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
3.多途径接触性传播,消化道、
呼吸道传播多见,可垂直传播;
4.全年发病,寒冷季节多发;
5.新疫区可出现急性病例,
老疫区隐性 感染率高达50%;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三、症状:潜伏期:7-14天 急性型:少见,多见于流行初期 1、突发,T40-42℃,双相热,
在热期白细胞明显减少, 呼吸心跳加快,神郁、 食欲、反刍停止; 2、流泪、流涎、流涕;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又称牛病毒性腹泻、牛粘膜病, 特征为双相热、白细胞减少、 粘膜坏死、腹泻,急性病例高 致死,以隐性感染多见;
80年代我国从欧美引进种牛而 引入本病。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一、病原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又称粘膜病病毒
1.黄病毒科,瘟病毒属 球 型 , 有 囊 膜 , 直 径 35-55nm , 单 股 RNA ;
牛粘膜病弱毒苗和灭活苗,但弱毒苗 不稳定; 也有用猪瘟兔化弱毒苗免疫
成功的例子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4.控制本病毒对猪的感染 近年发现通过接触和生物制品途径使猪 群感染,表现为“非典型猪瘟”,给猪 瘟的诊断、预防和控制带来困难。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隐性感染: 老疫区比例高 多无症状、孕牛可导致流产, 或产畸胎,小脑发育不全;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四、病变: 1.粘膜坏死性炎症、充血、出血、糜烂、
整个消化道粘膜较典型,鼻镜腔亦然; 急性病例明显 2.蹄间和蹄冠部皮肤糜烂、溃疡; 3.先天感染的犊牛常见小脑发育不全, 脑侧室积水;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3、粘膜充血、水肿、坏死性炎症: A.鼻镜、口腔粘膜糜烂、呼气恶臭; B.严重腹泻、水泻,含粘液、坏死片; C.蹄冠部皮肤糜烂、坏死、跛行; 4.孕牛流产; 病程1-2周,或有3-4周,高致死;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慢性型:较多见 1.可有微热,精神稍差; 2.鼻镜、口腔、齿跟糜烂; 3.蹄冠、蹄叶皮肤糜烂,跛行; 4.皮肤鳞屑状,或有腹泻,孕牛流产; 病程2-6月甚至1年, 或有恶化死亡;
2.与猪瘟病毒、边界病毒为同属病毒,基因序 列同源性66%,氨基酸序列同源性85%,有 抗原相关性;
3.可在多种细胞上培养; 4.抵抗力一般。
二、流行特点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1.各年龄牛易感 黄牛>水牛>牦牛,
绵羊、山羊隐性感染,可导致流产,
猪可隐性感染;
2.病牛带毒动物为传染源,康复牛带毒半年;
资料仅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五、诊断
1.临床诊断:流行特点,急性病例 症状病变可初诊;
2.类症区别:口蹄疫,牛瘟等; 3.实验确诊:
病原分离鉴定 血清学试验 分子生物学诊断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六、防制 1.加强检疫,防止病原引入; 2.发现病例及时隔离、诊断、淘汰、 消毒; 3.免疫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