“父母”间的隔阂。 ③如何打开“心窗”?——用真诚的关怀打开“心窗”。 “打开”是一个过程,要写出“心窗”由关闭到开启的过 程。
3.重视导语的品读
近几年,广东中考作文题在命制过程中为了减小审题难度, 常常加上一段提示性的文字,这段提示性的文字给考生或多或 少地指出了写作的方向和内容。因此,在审题时,应注意对提 示语的研究揣摩。 示例:(某市中考作文题) 这是一个爱的世界,爱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父母对子女拳 拳的爱,子女对父母眷眷的爱,老师对学生殷切的爱,学生对 老师纯真的爱,朋友之间诚挚的爱,邻里之间融融的爱„„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爱都表现得轰轰烈烈,动地惊天。在 很多时候,爱就是一个温柔的眼神,一个轻轻的手势,一次安 静的倾听,一次不经意的回眸„„ 这才是生活中的大爱啊!体悟出这样的爱,才能真正地理 解生活,理解世界。 请以“大爱无声”为题写一篇文章。“微笑”——开朗快乐、乐观自信、坚强勇敢… 重要要素:“始终”——自始至终、不管什么时候。 “自始自终”,在整个事件过程中,她(他)一 直…… “不管什么时候”,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不仅 仅写一件事。
(1)审题眼,同时关注题目中的其它要素。
训练一:文题:平凡中的美丽瞬间
审读题目
(1)审题眼,同时关注题目中的其它要素。
何谓题眼?题眼就是揭示意义,体现中心,点明重 点或表现感情色彩的词语。 例一 文题:让心开花 题眼:“开花”——快乐起来、开朗起来、乐观起 来、 自信起来、坚强起来、勇敢起来等。 重要要素 :“让”——心开花,应有一个变化过程。 由“不开花”—“开花”的变化过程,要将这个过程写 清楚。而不能只写成我明白了要“让心开花”。要有 具体的行为—怎样让心——“开花“。
例: 从小学开始练钢琴,很枯燥,很寂寞;中间 有反复,有曲折,最后终于在全市初中组钢琴比赛中 获一等奖;发奖时,“我”站到台上,举起精致的奖 杯——这“最好的奖赏”,坐在台下的爸爸妈妈的眼 睛湿润了……
这篇文章把只是代表一种荣誉的奖杯作为 “奖赏”之“最”,显然理解偏离了题目的要 求。如果能在篇末增加一些议论,把练钢琴过 程中养成的刻苦精神和良好习惯等抽象的成果 作为“奖赏”之“最”,文章就符合题目要求, 也有新意了。
2.审清题目的重点
(1)捕捉、推敲题眼。 方法如下: ①如果题目是主谓句,题眼往往在谓语或谓语中心词上。 如:《他(她)真美》的题眼是“美”,我们在写作时必须 抓住“美”,写出体现“美”的事件或细节,明确“美”在文中 的含义,揭示“美”的本质。 ②如果题目是动宾短语,题眼往往在动词上。 如:《战胜自卑》的题眼是“战胜”,写作时就必须交代是 什么推动主人公“战胜”自卑的,“战胜”的过程如何,在“战 胜”过程中有些什么感受,获得怎样的启发。 ③如果题目是偏正短语,题眼往往在修饰语上。 如:《不寻常的考试》的题眼是“不寻常”,说明这个“考 试”是与众不同的,并非一般意义上的考试,而是指在生活和学 习中遇到的考验,因此要选好写作的对象和材料。
题眼:“美丽瞬间”——应写生活中一个短暂场景, 扣住“瞬间”;这一场景展现了人或物的真善美,或 能给人带来深刻启示,扣住“美丽”。 重要要素:不要忽略文题中的限定语:“平凡中的”, 要从小处入手,从生活的细处入手。
(2)审清修饰词的限定和要求
“最”、“也”、“还”、“更”、“其实”等修饰词如果 出现在题目中尤其要注意,它们都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体 现着一定的要求,稍不注意,可能就成了一个容易忽略的“陷 阱”。 示例:(无锡中考作文题) 撇和捺互相支持就成了“人”,在人生的历程中常常离不了 他人的支撑。在风平浪静的时候,常需要有人倾诉;在惊涛骇浪 的时候,常需要有人帮扶。在时间的流逝中,总有人是你最想依 靠的。 请以“我最想依靠的就是你”为题写一篇文章。 △审题点拨:文题中的“最”这一修饰词规定了所写 的“你”应该是某一个人,而且要写出这个人为什么值得依 靠,哪些地方值得你依靠。
(2)审题目中的副词。
我们经常在文题中看到“其实”“总”“也”“很”等 副词,我们在审题时一定要关注,因为这些副词往往决定了 文章的写作重点。
例一
文题:门其实开着
“其实”——这一副词表明,这一扇理解之门、情感 之门等一直是敞开着的,只不过我不曾知道而已。在 行文中就要先交代我的不曾知道。
(2)审题目中的副词。 例二 文题:其实很简单 (南京中考题)
扎实的。其实稍稍用心阅读材料就会发现,审题的关键在 “但是”之后的内容,“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爱都表现得轰 轰烈烈,动地惊天。在很多时候,爱就是一个温柔的眼神, 一个轻轻的手势,一次安静的倾听,一次不经意的回眸„„ 这才是生活中的大爱啊!体悟出这样的爱,才能真正地理解 生活,理解世界”。也就是说,从细微之处体悟大爱、体悟 真爱才是本题的要求。认真审题,一要把握“大爱”,二要 把握“无声”,三要“于无声处见大爱”。
“其实”——言下之意是我一直以为很不简单, 在实践之后,才恍然领悟——其实很简单。认为不 简单的内容一定要交代。
