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第6讲氧化还原反应考点2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及应用优盐件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第6讲氧化还原反应考点2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及应用优盐件
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比较
1.依据反应原理判断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2.依据“二表”判断 (1)元素周期表
(2)金属活动顺序表
3.依据电化学原理判断 (1)原电池:两种不同的金属构成原电池的两极。负极是电子流出的极,正极是 电子流入的极。则通常两种金属的还原性:正极<负极。 (2)电解池:用惰性电极电解混合溶液时,在阴极先得电子的阳离子氧化性较 强,在阳极先失电子的阴离子还原性较强。
=0.003 mol×2=0.006 mol,而溶液中 n(MO+ 2 )=20.0×10-3 L×0.100 mol·L-1=0.002 mol,在 MO2+中 M 元素的化合价为+5,设还原产物中 M 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 据得失电子守恒有 0.006=0.002×(5-x),解得 x=2,故还原产物为 M2+。
3.(1)二十世纪初期,化学家合成出极易溶于水的 NaBH4。在强碱性条件下, 常用 NaBH4 处理含 Au3+的废液生成单质 Au,已知,反应后硼元素以 BO2-形式存在, 反应前后硼元素化合价不变,且无气体生成,则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8_A_u_3_+_+__3_B_H__4-_+__2_4_O_H__-_=_=_=_8_A__u_+__3_B_O__- 2_+__1_8_H_2_O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强氧化剂[RO(OH)2]+能将 Na2SO3 氧化。已知含 2.0×10-3 mol [RO(OH)2]+ 离子的溶液,恰好跟 25.0 mL 0.2 mol/L 的 Na2SO3 溶液完全反应,则反应后 R 的化 合价为___0_____。
解析 (1)由题意可知,离子反应可表示为 BH- 4 +Au3++……→Au+BO2-+……, 结合守恒规律补全物质并配平该离子方程式。(2)强氧化剂[RO(OH)2]+能将 Na2SO3 氧化为 Na2SO4,设还原产物中 R 的化合价为 x,据得失电子守恒可得 0.025 L×0.2 mol/L×(6-4)=2.0×10-3 mol×(5-x),解得 x=0。
如:
。
1.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同一元素不同价态的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越高,氧化性越强。( × )
(2)1 mol KClO3与足量的浓盐酸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6NA。( × ) (3)NO2和NH3之间可能发生反应产生N2。( √ ) (4)含硫化合物X、Y的转化关系S+NaOH―→X+Y+H2O中,硫单质的化合价 最低。( × ) (5)硝酸铜分解的产物可能是CuO、NO2、NO。( × ) (6)在含有Fe3+、Cu2+、H+的溶液中加入铁粉,铁粉先与Fe3+反应,然后依次 为Cu2+、H+。( √ )
还原性的相对强弱;判断某氧化还原反应能否发生。
转化规律在两类反应中的体现 (1)归中反应 含不同价态同种元素的物质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该元素价态的变化一定遵 循“高价+低价→中间价”,而不会出现交叉现象。简记为“两相靠,不相交”。
(2)歧化反应 同一元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不同价态的物质时,该元素的价态变化一定遵 循“中间价态→高价态+低价态”,不会出现“一边倒”的现象,即生成物中该元 素的价态不能都比中间价态高或都比中间价态低。
2.将 0.195 g 锌粉加入 20.0 mL 的 0.100 mol·L-1 MO+ 2 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
பைடு நூலகம்
则还原产物可能是( B )
A.M
B.M2+
C.M3+
D.MO2+
解析 n(Zn)=650.g1·9m5ogl-1=0.003 mol,根据 Zn~Zn2+~2e-可知反应中失去 n(e-)
4.依据反应条件判断 (1)当不同的氧化剂作用于同一还原剂时,若氧化产物价态相同,可依据反应条 件的难易程度来判断氧化性的相对强弱,一般来说反应条件越苛刻,说明反应越难 发生(即氧化剂得电子越困难),则氧化性越弱。如 MnO2+4HCl(浓)==△===MnCl2+Cl2↑+2H2O,2KMnO4+16HCl(浓)===2KCl+ 2MnCl2+5Cl2↑+8H2O,MnO2 与浓盐酸加热时才能反应,KMnO4 与浓盐酸在常温 下就可以反应,因此氧化性:KMnO4>MnO2。
2.强弱规律 氧 化 性 __较__强____ 的 氧 化 剂 与 还 原 性 __较__强____ 的 还 原 剂 反 应 , 生 成 还 原 性 _较__弱_____的还原产物和氧化性__较__弱____的氧化产物。 应用:在适宜条件下,用氧化性较强的物质制备氧化性较弱的物质,或用还原 性较强的物质制备还原性较弱的物质,也可用于比较物质间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 弱。 3.价态规律 元素处于__最__高____价态,只有氧化性;元素处于___最__低___价态,只有还原性; 元素处于__中__间____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但主要表现一种性质。物质中若 含有多种元素,其性质是这些元素性质的综合体现。 应用:判断元素或物质有无氧化性或还原性。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6讲 氧化还原反应
栏目导航
板块一 板块二 板块三 板块四
考点二 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及应用
1.守恒规律 氧化还原反应中有物质失电子必有物质得电子,且得电子总数__等__于____失电子 总数。或者说氧化还原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升高必有元素化合价降低,且化合价 降低总值必__等__于____升高总值。 应用:运用“守恒规律”可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直接计算反应物 与产物或转移电子的数量关系。
4.转化规律
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相邻价态之间的转化最容易;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发 生反应,元素的化合价只_靠__近_____而不_交__叉_____;同种元素_相__邻_____价态之间不发
生氧化还原反应。例如:
。
应用: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能否发生及表明电子转移情况。
5.先后规律 越易失去电子的物质,失去后就越___难_____得到电子;越易得到电子的物质, 得到后就越__难______失去电子。一种氧化剂同时和几种还原剂相遇时,与还原性最 强的__优__先____发生反应;同理,一种还原剂同时与多种氧化剂相遇时,与氧化性最 强的__优__先____发生反应,如FeBr2溶液中通入Cl2时,发生离子反应的先后顺序为 2Fe2++Cl2===2Fe3++2Cl-、2Br-+Cl2===Br2+2Cl-。 应用:判断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先后顺序;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