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保护资源爱护环境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养成节约的习惯,从而自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用发展的眼光辨证地看待和分析问题。
3.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形势的严峻性。
认识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理解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正确处理社会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正确选择。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
(依据:因为人口、资源、环境的国情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
)难点:可持续发展是正确的选择。
(因为从理论本身的抽象程度看,可持续发展是内涵丰富的新概念,抽象程度高,中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从中学生的思想实际看,他们很少关注社会生活和国家大事,可持续发展往往引不起他们的重视。
)三、教法学法教法:直观演示法、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法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小组讨论、整理归纳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观看视频《地球之歌》,引发学生思考,视频反映的是什么问题?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是一首以环保为主题的歌曲。
看着揪心的画面,震撼的声音,祈求无助的目光,警示我们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已刻不容缓。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可持续发展这一课。
(二)新课讲授1、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展示地球的一组图片,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地球支撑不住了呢?引导学生明确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恶化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问题,而我国的形势尤为严峻。
2、自学指导一:我国的人口问题首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经历的人多的场景。
其次,展示材料,探究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及带来的负面影响惊人的数字——人口现状材料一、1949年刚解放时,我国人口就多达5.4亿。
由于忽视了计划生育,我国曾一度出现人口过快增长。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大陆人口总数达到13.4亿。
材料二、目前我国人口仍在以每年1500多万的速度增长,相当于每年增加一个澳大利亚的人口数。
材料三、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有3.6%,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有11.1%,文盲率为4.08%。
而美国25岁以上人口接受大学教育的比率接近50%。
材料四:东部沿海占全国13.52%的国土面积,承载着全国41.38%的人口,而西部占全国56.76%的国土面积,仅承载着全国22.39%的人口,东部地区的人口密度达到413人/平方公里,而西部地区的人口密度只有53人/平方公里。
材料五:老年人口所占比例材料六、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5575306人,占49.6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4149546人,占50.32%。
(1)阅读材料,明确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分布不均匀、老龄化严重、农村人口多等等。
(2)人口问题的不利影响: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形势。
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给资源和环境带来沉重的负担;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规模,影响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3)拓展:为什么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是否违背了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自学指导二:我国的资源问题材料一我国自然资源在世界上的位次(教材91页)材料二目前,我国已成为煤炭、钢铁、铜等世界第一消费大国,是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石油和电力消费大国。
目前,我国能源利用率为33%,每创造1美元国民生产总值,消耗的煤、电等能源是世界平均值的3~4倍。
我国万元GDP用水量是全球平均水平的4倍。
此外,我国每年约有7 亿吨的农作物秸秆,近230亿吨工业有机废水,500多万吨废钢铁、大量的电子垃圾,多数白白地浪费掉,每月得到很好地利用。
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这种形势会带来什么影响?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小组展示发言我国资源的严峻形势: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是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资源相对短缺。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对资源的需求量将不断增加,再加上开发不合理、利用率低、资源浪费严重,更加剧了资源形势的严峻性。
讨论:日常生活中,你是怎样以实际行动来节约资源的?自学指导三:我国的环境问题先让学生通过身边的事例说明我们目前的环境状况。
展示几组图片来感受我国的环境状况。
材料一:长江流域河网密布,湖泊众多,而盲目地围湖造田、建房,导致湖泊面积逐年减少,洞庭湖由原来的4200平方千米,减至现今的3000平方千米。
鄱阳湖由5000平方千米减至不到4000平方千米。
江河湖泊面积的锐减,大大降低了蓄洪能力,是助长洪灾的因素之一。
材料二:地球上有170多万个已被鉴定的物种。
由于环境污染与环境破坏,大量物种灭绝。
目前已经发展到每天消失一个动物物种、每小时消失一个生物物种的程度,这种情况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
材料三:全世界每年有500万人死于癌症。
人类癌症80%—90%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其中由化学物质引起的癌症占了90%。
材料四:土地荒漠化已成为全球的一个严重环境问题,被称为“地球的癌症”。
我国受荒漠化影响的区域已超过国土面积的1/3,并仍以每年2000多平方千米的速度扩大。
荒漠化给我国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高达540多亿元。
思考:材料分别说明环境问题有什么危害?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直接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讨论:日常生活中,你是怎样以实际行动来保护环境的?探究四:可持续发展是正确的战略选择1981年内蒙古目的发展起了一个羊绒衫集团。
生产羊绒制品需要在当地大规模地发展养羊业,但是,超载放牧却导致了草原生态严重失衡,造成该地几年没有降雨,水井干枯。
该地原有200多户居民,到了2001年6月仅存4户,牧民逐水而居,四散各地。
恶劣的自然环境导致经济萎缩,今儿是牧民生活走向贫困。
