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秩和检验

秩和检验

验统计量,即
T Tmin( n1orn2 )
3.确定P值范围并作推断
(1)当n1 ≤ 10且n2-n1≤10时,
查附表7的T界值表(P269)
(2)当n1>10或n2-n1>10时,按正态 近似公式(7.3)
相同秩次较多时,校正公式(7.4)
其中 为第j个相同秩次的个数。
二、等级资料的两样本比较(例7.4)
3. 编秩次 (1)d=0 舍去不计,用以检验的有效对子
数n相应减少。
(2)│d│同,取平均秩
4. 求秩和,并定检验统计量
T=T+ orT- (核对:T++T-=(n+1)n/2 )
5.确定P值范围并作推断
(1)当有效对子数n≤50,查附表6的
T界值表(P268)
(2)当n>50时,按正态近似公式(7.1) 相同秩次较多时,校正公式(7.2)
1. 建立检验假设,确定检验水准
H0:总体M1=M2,
即两总体分布位置相同;
H1:总体M1≠M2,
即两总体分布位置不同; α=0.05
2.计算检验统计量u 值
(1)编秩:本例为等级资料,先 按组段计算各等级的合计人数,再 确定秩次范围及平均秩次。
(2)计算秩和,确定T 并求检验统 计量u 值:
以各组段的平均秩次分别与各等级例
在实际应用中,秩和检验法有多种具体化: 配对设计的两样本比较 成组设计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 成组设计多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 多个样本两两比较的秩和检验
符号检验法
检验目标:X与Y是两个连续型总体,各有分布函数
F1(x)与 F2(x) ,现从中分别抽取两个独立样本 ( X1, X 2 , , X n )与 (Y1,Y2,...,Yn ) ,要在显著性水平
1)
,
n1
(n1 2

1)

n1n2

秩和检验法的基本思想
当 H0 为真时,两个总体X与Y实际上是同一个总体。因此, 第一个样本的秩一定随机的均匀分布在 n1 n2 个自然数 中,而不会过度的集中在较小的或较大的数中,从而知道

和T不会太靠近取值范围的两端的值。若太靠近取值范围两
端的值,就应该认为出现小概率事件,即
P
三、本法的基本思想
如果H0成立,则两样本来自分布位置
相同的总体,两样本的平均秩次T1/n1与 T2/n2应相等,或很接近,且都和总体的
平均秩次(n+1)/2相差很小。含量为
n1样本的秩和T1,应在n1(n+1)/ 2(T值
表范围中心为n1(n+1) /2)的左右变化。若
T值偏离此值太远, 则有 u u,表示
下,检验假设
H0 : F1(x) F2 (x)
x
我们规定:
{Xi Yi} 记为“+”,而正的个数记为n
{Xi Yi} 记为“-”,而负的个数记为 n

n n n


H0
为真时, n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B(n,
1) 2
,n
~
B(n,
1) 2
因此,当 H0为真时,n与 n 以很大的概率取
第七章 秩和检验
2.1适用范围: (1)总体分布为偏态或分布形式未知 的计量资料(尤其在n<30的情况下)。
(2)等级资料。 (3)个别数据偏大或数据的某一端无 确定的数值。
(4)各总体方差不齐。
2.2优点:是适应性强且简单易学。 2.3缺点:如果是精确测量的变量,并且 已知服从或者经变量转换后服从某个特 定分布(如正态分布),这时人为地将 精确测量值变成顺序的秩,将丢失部分 信息,造成检验功效(1-β)下降。 对于适合参数检验的资料,最好还是用参 数检验。
值表确定P的范围。
P
P
二、等级资料多个样本比较(例7.6)
1. 建立检验假设,确定检验水准
H0:总体M1=M2 =M3 H1:总体M1,M2和M3 不全相同
α=0.05
2.计算检验统计量H 值
(1)编秩:本例为等级资料,先 按组段计算各等级的合计人数,再 确定秩次范围及平均秩次。
(2)计算秩和,确定T 并求检验统 计量H 值:
一、成组设计多个样本资料的两两比较
H0:总体MA=MB, H1:总体MA≠MB,
α=0.05
RA RB

