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电解质代谢分析

水,电解质代谢分析

• 当疾病破坏了机体的上述调节机制或超越了调解范围时, 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常(内环境紊乱综合征)。
第二节 水,钠代谢失常
临床上分为失水、水过多、低钠血症和高钠血症等数种。
失水
一、概念:失水是指体液的丢失,造成体液容量不足。常分为: ①高渗性失水:水丢失>电解质丢失,渗透压>310mmol/L。 ②等渗性失水:水和电解质以正常比例丢失,渗透压正常。 ③低渗性失水:电解质丢失>水丢失,渗透压<280mmol/L。
细胞比容-正常血细胞比容)/正常血细胞比容×体重 ×200 注:正常血细胞比容:男:0.48;女:0.42)。
2.继续丢失量 3.生理需求量 (二)补液种类 1.高渗性失水:用低渗液:以补水为主,1/2张,2:3:1 2.等渗性失水:用等渗液,2:1或2:3:1 3.低渗性失水:用高渗液,4:3:2或2:2:1 补钠量=(125-实测血钠)×0.6×体重(kg)或 补钠=(142-实测血清钠)×0.2×体重 (三)补液方法 1.途径:口服,鼻饲或静脉 2.速度:先快后慢,开始4—8h内补总量1/3—1/2 3.见尿补钾,抽搐补钙,严密观察。
(一)补液总量:包括已经丢失量和持续丢失量。
1.已丢失量:计算方法共有4种。 (1)依据失水程度:轻度:相当于体重的2~3﹪,中度:
4~6﹪,重度:7~14﹪。 (2)依据体重减少量:原体重减现体重。 (3)依据血钠浓度:适应于高渗。丢失量=(实测血钠-
正常血钠)×体重×0.6-正常血钠。 (4)按血细胞比容:适应于低渗。液量(ml)=(所测血
• 人体Na总量约占体重的0.15﹪(45~50mmol/kg)。 44﹪分布在细胞外液,9﹪在细胞内液,47﹪在骨骼中。 正常人每日摄钠约70~200nmol(相当于氯化钠4~12)。钠 自尿、粪、汗液中排出,其中经尿排出约占90﹪。机体主 要依靠肾维持钠的出入平衡。
• 血浆渗透压mmol/L=2(Na++K+)+葡萄糖+尿素氮,正常 范围280~310mmol/L,低于280为低渗,,高与310为高渗。
(3)水向细胞内转移:剧烈运动或惊厥等。
(二)、等渗性失水 1.消化道丢失பைடு நூலகம்如呕吐,腹泻,胃肠引流,肠梗阻等。 2.皮肤丢失:大面积烧伤、剥脱性皮炎等。 3.组织间隙体液储积:反复大量放胸、腹水等。 (三)低渗性失水 1.补充水分过多:输液时 2.肾丢失:利尿剂过量,肾衰多尿期,肾小管性酸中毒,糖
第一节 总论
• 正常人体体液及其组成成分波动的范围很小,保持着体 液容量、电解质、渗透压、酸碱度等的相对稳定。
• 水是体液的主要成分,正常人总体液量:新生儿占体 重的75~80﹪,成人为55~60﹪,男比女高5﹪;分为细胞 外液(约占体重的20~25﹪,其中血浆占体重的4~5﹪, 组织间液占15~20﹪)和细胞内液(约占体重的 35~40﹪)。
3.重度:当每公斤丢钠12.8~21.0mmol(血浆钠110mmol/L 左右),血压<80mmHg,出现四肢发凉、体温低、脉细弱 而快等休克表现,并伴木僵等神经症状,严重者昏迷。
四、诊断及鉴别诊断
1.有钠摄入不足、呕吐、腹泻、多尿、大量出汗等病史。 2.根据病史判断失水性质,程度。 3.实验室检查。 (一)高渗性失水:中、重的失水时,尿量减少;除尿崩症
• 调节功能:水的摄入依赖神经调节,当有效循环量减少, 高渗或口腔黏膜局部干燥时,刺激下丘脑渴觉中枢,引起 口渴而增加水的摄入量;当摄入量达到一定程度后,渴饱 满中枢兴奋,渴感消失。水的排泄主要依赖于抗利尿激素、 醛固酮和肾的调节:肾小球每日虑出原尿约170~180L, 99﹪重吸收,1﹪排除为尿液。
摄入量 内生水 合计
成人每天水分摄入量和排出量(ml)
摄入量
排除量
食物含水
饮水 物质代谢 与能量代 谢
700~1000 不显性失 水
500~1200
300
尿
粪便含水
1500~250 合计 0
肺呼出 皮肤蒸发
300
500 650~1600
50~100 1500~250 0
• 体液中的溶质分电解质和非电解质两类,正常的体液 维持着电荷的恒定。细胞的外液的电解质主要位Na+、Cl-、 HCO3-;细胞内液主要是K+和HPO42-。
病例: 一男性患者,原体重60kg,失水后烦躁,心率加快,血清
钠 152mmol/L。 诊断:高渗性失水(中度) 补液量:60×5﹪=3000ml 补液种类:2:3:1 其中:盐水:3000×2/6=1000ml
(二)等渗性失水及低渗性失水
1.轻度:每公斤体重缺钠8.5mmol(血浆钠130mmol/L左 右),血压正常,疲乏、无力、尿少、口渴、头晕等。尿 钠低。
2.中度:每公斤体重缺钠8.5~12.0mmol(血浆钠130mmol/L 左右),血压<小于100mmHg,表现为恶心、呕吐、肌肉 挛痛、手足麻木、静脉下陷及直立性低血压。尿钠测不出。
外可出现尿比重、血红蛋白、平均血细胞比容、血浆渗透 压均升高。严重者可出现酮症、代谢性酸中毒、氮质血症 等。
(二)等渗性失水:血钠、渗透压正常,尿量少或正常。
(三)低渗性失水:血钠、渗透压均低,并请晚期尿少,表 比重低,尿钠低,血细胞比容、红细胞、血红蛋白、尿素 氮均增高。
五、防治
积极防治病原发病,严密观察 每日出入水量平衡及检 测电解质。依据失水类型、程度、体重情况,决定补充液 体力量、种类、途径和速度。
尿病,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
三、临床表现
(一)高渗性失水
1.轻度:失水占体重2~3﹪,口渴,尿少,比重高。 2.中度:失水比重占体重4~6﹪,口渴严重,声音嘶哑,有
效循环量不足,心率快,皮肤干燥,弹性下降,烦躁、头 晕、乏力、工作效率下降。
3.重度:失水量占7~14﹪,躁狂、谵妄、定向力失常,幻觉, 脱水热,失水量>15﹪,出现昏迷,休克,神衰。
二、病因
(一)高渗性失水
1.水摄入不足 昏迷、创伤、拒食、吞咽困难、海难、地震 等致淡水供应断绝,脑外伤、脑卒中等致渴觉中枢迟钝或 渗透压感受器不敏感,均可引起水摄入不足。
2.水丢失过多 (1)经肾丢失:尿崩症、利尿剂、糖尿病等。 (2)肾外丢失:高温,剧烈运动,高热等大量出汗,烧伤,
哮喘,气管切开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