当地牧民说:“羊绒衫厂,你要牺牲多少自然资源换取经济利益;而你又将用多少经济利益才能恢复和保持自然平衡?”(1)这个羊绒衫集团现在还能否存在和发展下去?为什么?(2)牧民的呼声给我们什么启示?小组讨论后回答出示图示发展经济—→不合理开发资源—→生态环境破坏—→危急人的生存和发展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我们认识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牧民的呼声警示我们: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要做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就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学生阅读相关链接,教师概括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保证资源一代接一代永续利用,保证人类一代接一代永续发展。
也就是既要满足人类的需要,也要维护自然界的平衡;既要注重人类当前的利益,也要注重人类未来的利益。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形势的严峻性,树立了人口意识和爱护资源、保护环境的思想,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实施可持续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我国正确的战略选择。
【课后延伸】设计以环保、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公益广告。
可持续发展——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经通过历史、地理等学科的学习,在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储备,这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
另一方面,九年级学生面临升学和就业的人生选择,个人的前途和命运与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他们迫切需要了解国情国策,理解国家的发展战略,但是由于学生的生活离国家政策比较远,加之理论本身的抽象程度也比较高,初中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的引导。
可持续发展——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效果分析本节课,我主要运用了视频、图片、漫画、图表以及比较形象直观的材料,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去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和参与教学的高涨热情,去剖析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有效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回答问题,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浓厚。
教学设计环环相扣,整个教学设计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教学环节完整。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了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形势的严峻性,树立了人口意识和爱护资源、保护环境的思想。
可持续发展——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教材分析本框是鲁教版九年思想品德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一框题。
第三单元是围绕着关注国家的发展而建构的生活主题单元,主要讲述了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重大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发展战略。
在《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分类目标中明确规定“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基本路线、基本国策和世界概况”。
我选择的这一框题是属于国家的发展战略,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我国存在严重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旨在引导学生感知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状况,并对这些状况做出正确的价值评价。
第二个层次“可持续发展是正确的选择”,是从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上,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使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意识并付诸行动。
学好本框题将会为以后的学习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
因此,本框题在初三思想品德课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可持续发展——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评测练习】(共20分)1、全国污染源普查的基本情况和普查成果显示,经济较为发达、人口相对密集的地区工业源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等4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都位于全国前列。
这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2分)A、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难以协调B、经济越发展,环境越难以治理C、当前我国必须把保护环境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D、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加强节能减排2、李克强总理强调:雾霾天气范围扩大,环境污染矛盾突出,是大自然粗放发展方式亮起的红灯。
我们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
这表明()(2分)A、经济发展了,环境问题就会迎刃而解B、要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C、先抓好经济建设,再治理环境污染D、解决环境问题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3、2015年“世界水日”和我国今年开展“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节约水资源,保障水安全”。
下列选项内容能为这一主题的确立提供依据的是()(2分)①我国水资源浪费严重②我国水资源丰富③我国水环境污染问题突出④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4、2016年3月5日,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6年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要分别下降2%,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下降3%,重点地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继续下降。
这说明我国()(2分)①自觉担负起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②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③面临着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④正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气候变化巴黎大会规模空前,全世界196个《联合国关于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成员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