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人民版)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人民版)

机工: 早期的雇佣工人 靠给机户工作,领取工资 5、实质: 雇佣关系
①地区性和不平衡性非常突出;
6、特点:
②发展缓慢,其发展往往夭折、中断。
7、缓慢发展原因:
重农抑商 、闭关锁国、腐朽的封建统治(根因
7.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
重腐朽的封建统治(根因) 土地买卖制 度和高额地 租吸引商业 资本买田置 地,影响了 资本积累。
积极作用:古代社会的前期起积极作用为主: ①经济上: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从而巩固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 ②政治上:有利于安定人心和对农民的控制,进 而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封建国家的政治稳定。 消极影响:古代社会的后期起消极作用为主: ①妨碍了国内市场的扩大,妨碍了自由劳动力的形成和资本的积累,阻碍了工商 业的发展。 ②明清时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违背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重 视 农 业
抑制商业
课标内容
了解“重农抑商政策”“海禁” 等政策及其影响
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的原因
课标解读
全面评价“重农抑商”; “海禁”与“闭关锁国” 政策对中国发展的影响; 制约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 展的因素。
材料一:农业为“本业” ,商业为“末业”
—战国
闭关锁国
清朝时期广州 十三行,是唯 一准许与外商 打交道的商行
清朝时期的 广州商馆区
4.原因
清朝统治者的短视和无知是“闭关锁国”的直接 原因 目的是为了维护其封建统治免受威胁(“外夷 狄”、沿海人民反抗)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其产生和存在的经济基础。 (根本原因)
5.影响 积极: 是一种消极自卫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暂时维
5、明清政府实行的海禁政策的含义是 A、禁绝中国对外贸易 B、一概排斥西方事物 C、禁止国人出海、限制外人来华贸易 D、封闭边界固守疆土 6、清朝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产生的影响是 ①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②强化了自给自足的 自然经济 ③造成了中国的日益落后 ④加速了小农经 济的解体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画面二:当黄河岸边柳荫树下,犁间耕作的喘 息与手摇纺车吱呀呻吟合奏着悠闲的田园慢 板时,英格兰西北部兰开夏郡的蒸汽锅炉吼 叫出震耳欲聋的工业交响曲。
画面三:当两鬓飞雪的范进士子因中举登科而神经错 乱时,牛顿正在通过自制的反射望远镜,关注着宇宙 间的行星运动规律。
近代前夜的危机
明清之际的中国在哪些方面已经显露出危机?
3.根本目的: 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
4.历程: 商人流动性大等特点与战国时期强调耕 战、加强中央集权的要求发生冲突。 ③形成:商鞅变法。 ①时期:汉初; ②表现:汉高祖“乃令贾人不得 (2)发展: 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严禁商人购置土地。 ③武帝:算缗、告缗、平准均输、盐铁官营。 ④影响:有效地避免了因商人非法牟利对恢复社会经济造成的阻碍。 ①时期:中唐; ②措施:鼓励海外贸易;官商分利。 (3)松动: ③影响:商人地位得以提高。
后果:抑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和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 缓慢发展
阻碍
阻碍
资本主义萌芽
“重农抑商” 政策
阻碍 管理制度 严格
“海禁”与 “闭关锁国”
对比中西方近代历史,我们的头脑中 不由地浮现出这样的画面——
画面一:当雍正皇帝颁布“抑商手谕”,乾隆天子津津乐道 于自己的 “十全大武功” 时,英国的查理一世和法国的路易 十六正躺在断头台上,以十倍的绝望与百倍的仇恨诅咒着资 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二、“海禁”政策、闭关锁国
1.含义:是指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出海贸易,
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 2.表现: ①明太祖“通番禁令” ②清顺治“海禁令”“迁海令” ③官方垄断对外贸易,民间贸易往来被禁止。
严格限制 绝对禁止
3.短暂“开放”: 明朝“朝贡”贸易,
清朝“一体贸易”、一口通商
实质:官方垄断,禁止民间
c
D
7、“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 有过则罚。”该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清朝前期大机户兼并小机户 C、清政府限制手工工场的规模 D、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
