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ppt
明清时期,土地高度集中,封建土地制度逐 渐成为农业发展的桎梏。 (均田免粮)
重农抑商政策 1、来历:由战国时期商鞅首先倡导,并为此后的历代封
建王朝所继承
2、内容: 重视农业,限制、甚至打击工商业。
3、(1)直接目的:是为了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
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
(2)根本目的: 巩固封建统治
2.奴隶社会──井田制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井田制特点和实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土地归王(国家)所有(“家天下”由国王代表整个奴隶 主阶级占有全国土地,然后分配给大小奴隶主使用,受田者只 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并要向国王承担义务。)诸侯、卿大 夫强迫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并支配所有的劳动产品。
发展,从而巩固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 ②政治上:有利于安定人心和对农民的控制,
进而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封建国家的政治稳定。
▪ 消极影响:古代社会的后期起消极作用为主:
长期的重农抑商政策,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 压抑,尤其是到了明清时期,它严重阻碍了商品 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从而阻碍了社会的 进步。
海禁与闭关政策
土地私有制
“依军功行田宅”
3.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特点及演变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几种形式
封建社会
以私有制 为主体的 多种土地
所有制
国有土地所有制 地主土地所有制(大部分) 自耕农土地所有制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特点
①大大小小的封建地主占有全国大部分土地,并利用政治经济特权,大 量兼并农民土地。(主体---赋税转嫁给佃农)
资本主义萌芽 缓慢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
阻碍
阻碍
“重农抑商” 政策
“海禁”与 “闭关锁国”
专卖制度 官营手工业
“海禁” “闭关锁国”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及其经济政策缚阻碍社会进 步,是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根本原因
②广大农民只有很少土地,或完全没有土地,受到封建国家和地主的残 酷剥削和压迫。(国家重要财源)
③封建政府和皇帝还直接掌握一部分土地。(荒林川泽)
均田制
开始于北魏,发展于隋唐。 内容:政府除了将百姓原有的田地算作政府的“授田”外, 还将荒地和部分官田授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百姓每年向国家缴 纳一定数量的租税,还要服徭役和兵役,隋唐时,规定可以纳绢 代役。 意义:均田制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使农民拥有少量土地,调 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纳绢代役保证了农民的劳动时间;使荒地 得到开垦,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瓦解:随着土地兼并的日益严重和土地买卖的频繁,加之安 史之乱,均田制逐渐瓦解。之后,封建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
工商业严格管理政策
1、秦: 全面、具体、严密 (1)统一度量衡 (2)设《均工律》 (3)秦律有关条文的规定
2、汉:课以重税;以官营工商业抑制;市的严格 管理;盐铁专营。
3、新:加强工商业管理的经济政策;管制一些经 济活动。
4、明清: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
刀币 郢爰
秦半两
蚁鼻钱 圜钱
4.评价:
▪积极作用:古代社会的前期起积极作用为主: ①经济上:有利于稳定农业人口,推动农业
▲井田制瓦解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春秋时期,铁犁牛耕的出现,大量 荒地得到开垦,私田大量增加,私田主人不向国君缴纳赋税。 ②由于战争频繁,井田上的劳动力减少,井田制日益瓦解。 ③公元前594年,鲁国初税亩,各诸侯国也相继进行税制改革, 促使了土地由国有向私有转化。新的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渐形成。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历史 时期 春秋 时期
战国 时期
土地制度变化的情况
表现
井田制开始崩溃,私田开始出现。 “公田”被抛荒
私田成为私有土地
税制改革: 客观承认土地私有权 加速井田制瓦解
齐国:“相地而衰征” 鲁国:初税亩 594BC
各国变法运动:
从法律上废除井田制,对土地私 秦国商鞅变法等
有制给予全面肯定,最终确立起 “除井田,民得买卖”
《康熙南巡图》
这幅图真实、细致地表现了康熙南巡所经之处的风 土人情及农业、商业的繁荣景象。
1.原始社会──氏族公社所有
原因:生产力水平的极端低下 (刀耕火种、石器锄耕时期 )
河姆渡文化(长江流域浙江) 半坡文化 (黄河流域陕西)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黄河流域山东)
母系氏族 父系氏族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始共产主义逐步被以家庭为单 位的生产和生活所取代,私有制、贫富和贵贱分化,阶 级和国家随之产生。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和传说中的黄帝、 炎帝、尧、舜、禹时期正反映了原始社会解体时期的社 会面貌。家天下局面出现。
消极作用:
(1)防碍工商业的发展,强化了自然经济,使之迟迟难 以瓦解。
(2)封建社会的后期时期,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 而新的经济因素(资本主义萌芽)和生产方式的萌芽,长 期得不到正常发育,从根本上造成了中国社会的落后.
积极作用: (1)重视农业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 (2)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2)封建社会初期,“重农抑商”政策巩固了新兴地主 政权。
4、原因
(1)重农抑商政策是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 (2)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
5、历代执行“重农抑商”的具体表现:
(1)沿袭“重本抑末”理财思想 (2)推行打击富家大贾、发展商业的政策, 加强对经济的控制。 (3)歧视商人,限制商人的社会地位 ……
重视农业
抑制商业
6、“重农抑商”政策的作用
闭关锁国
清朝时 期的广州商 馆区。
清朝时期 广州十三行, 是唯一准许与 外商打交道的 商行。
(2)原因
➢直接原因: 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 ➢根本原因:落后的、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 ➢客观原因: 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殖民扩张
(3)影响
海禁政策严重限制了中外交往的发展. 闭关政策虽起了一定自卫作用,在客观上造成 了阻滞中国社会发展的恶果,如阻碍资本主义萌 芽的滋长等。使中国在近代大大落后于西方,处 于被动挨打的境地。
一、含义:
禁止国人出海贸易
1.海禁政策:
指明清两代严禁私人出海贸易,即“片板不得下海”,对外贸易 在官方主持下进行(郑和下西洋)
海禁主要是对内的防范
2.闭关政策:
严格限制
绝对禁止
严格限制(不是禁绝)对外贸易,即只准在“公行”中进行, 对外人在华的活动采取了严格限制的措施.
限制外商来华贸易
பைடு நூலகம்
闭关政策则更主要是对外的消极防卫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