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下语文课内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八下语文课内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初二(下)期末语文复习(课内现代文阅读)一、阅读《藤野先生》选段,回答问题。

(一)快速诵读本文6——23段,回答以下问题。

1.作者抓住了哪些特征来描写藤野先生?这些描写揭示了藤野先生的什么品质?答:2.作者写了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哪几件事?那几件详写,那几件略写?这些事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答: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答:4.理解下列句子。

1)“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2)“总要看一看才知道。

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5.体会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第二三天便.还我”2)“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

...”3)“……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

这样一直..继续到较晚了他所担任的功课……”4)“但他也偶有使我为难..的时候”(二)仔细阅读24——38段,回答问题。

1.简要概括选文所写的主要事件及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2.作者为什么离开仙台,并弃医从文?这种选择对你有哪些启发?答:3.简要概括24—31段的主要内容。

答:4.文中“呜呼,无法可想!”的感慨,表现了“我”怎样的认识?答:5.如何理解29——31小节中的三个“他们”?答:6.“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

”这句话的含义是:7.“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

”一句中“良心发现”是指:。

“增加勇气”是指:9.“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10.下面的链接材料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鲁迅先生,请综合文中32 、38两段的内容和链接材料,说说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

【链接材料】鲁迅原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的。

他说:“我的梦想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的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

”“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儒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答:二、阅读《我的母亲》选段,回答问题。

(一)阅读5——8段,回答问题。

1.阅读前两段,请从文中选出一句话来概括母亲对我的态度。

为什么说他又是“严父”?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答: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五段训练“我”做人方面必做的两件事。

答:3.课文第七段写了母亲什么事?体现了她什么性格?答:4.课文在写母亲作为当家的后母之难,主要写了哪几件事?分别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品格?答:5.作者为什么用更多的笔墨写母亲与家人相处的情景?答:6.母亲责罚“我”,却不让我哭出声来,这是为什么?你怎样看待这种做法?答:7.“这一天的天明时,她就不起床,轻轻地哭一场。

她不骂一个人,只哭她的丈夫,哭她自己命苦,留不住她丈夫来照管她。

她刚哭时声音很低,渐渐哭出声来。

”“轻轻地”“声音很低”能否删去,为什么?这句话体现了母亲是怎样的一位女性?答:8.阅读选文,谈谈你对文章结尾三个“如果”句作用的理解。

答:(二)精读理解1、仔细揣摩,说说下列语句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特征。

(1)“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

”答:(2)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答:(3)我母亲从不骂他一句。

并且因为是信念,她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答:2、常言道:文如其人。

请结合语境,品味句中黑体字词语的分寸感,把握自传的语体特点。

(1)在文字和思想(看文章)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

答:(2)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一万分之一二。

答:(3)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答:3.仔细阅读课文11——13段,理解下面的问题。

(1)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这三段的主要内容。

答:4.“奇怪得很,这一哭之后,至少有一两个月的太平清静日子”,你认为这为什么?答:5.选文第三段中的三个“如果”好在什么地方?答:初二(下)期末语文复习(课内现代文阅读)一、阅读《藤野先生》选段,回答问题。

(一)快速诵读本文6——23段,回答以下问题。

1.作者抓住了哪些特征来描写藤野先生?这些描写揭示了藤野先生的什么品质?答:(1)写藤野先生,作者抓住了他的外貌特征、动作、声调等方面的主要特征,刻画了一个正直的学者形象。

(2)作者还从先生讲课用的大大小小的书和耳闻先生的衣着模胡,来表现先生严于治学和生活简朴的品德。

2.作者写了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哪几件事?那几件详写,那几件略写?这些事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答:作者着重写了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四个典型事例:1)先生给“我”添改讲义。

2)先生叫“我”改解剖图。

3)关心“我”的解剖实习。

4)向“我”询问中国女人裹脚。

这四件事1)、2)详写;3)、4)略写,赞颂了藤野先生认真负责、从严治学、热情关心、正直诚恳、毫无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答:写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几件事,赞扬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

4.理解下列句子。

1)“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突出表现先生专注而执着的研究骨学。

2)“总要看一看才知道。

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体现先生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

5.体会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第二三天便.还我”(说明归还速度快,既不影响”我“学习,更突出先生极度的认真负责。