C 2 ,k1
N(N
1) / 12
(1 / nA
1 / nB )
P
二、随机区组设计资料的两两比较
H0:总体MA=MB, H1:总体MA≠MB,
α=0.05
一、配对设计的两样本比较
(一)一般步骤 1. 建立假设 差值总体中位数为0,即Md=0 差值总体中位数不为零,即Md≠0 α=0.05 2.求差值:d=x-y 或 d=y-x
3. 编秩次 (1)d=0 舍去不计,用以检验的有效对 子数n相应减少。 (2)│d│同,取平均秩 4.求秩和,并定检验统计量
H0:总体M1=M2 =M3 H1:总体M1,M2和M3 不全相同;
α=0.05
2.计算检验统计量H 值
(1)编秩:各组混合编秩,有相 同值求平均秩。
(2)计算各组秩和Ti ,确定检验 统计量H 值:
H 12
Ti2 3( N 1)
N (N 1) ni
当相同秩次较多时(尤其等级资料),
P(T T1) P(T T1)
一般按照习惯的做法,
P(T

T1 )

P(T

T1 )


2
对于秩和T,当 H 0成立时,我们可以得到T的分布函数
P(T

t)

n1!n1! (n1 n1)!
Kt
检验法则: 若 T T1 或 T T2 则拒绝 H 0 ; 若 T1 T T2,则接受 H 0
H 12
Ti2 3( N 1)
N (N 1) ni
当相同秩次较多时(尤其等级资料),
采用校正的Hc值。
Hc 1
H
t
3 j

t
j
N3 N
其中 为第j个相同秩次的个数。
第四节 随机区组设计秩和检验
适用条件: 随机区组设计多样本计量资料的比较。 尤其是不满足参数检验条件的随机区 组设计多样本计量资料的比较。
数相乘,再求和得到T1 和 T2,因 本例n1<n2 ,故
T Tmin( n1orn2 ) T1 8780.5
又因n1>10,需用u检验,加之相同
秩次较多,故用校正公式(7.4)求

uc 0.5413
3.确定P值并作推断
uc (或u) u P
u (或u) u
c

采用校正的Hc值。
H
Hc 1
t
3 j

t
j
N3 N
其中 为第j个相同秩次的个数。
3.确定P值范围并作推断
(1)若组数k=3且
时,
查附表8(P270 )
H H P
H H P
(2)若组数k=3且
或 k≥3

时,H 或Hc 近似服从自
由度v=k-1的x2分布。按x2的界
第一节 秩和检验
检验目标:X与Y是两个连续型总体,各有分布函数
F1(x)与 F2(x) ,现从中分别抽取两个独立样本
(X1, X 2,..., X n ) 与 (Y1,Y2,...,Yn )
下,检验假设
,要在显著性水平
H0 : F1(x) F2(x) , x
定义1 设 (X1, X 2,..., X n )是正态总体X的样本,
为0,则理论上样本的正负秩和应相等,
即T 值应为总秩和
的一半,即
由于存在抽样误差,T 应接近
T 愈小,T 与
的差距越大,
相应的P值就愈小。当P≤α时,拒绝
H0 。
二、单一样本与总体中位数
(一)一般步骤 1. 建立假设 总体中位数M=M0 总体中位数M>M0 α=0.05 2.求差值:d=x-M0
值,是一个随机变量。
两个样本秩和检验法的准备工作
(1)把两个样本观测值 (X1, X 2, , X n1 ) 与 (Y1,Y2 ,L ,Yn2 ) 混合再按由小到大的次序排列,便可得到 n1 n2 个秩,
把 X i的秩记为 Ri , Yi的秩记为 Si 。以如此得到的秩代
替原来的样本,于是得到两个样本为
2b( A B) RA RB t , (b 1)(k 1)
P
一、M检验(Friedman法)查表法 M检验查表法的基本步骤: 1.每个区组的数据由小到大分别编秩,
相同数据取平均秩次。 2.计算各处理组的秩和 3.总平均秩次
4.计算 值。
5.查附表9(P271),当
时, 时,
第五节 多个样本两两比较的秩和检验
用多样本的H检验拒绝H0时,只 能得出各组的总体分布位置不全相同 的结论;若需进一步推断两两之间的 总体分布是否不同,需要作组间的两 两比较。
(x1, x2,..., xn )是样本观测值,将观测值按数值由小
到大排列成序,使得
x1* x2* ... xn*
如果 xi xk* ,则称 X i 的秩为 k ,
记做 Ri k 即 X i的秩就是按观测值由小到大排列成序后 xi 所占
位置的次序号数,在重复抽样中,Ri 将取不同的数
T=T1orT2 (核对:T++T-=(n+1)n/2
5.确定P值范围并作推断 (1)当有效对子数n≤50,查附表6的T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