①时期:明清;②措施:严格限制商人活动,控制 (4)强化:
③影响:严重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导致了中 民间对外贸易。 国远远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
5.主要表现 (1)统治者反复强调农业为本,商业为末。 (2)在土地问题上,采取抑制兼并的政策, 防止农民大量破产,稳固农业生产基础。 (3)强化户籍管理,限制人口流动。 (4)多方面限制商人和商业活动。 6.评价
中国
政治 经济 对外关系 思想文化 封建制度顶峰 农耕经济繁荣 闭关锁国 鄙薄科技,文化专制 开始资产阶级革命 完成近代工业国转变 越洋抢滩、海外殖民 重视科技,思想解放
1.关于重农抑商政策的评述错误的是 D A商鞅变法时明确规定其政策 B是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C安定人心政治稳定 D导致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迅速发展 2.对“市”的严格管理,中国古代主要是通 过什么手段加强控制 A经济手段 B法律手段 C行政手段 D提高人文素质
请思考:以上材料反映我国明朝在经济领域出现什 么变化? 反映出在明朝中后期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三、资本主义萌芽
1、原因: 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2.时间:明朝中后期
3.地区和行业 江南丝织业 4、标志: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工受值”雇佣关系的形成
机户→早期的资本家。拥有大量资金、生产资料、机 房,靠工人生产获得利润,剥削的是工人 机房:早期的手工工场
思考: 据材料可知中国古代社会推行了哪几项经济政策?
一、 重农抑商政策
1.含义: 2.原因:
它是战国以来中国古代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即: 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 政策。
(1)农业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的生产部门,直接关 系到国家的兴衰和人民的生计。 (2)稳定的土地税是封建国家财政收入的保证。 (3)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有利于社会的安定。 (4)工商业不能提供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其发展又会加剧 劳动力从土地上流失,造成社会问题。 (5)商品交换不发达,经营店铺、作坊不如经营土地使 生活更有保障。 (6)根本原因:自然经济的产物,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
c
3、“重农抑商”政策之所以得到封建统治者 重视的根本原因是 D A、商鞅等人的大力宣传 B、封建统治者对农业的重视 C、政策推动了封建社会的持续进步 D、政策适应了封建小农经济发展的要求 4、下列有关重农抑商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 是 A、是自然经济的产物 D B、它的实行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C、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 D、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而被废除
护了国家安全和封建统治。
消极: 但是它扼杀了中外交往的正常发展,阻碍
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使中国开始大大落后 于西方。
施复是明朝小说《醒世恒言》里的 人物。他们夫妇二人住在苏州盛泽镇上, 靠养蚕织绸生活,本是小户人家。由于 他们织的丝绸光彩润泽,在市场上卖得 很好,赚了许多银子。 几年后,他们增买了三四张织机, 不到十年,积累了几千两金子,后来他 们又买了两所大房子和三四十张织机, 雇人织绸,成为机户。 施复夫妇由小手工者发展成为机户。
资金技术
国内 市场
自给自足;农民极 端贫困,无力购买 商品,缺乏国内市 场。
国际 市场 国家 政策
国家重农抑商 政策,农民被 局限在土地上
劳动力
“重农抑商” 、 “海禁” 、 “闭关锁国”
闭关锁国政策 阻碍了国际市 场的扩大
8、对资本主义萌芽的评价
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是封建社会内部出现的新兴事物,代表了 中国进步的总趋势 受到封建制度的严重束缚,发展缓慢
材料二:“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算缗” 、“告缗”(1缗为1贯,1贯为1000 钱,一算为120钱)。 —汉
材料三:“禁商贩、仆役、倡优、下贱不许服用貂裘”,商人 贩卖货物必须取得路引 ,否则“重则杀身……”,承担名目繁多 的商税 —明 材料四:海禁很严,前期仅四口通商后只有广州一处。—清
只出现在少数地区的少数行业,稀疏且微 弱---地区性和不平衡性 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工商业管理(严格)
(1)统一度量衡、货币 1、秦: (2)《秦律》 特点:全面、具体、严密 2、汉:
汉初:征收重税 汉武帝:盐铁官营
3、唐代: 市的设立和废止,都由朝廷决定(表现1、2、3、) 总结:工商业管理的方式: 制定相关法律,严格管理。 实施官营制度,独占专利,限制了民营工商业发展。 对民营商业,不断加征重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