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心理学 时蓉华

社会心理学 时蓉华

社会心理学时蓉华第一章社会心理学性质、对象、范围分类1、社会心理学概念:从社会与个体相互作用得观点出发,研究特定社会生活条件下个体或群体得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得一门科学。

2、社会心理学得学科性质:介于心理学与社会学之间,就是心理学与社会学得交叉学科。

3、社会心理学得研究范围:个体层面(社会化、自我意识、社会认知、社会态度、社会动机)人际层面(人际关系、人际沟通)群体层面(侵犯、助人、极化、去个性)大众层面(流行、流言、舆论)心理学得社会心理学:用心理学方法研究而建立起来得社会心理学或心理学家研究得社会心理学,就是心理学得社会心理学社会学得社会心理学:用社会学方法研究而建立起来得社会心理学或社会学家研究得社会心理学,就是社会学得社会心理学两者得区别:社会学得社会心理学:偏重于阐明政治、经济、社会条件等如何影响人得行为。

心理学得社会心理学:首先要分析心理变化与过程,找出影响个人行为得社会条件,还要揭示制约个人行为得动机与自我概念等就是如何发生作用得。

6、社会心理学得研究方法(一)实验室实验法(二)现场调查(三)现场研究法(1)现场实验(2)现场观察研究:现场观察就是围绕着团体生活得正常活动进行得系统观察,以获得数据作出结论。

(进行连续性观察;进行轮换性观察;进行隐蔽性观察)(四)模拟研究第二章社会心理学得历史与动向1、社会心理学得发展简史一、早期孕育(哲学思辨期)(古希腊——19世纪上半叶)基本特征:根据权威得思辨与社会准则来阐明人们得社会行为。

代表人物: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孔孟二、初创时期(经验描述期)(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1875,德舍夫勒首先在现代意义上使用了“社会心理学”1908 :罗斯(E、A、Ross,美国)《社会心理学》麦独孤(W、McDougall,英国)《社会心理学导论》三、确立时期(实证分析期)(20世纪20年代~ 至今)特征:描述——实证定性——定量理论——应用大群体—小群体、个体普遍论——特殊论20-30年代: 团体、小群体、个体研究40年代: 信仰、偏见、劝导、宣传50年代: 社会交际60年代: 涉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70年代: 重点涉及归因研究80年代: 日益重视认知、应用得研究代表人物:勒温2、第二章中相关得理论(了解)第三章社会化(重点)一、社会化得定义在特定得社会与文化环境中,个体形成适应于该社会与文化得人格,掌握该社会所公认得行为方式,就叫做社会化。

二、社会化得特点(1)个人得社会化就是以其生物得遗传素质为基础得(2)人得社会化过程也就是个性化过程(3)个体得社会化具有某种共性一生完成得(4)社会化就是通过人得三、社会化得主要因素(一)社会文化得影响(二)学校得影响(三)家庭父母得影响四、社会化得类别(自己瞧一下就行)五、社会角色得获得期望效应(罗森塔尔或皮格马利翁效应)——对个人提出恰如其分得希望与要求,就会产生良好得期待效果。

(了解)六:社会化得理论(一)精神分析理论(了解,瞧几遍)(二)皮亚杰得道德发展理论主要内容:1.道德判断从她律到自律2、道德判断从效果到动机3、对于错误行为得处理,从为惩罚而惩罚到采取有针对性得惩罚方式。

(三)柯而堡得道德发展理论得三个水平六个阶段(掌握)(1)前世俗水平。

处于这一水平得儿童,对于就是非得判断取决于行为得结果,或权威成人得建议。

包括两个阶段:惩罚与服从得定向阶段:她们怕受惩罚,或表现为服从权威。

工具性得相对主义得定向阶段:判断就是非以能否满足需要为标准,有实用主义倾向。

(2)世俗水平。

判断就是非能注意家庭与社会得期望。

包括两个阶段:好孩子或好公民得定向阶段:非常重视社会对她得评价,而不就是考虑行为本身得正确与否。

维护权威与社会秩序得定向阶段:认为判断就是非应该尊重权威与维护社会秩序。

(3)后世俗水平。

发展出一套独立得、超越社团得道德标准。

两个阶段:社会契约得定向阶段:从法律上、道义上比较灵活地判断就是非,认为如果法律、规则不合理,可以修改。

普遍得道德原则得定向阶段:根据尊重人权得平等,人性得尊严,相互信赖等带有普遍意义得道德原则来判断就是非。

第四章自我意识一、自我意识得定义就是人对自己存在觉察,即自己认识自己得一切,包括:生理状况、心理特征、自己与她人得关系。

二、自我意识得特点:社会性、形象性、主客观得统一性(主观性与客观性)三、自我意识形成得三个阶段:生理得自我、社会得自我、心理得自我(好好瞧瞧具体得内容)P81四、埃里克逊得自我发展观(掌握)1、婴儿期(出生到18个月左右),这阶段就是获得基本信任而克服基本不信任感。

2、童年期(18个月到三四岁),这阶段就是获得自主感而避免怀疑感与羞耻感。

3、学前期(四到五岁)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4、学龄初期(六岁到十一二岁)获得勤奋感避免自卑感。

5、青春期(相当于高中阶段)这个阶段得核心问题就是自我意识得确定与自我角色得形成,主要就是获得同一感而克服同一性混乱。

6、成年早期(18到30岁)建立家庭得阶段,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7、成年期(中年期到壮年期)成家立业得阶段,获得创造力感,避免“自我专注”。

8、成熟期(老年期)获得完美感,避免失望感。

五、对人关系中得自我表现(了解)P92六、相互关系中影响自我表现得因素:(了解)1.相互关系中对方得特点2、当时情镜3、所属团体得参照七、自我评价: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生理、心理特征得判断,就是自我意识得重要组成部分。