审读题目
3-审题目中的副词。 例三 文题:总有一把钥匙属于自己 (南京中考题)
“总”——这一副词表明,我寻找到这一把属于自己 钥匙是曲折的,是有一个反复寻找的过程的。行文中 就要将这种寻找的曲折性写出来。
△审题点拨:如果仅看题目,“大爱无声”好像似曾相识, 可能不少学生都觉得读过类似的以“爱”为话题的作文,但又一 时无从下笔。因此,认真阅读作文题前面的导语是非常重要的。 面对这样的题目,有些学生刚读完第一段就开始匆匆动笔,甚 至有的学生就用“眷眷的爱”、“殷切的爱”、“纯真的爱”、 “诚挚的爱”、“融融的爱”作为小标题逐一描写。这当然偏了 题,这种记叙描写或者大而无当,或者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是不
④如果题目是一个词,这个“词”就是题眼。 如:《生日》、《告别》 ⑤如果题目是一个并列短语,写作的重点在沟通两个因素的 新因素上。 如:写《师生之间》这个题目,就不应分别在“老师”和 “学生”这两个因素上动脑筋,而要写出一种新型关系,老师和 学生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民主平等,教学相长等等。 ⑥我们还应注意题目中的一些虚词。 如:《他也是我的老师》的题眼是“也”这个虚词。“也” 字说明“他”不是我们通常所指的学校里给自己传授知识的老师, 而是指在生活中或社会上给自己教诲、技能、处世的道理的人。 因此,我们首先要选准对象,然后重点写出“他”不是老师,却 是“我的”老师的原因。
再如广东省中考题《最好的奖赏》
“奖赏”是文章的线索,它可以是实在的、物质的、 可视的;也可以是抽象的、精神的、情感的,一句表扬、 一种暗示、一份情意;个性心理的优化,良好习惯的养 成,道德素养的提高,也都可成为“奖赏”。 题目中在“好”字前用了副词“最”,这就暗示了 下列要求:避开物质性的“奖赏”,最好能亮出精神、 情感或能力等抽象意义的“奖赏”,或是将“实”与 “虚”的“奖赏”结合着写,并“以虚为最”。
审读题目
(3)审题目隐含意。 隐含义是指比喻义、引申义等,是指题目 的深层含义、言外之意。 例一 文题:仰望蓝天
分析:“仰望”有希望、向往、追求方面的意 思。 “蓝天”则是远大理想,美好的生活,光明的前景等 的象征。
审读题目
(3)审题目隐含意。
例二:文题:敞开那扇门 分析: “门”的表层含义是房屋或用围墙等围起来 的地方的出口。 进一步的含义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之门,交往之 门,学习、研究上的方法之门。再大而言之指的是 改革开放或闭关自守的国门。
审读题目
(3)审题目隐含意。
训练二、文题:画一扇窗给自己 “窗”—通往美好境界的途径、方法。 “画一扇窗”—自我寻找到的释放自我,唤醒自我, 使自己自信起来,快乐起来,坚强起来的一个途径、 一种方法。 “给自己”—必须写自己的事。
审题示例
文题:请以“窗”为题,写一篇文章。
审题: “窗”——既指有形的窗,也指无形的窗。将窗理解为无 形的窗立意更高一些。如:心灵之窗。 用补填标题的方法,扩充文题,将写作的范围缩小,如: 打开心窗。
(2)审题目中的副词。 训练三 文题:这也是一种美
副词:“也” 表明:言下之意是我一直以为某一事物不美。行 文中要将这一点交代清楚。
(3)领会题目的隐含义
有些题目,语意双关,不能仅从字面上去理解,而要考虑其 引申、比喻或象征意义。如审题时能考虑到题目的寓意,就可以 展开丰富的联想,运用发散思维多角度选材。 比如《路》这个题目,可从字面意义看,指的是任何一条供 人行走的路;也可从象征意义去分析,理解为“人生之路”、 “奋斗之路”、“青春之路”等等。如果取其象征意义,就可扣 住“任重而路远”或“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等主题去 发挥。例如,可从一条具体的崎岖小路,拓宽为拖拉机路,再发
审题时,先要找准题目中的关键词句,然后在此基础上明 确“写什么”。对应试作文来说,审题时确定“写什么”,远 比确定“怎么写”重要得多。“写什么”包含两点:一是题目 要求写什么;二是根据题目要求,“我”可以写什么。 具体来说,我们审题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1.审清题目的限制
请仔细阅读题目及相关的话题、材料、写作要求、提示语 等。作文的限制就在这些“部件”中有所体现。一般包括:文 体、话题、人称、数量、时间、空间、中心等。
2017中考作文指导二:
决定作文成败的第一个重要环节是审题。考试时,审题定位 准确,是作文获得高分的重要保障;如果偏题或离题,作文的得 分可想而知。 审题时,需将题目一个字一个字地解读,然后细心揣摩题意, 把握题旨,明确要求,以便对文题所显示的中心、范围和所暗示 的体裁特点等,作全面审视。一般来说,只要理解了题目的含义 及出题者的意图,写作是比较容易的。 磨刀不误砍柴工。千万不要因为考试时间紧,就忽略审题。 如果只是匆匆扫一眼题目,就仓促下笔,则必然容易出现偏离主 旨,不着要义的问题。 在你原先审题的基础上再看一遍,思考3分钟,一切也许会 有不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