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作投入度

工作投入度

员工工作投入度和敬业度是爱岗敬业的核心问题一、爱岗敬业,首先要明确员工与企业的关系当一个人进入一个企业,成为企业的员工,那么,员工和企业的关系问题便成了首先要面对的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很容易被忽略,有些人甚至可能认为根本没有必要考虑。

但是,这一切都不能否定这个问题的存在。

企业与员工的关系问题,不是你愿不愿意考虑的事情,而是员工和企业都必须正确对待的事情。

因为从企业这方面来说,它时刻左右着企业在制度建设、人事管理、经营理念上的行政决策,从员工这方面来说,左右着员工对待工作的态度和精神面貌,左右着员工的一段生活的质量。

那么,员工与企业究竟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企业和员工应该如何更好地去履行自己的职责?这个问题的明了,将有助于企业合理规划自己的人力资源战略,有助于员工认识和实现自我价值。

从历史上看,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在不同性质的企业当中,企业和员工的关系是各不相同的。

其间有一个历史发展和认识发展的过程。

那么,在现代企业中,员工和企业是个什么样的关系?这个关系就是:企业和员工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企业与员工之间是一个合作共赢的关系。

这是一个基本的关系定位。

具体地说:对于企业,人是生产要素中最活跃最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本身不但是第一生产力,更是生产力的创造者和驾驭者,企业的最终价值体现在人上,如果企业没有员工,就没有法运转没法经营,所以说企业离不开员工;而对于员工来说,企业是员工展示自我的舞台,是员工实现自我社会价值的根本,员工离不开企业。

所以说企业和员工是一个合作共赢的关系。

有人可能会反驳说,哪有这么严重?员工可以辞去一家公司选择另一家公司,企业也可以辞退一些员工选择另一些员工,谁都离得开谁。

从狭义的角度来说,确实是这样的,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员工和企业彼此都不是唯一的。

上述观点是从广义的角度来定义员工和企业的关系。

而对员工和企业关系问题的讨论,也只有从这个基础出发才有意义。

因此,必须强调这样一个观点,那就是对于一家公司来说,你成为它的员工,说明企业在自由的条件下选择了你,你在自由的条件下选择了公司,在一定的时间内(比如合同期内),公司要对你负责,你也必须要对公司负责,这是市场规则,公司和你必须严格遵守。

这既是一个道德问题,更是一个法律问题,也是市场经济规则的要求。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谓的“负责”,就有一个程度问题,有一个投入大小的问题,这是我们讨论爱岗敬业时必然要涉及到的问题,下边还会就这个问题继续展开深入的讨论。

二、员工为什么必须要爱岗敬业明确了第一点之后,第二点其实就是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或者说是一个非常浅显易解的问题。

因为我们已经明了,企业和员工是一个互相依存、合作共赢的关系。

那么,从企业这方面说,不论从制度的设计还是企业文化的建设,就是首先要保证员工从事工作的岗位和相应的工作报酬,其次能给予员工自我能力提升的空间,使企业成为员工实现自我价值、发展事业的平台,另外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倡导企业与员工共赢的新理念,并通过讨论得到员工的普遍认同,使员工在精神上有归属感,能够快乐地有尊严地工作等等。

而从员工这方面讲,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企业是员工的安身立命之地,只有企业发展壮大、效益突出,才能保证员工经济利益的实现,才能使员工有一个为社会、为国家贡献才智的舞台,因此企业的前途与员工自己的前途息息相关。

所以说,员工必须爱岗敬业,这个问题的简单明了就在这里。

三、员工工作投入度和敬业度是爱岗敬业的核心问题上面已经说过,从员工这个角度,要对企业和岗位“负责”,而“负责”有一个程度问题,即主观投入大小的问题。

如果一个人说“工作不就是赚钱的营生”或者“工作就是为了养家糊口”,那他工作的态度和精神状态即便不是消极的也一定是平常的。

而一个把工作当成事业干的人,在工作中寄托着他的人生追求的人,他对工作的关注程度、投入和付出程度就绝不一样。

员工的投入度有一个概念,就是员工在组织中对某项工作的承诺和责任心以及为出付出的努力。

西方有一个企业领导力委员会(CLC)的组织,根据它对全球超过59家企业的5万多名员工的调查,员工投入度的提高能够使自主努力的程度(即员工自愿付出超越本身职责的努力)上升57%。

而这一自主努力程度的提高,平均而言,能够使个人绩效提升20%。

有关调查公司还对同类企业作出对比分析,发现员工敬业度高的企业,其绩效比员工敬业度低的企业高出47个百分点。

两类企业营业收入年增长率之差高于50%。

CLC将员工投入度划分为两类:理性投入和情感投入。

当工作能够给员工带来金钱、个人发展或者职业技能方面的利益时,就会产生“理性投入”;然而,当员工珍视、热衷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时,“情感投入”便会油然而生。

而后者对员工绩效的影响,比更侧重实际利益的理性投入高出三倍。

据调查,大约有11%的员工在这两方面都表现得非常高;另有13%的员工对这两种类型的投入都少得可怜。

剩下的76%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中间派”,这部分人既不逃避责任也不努力进取,他们会机械地完成岗位职责,但投入度就达不到“情感投入”的程度。