)2)“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

...”(因为先生亲自给我这个外国学生添改讲义;而我却没很好的抄写讲义,让先生费神;我感激先生对我的热忱帮助和毫无民族偏见之心。

)3)“……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

这样一直..继续到较晚了他所担任的功课……”(表现先生诲人不倦,一丝不苟,极端的认真负责。

)4)“但他也偶有使我为难..的时候”(“为难”是“难过”的意思。

表现了“我”对旧中国裹脚女子的同情和救治的绝望的复杂心情。

)(二)仔细阅读24——38段,回答问题。

1.简要概括选文所写的主要事件及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写了“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这两件事使鲁迅深感国民的精神麻木、毫不觉悟,激发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为拯救民族、富国强民的斗争精神,这是他强烈爱国主义精神的充分体现。

2.作者为什么离开仙台,并弃医从文?这种选择对你有哪些启发?答:“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尤其是第二件事是鲁迅决心离开仙台,并弃医从文的根本原因。

个人的命运往往和祖国的命运息息相关;国民的不觉悟是国家不强盛的重要原因;要是国富民强,首先要使民众觉悟;个人的选择应考虑到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

(第二问要点)3.简要概括24—31段的主要内容。

答:写作者离开仙台、弃医从文的原因,充分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思想。

4.文中“呜呼,无法可想!”的感慨,表现了“我”怎样的认识?答:“我”深感中国国民精神麻木、毫不觉悟,想要唤起民众,主要手段首推文学。

5.如何理解29——31小节中的三个“他们”?答:前两个“他们”都指的是日本“爱国青年”;第三个“他们”指先看枪毙犯人的麻木的中国人。

6.“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

”这句话的含义是:作者被动地观看枪毙中国人实在是自己遭到的一种不幸和厄运。

7.“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

”一句中“良心发现”是指:作者热爱祖国和勇于斗争的思想受到了触动。

“增加勇气”是指:作者长期受到反动势力的迫害,一想到藤野先生对自己乃至对中国的希望,变则能够加了勇气。

9.“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表达了作者无比愤慨之情。

(“中国是弱国”与“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之间本无因果关系,作者在中间加上“所以”,并用“当然”来加以强调,揭露了这种逻辑的荒谬,表达了作者对这种谬论的愤慨和抨击。

)10.下面的链接材料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鲁迅先生,请综合文中32 、38两段的内容和链接材料,说说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

【链接材料】鲁迅原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的。

他说:“我的梦想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的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

”“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儒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答:通过文中【甲】【乙】两段的内容和链接材料,我们可以看出,鲁迅将个人的选择、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把对藤野先生的深厚情谊与自己的爱国主义思想统一在一起,回忆与现实的政治斗争结合在一起,表现了鲁迅强烈的爱国热忱。

二、阅读《我的母亲》选段,回答问题。

(一)阅读5——8段,回答问题。

1.阅读前两段,请从文中选出一句话来概括母亲对我的态度。

为什么说他又是“严父”?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答:“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因为母亲对我的要求胜过父亲。

这句话在文中起总领下文的作用。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五段训练“我”做人方面必做的两件事。

答:每天清晨对我进行做人的教育;每天催我上早学,培养我勤奋读书好习惯。

3.课文第七段写了母亲什么事?体现了她什么性格?答:写我说了不该说的话,母亲重重的罚我,体现了母亲的严。

4.课文在写母亲作为当家的后母之难,主要写了哪几件事?分别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品格?答:主要写了三件事:1)如何在除夕之夜对付败家子大哥的债主,表现母亲的度量和善良;2)如何与我的大嫂、二嫂相处和对待他闷妯娌之间的矛盾,表现母亲容忍、温和的性格;3)写母亲受了人格上的侮辱非常生气,直到叫那个说了不负责任的话的五叔当面认错赔罪才罢休,表现了母亲刚气的一面。

5.作者为什么用更多的笔墨写母亲与家人相处的情景?答:表现母亲是我的恩师,她以身示范,对我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

6.母亲责罚“我”,却不让我哭出声来,这是为什么?你怎样看待这种做法?答: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教子有方。

7.“这一天的天明时,她就不起床,轻轻地哭一场。

她不骂一个人,只哭她的丈夫,哭她自己命苦,留不住她丈夫来照管她。

她刚哭时声音很低,渐渐哭出声来。

”“轻轻地”“声音很低”能否删去,为什么?这句话体现了母亲是怎样的一位女性?答:不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