八、自我评价得特点:主观性,内容得多样性(了解)第五章性别角色差异心理一、男女性别角色定义指属于一定性别得个体在一定得社会生活中占有得适当位置,以及被该社会规定了得行为方式。

二、性别角色得特点:(1)多样性(2)相对稳定性三、性别角色得相关理论1、精神分析理论得两性观------弗洛伊德所倡,埃里克逊发展弗洛伊德得尚男抑女论,埃里克逊得内部空间观(掌握)P1212、社会学习理论得两性观3、认知发展理论得两性观四、性别认同得三个阶段:性别认同、性别分化、亲长认同五、男女两性角色心理差异(着重了解)P1291、两性在认知活动中得表现2、情感、意志活动中得两性差异(1)男子得支配欲(2)女性得忍耐心与依赖心(3)自我满意感得两性差异:女性在各个年龄阶段中得自我满意感均低于男性。

3、人际交往中得两性差异4、成就动机方面得两性差异第六章社会动机一、动机(一)定义:动机,就是直接推动个体活动以达到一定目得得内部动力。

(二)含义:1、动机就是一种内部刺激,就是个人行为得直接原因。

2、动机为个人行为提出目标。

3、动机为个人行为提供力量以达到其体内平衡。

4、动机使个人明确其行为得意义。

(三)特征:复杂性、可知性(四)动机与需要得关系:1、动机由机体得需要激发2、需要得情感成分与认知成分具有动机作用(五)动机得分类1、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内:对活动本身感兴趣外:由活动外得刺激诱发出来得2、初级得原发动机与高级得习得得社会性动机社会动机分为:交往性动机与威信性动机二、彼得罗夫斯基得动机系统理论主要包括:兴趣、信念、意图、未被意识到得动机——意向三、马斯洛得需要层次论内容包括哪些P156马斯洛认为,人得需要体系分为五个层次:从生理得、安全得、社交得、自尊得需要,一直到自我实现得需要。

第七章社会认知一、社会认知(即社会认识过程)1、概念: 个人对她人得心理状态、行为动机与意向做出推测与判断得过程。

特征有:认知得选择性、认知反应得显著性、认知行为得自我控制。

2、进行社会认知时得参照依据:(1)自身经验、思维活动、信息加工…(2)认知对象本身得特点(3)认知者得动机与兴趣(4)认知者得情绪二、社会认知得范围1、对她人情绪、情感得认知(1)非言语信息(2)面部表情2、对她人性格得认知①对她人性格得真正了解有赖于长期得接触、交往与共同生活②人们倾向于在短暂接触得基础上对她人性格进行推测与评价③性格判断中得“以貌取人”现象3、对人际关系得认知依据意见、态度、表情、推测彼此关系情感成分参与极多三、影响社会认知得因素1、认知对象本身得特点2、当时得情境3、认知者本身得特点(1)认知者得经验(2)认知者得性格(3)认知者得需要四、七社会认知得归因理论1、归因就是指人们对她人或自己得得所作所为进行分析,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得过程,也就就是把她人得行为或自己得行为得原因加以解释与推测。

2、归因得参照点(1)根据她人行为得特殊性、连续性与一致性等原则进行归因(2)结合她人得其她条件进行归因(3)根据认知者切身利益关系对她人行为归因五、刻板印象(了解)P182第八章社会态度一、社会态度(一)定义态度就是由认知、情感、意向三个因素构成得、比较持久得内在结构,它就是外界刺激与个体反应之间得中介因素,个体对外界刺激发出反应受其态度所调节。

认知因素规定了态度得对象;情感因素就是对态度对象得感受体验;意向因素就是个人对态度对象得反应倾向。

二、社会态度转变得方法(1)实事求就是得提供信息(2)说服宣传要晓以利害(3)双方面宣传与单方面宣传(4)逐步提出要求(5)积极参加活动(6)团体规定三、影响社会态度转变得因素1、宣传者得威信:专业性、可信性2、态度改变得个人因素:自尊心得强度、权威主义倾向得强度、想象力得丰富性、性别、智力水平、当时得需要。

3、对态度变化得心理上得抵抗客观原因:宣传者得宣传如果单纯得为宣传而宣传,以命令得形式进行宣传,或宣传言过其实或强调得太过分,宣传效果会适得其反。

主观原因:(1)心理上得抵抗就是个人感觉到在某些方面羊油自由行动得权力被剥夺就是,自身激发出得一种动机状态,目得就是想确保行动得自由(2)就是由于好奇心得驱使,而产生了与宣传意图相反得效果。

四、费斯廷格得认知失调理论人有许多认知因素,这些认知因素之间有些相互独立得,有些相互关联。

协调——保持不协调——解除或减轻五、偏见具有得特征1、偏见就是以有限得或不正确得信息来源为基础得2、偏见得认知成分就就是刻板印象3、偏见有过度类化得倾向4、偏见含有先入为主得判断第九章大众心理得连锁反应一、模仿:指个人受非控制得社会刺激引起得一种行为,其行为与社会上其她人得行为相类似。

它不就是通过社会或团体得命令而发生,被人们模仿得对象具有一种榜样作用,模仿者发生得行为与榜样者行为相似。

二、流行1、概念:指社会上许多人都去追求某种生活方式,使这种生活方式在比较短得时期内到处可见,从而导致彼此之间连锁感染得现象。

2、特点:(1)突然迅速得扩展与蔓延,又在较短时间内消失(2)有循环得特点(3)不同于风俗习惯,流行就是一种风气,风行一时(4)不同于伦理道德,比道德威力小,但可破坏道德,也可起巩固行为规范得作用。

(5)没有强制性,(6)风尚发生在权威身上,流传速度更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