那么,怎么样尽可能多地把中间派转变为既有理性投入又有情感投入,就是企业和员工需要共同努力的。

能够不断在这方面有所进步的企业一定是成功的企业。

四、如何提升员工工作的投入度和敬业度那么,如何才能提升员工工作的投入度和敬业度呢?这也要从企业和员工两个方面共同努力。

从企业这方面说,除了给予员工较好的福利待遇(包括薪酬)外,还可以采取其他各种灵活、有效的方式,(实际上,薪酬等福利只是一个方面,只是基础,而不是最重要的方面),比如赋予员工挑战性的工作,给员工发挥作用的空间,激发员工的成就感,获得一定成绩后,员工因为受到充分的信任和鼓励,从而更加珍视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对工作和企业投入更多情感,愿意付出更多努力;再比如通过沟通,指导员工认识个人目标在公司整体规划中的位置,使员工了解公司的目标和个人的目标的一致性,认识到自己是公司使命中的一部分,这样员工就会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和归属感,乐于为企业作出贡献,并能更长远地看问题和处理问题,(相反,如果员工感到企业的目标与自己无关,丧失了前进的动力,个人的主观能动性难以调动,就会表现出低落的士气、缺失职业道德和其它一系列直接影响企业业绩的行为。

)另外还有:领导者要以身作则,做出爱岗敬业的表率;企业要给员工创造发展机会,搭建发展的平台,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以及团队的良好合作等。

这些是从企业方面来说的。

那么,从员工这个方面,要通过哪些方面的努力,来不断提升自己的投入度和敬业度呢?1、要提高岗位意识和责任意识,忠于职守,热爱工作,提升岗位的荣誉感和自豪感。

敬业的最基本要求就是要忠于自己的职守,因为员工在一个岗位上,必然就有一份岗位的职责要求,员工按照职责要求完成工作,是基本的起码的要求。

企业作为一个经营管理系统,各种岗位都是不可缺少的工作环节,都具有实际职业价值,任何一个岗位的缺失,都会使企业系统的运行无法健康地进行下去。

但同时,各个岗位之间又存在着不小的差异,有的工作负荷大些,有的复杂程度高些。

在各个岗位之间其实是很难做到绝对地平均。

而在困难复杂的岗位上工作,对自己的职业能力和素养是一个很有益处的挑战和训练,也是证明自己的能力和价值的好机会。

因此,首先要有这样一种岗位意识、职责意识。

在这个基础上,则有更高的一个境界,这个境界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表述:“职责可以让人把事做完整,而爱可以让人把事做得更好。

”因此我们提倡干一行爱一行,干好一行,如果能够在尽职尽责的基础上对工作赋予爱,就会用积极、健康、向上的心态去面对工作中的困难和挫折,把解决困难当作提升自己能力的“试金石”,把工作当作非常快乐的事,并且把工作做得自己满意,别人满意,领导满意。

通过实现企业价值实现自身的职业价值,也就赋予了职业崇高的意义。

反之,如果把上班当成“苦差使”,认为是在贱卖自己的劳动力,那么,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就会采取逃避态度,出了问题则互相推诿、指责,得过且过,心不在焉。

这样是做不好工作的。

2、要发挥主动性,焕发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

一件事情成功与否,或者说效果能达到什么程度,与某个人做这件事时的精神状态关系很大。

一般来说,一个人做事,需要具备三个方面条件:知识、技能和态度。

懂不懂这件事,是知识水平问题,会不会做和怎样做,是技能问题,而一个人是不是愿意去做,能不能积极主动去做,就是一个态度问题。

知道应该做、也知道怎样做而不去做,事情就不可能做好。

但一个人如果有了积极进取的态度,他可以从不知到知,从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从做不好到做得好。

所以说态度非常重要。

试想,在工作中等待吩咐、消极被动、安于现状、故步自封,如何能做好工作?只有勇于迎接困难、有旺盛的工作热情和激情、富于挑战自我和超越自我的精神、具有高昂斗志的人,才会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研究和改进工艺,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努力提升工作绩效。

3、要有紧迫感、危机感和忧患意识,善于学习,勤于思考,不断创新进步。

现代社会的发展瞬息万变,不学习肯定会落于人后,被时代所淘汰,所以一定要有紧迫感、危机感和忧患意识。

何况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间断的学习与实践过程,要成为一名优秀员工,一定要不断学习,善于思考,要养成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别人学习的习惯,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开阔眼界和思路,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把新的管理方法应用到实际中去,同时也能使自身的能力得到应有的提升。

企业要倡导“学习型企业”,员工要成为“学习型员工”,企业要力所能及地组织一些培训,员工要主动参加培训,加强自我修炼,提升职业化技能,使自己担负的工作更富效率,适应公司发展的需要。

职业精神的灵魂是敬业,敬业精神的内核是责任, 真谛是主动性。

随着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不断增强,企业的效率、效果和效益会有明显的改善和提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