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年中考语文热点专题记叙文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知识点梳理-练习)

2021年中考语文热点专题记叙文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知识点梳理-练习)

中考记叙文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这两幅图是电影《悲惨世界》主角冉·阿让前后两种不同的形象,你从上面可看人物有何不同?(此处借最近热点,让学生明白人物在不同时期的形象是不一样的,不同之处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表现出来?可进行适当名著补充。

)形象是指文学作品中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能激发人们思想感情的生活图景;它可以是指具体的人,也可以是具体的物,也可以是一处景致、一个片段、一个画面、一种意境等。

今天,我们重点来学习人物形象。

其为叙事类文本中常见的考点,在考试中常见的题型主要为三种,具体如下:知识回顾:人物描写方法专题导入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人物特点、内在品质等) 概括2.分析作品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作者写这个人物的用意是什么?(对表现文章主旨有什么作用?) 具体需结合文章的主旨来看,作者通过人物形象描写揭示主旨。

知识详解侧面烘托:景、他人、他物、作者倾向与评价。

详写:工笔细描、白描、细节(重点为细节描写,提醒学生在分析描写方法时不要忘记;白描,可联系中国水墨画进行讲解,如齐白石《虾》。

)略写:粗笔勾勒具体分析:一篇文章若要刻画鲜明的人物形象,不仅仅是人物本身的描写、还有人物所处的环境、所经历的事件、相关联的其他人物,这些都是在分析人物形象时需注意的地方。

(可联系电影主角、配角进行解释。

)1.品析人物描写,感知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要通过品析作家笔下的最能体现人物个性特征的外貌、语言、行动和心理等各方面的描写,并深入细致地加以分析,从而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例1.他走向手术台,眼中浮起严肃郑重的神色。

我注意到他双脚踏上了一个约20厘米高的木台。

陪我的人附耳轻声告诉我:他身高只有1.62米,那木台是为他特制的。

站在手术台前的他和在换衣间的他有了明显的区别:老态一扫而光,一副昂然冷峻之状。

随着他的眼神改变,手术室里的气氛也骤然一变:一股紧张弥漫开来。

(选自周大新《大医仁心》)【真题回放】吴孟超进手术室后作者有两次描写到他的神态,请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作用是什么?【解题思路】这道题是考查考生对人物性格特点的把握,也是考查考生的理解概括能力。

解答这道题要整体感知全文,应在读懂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语境辨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眼中浮起严肃郑重的神色。

”“老态一扫而光,一副昂然冷峻之状。

”这里运用神态描写,准确地反映了吴孟超对工作严肃认真、投入工作时精神抖擞、自信沉着、全神贯注和忘我工作的状态。

【参考答案】神态描写:“眼中浮起严肃郑重的神色。

”“老态一扫而光,一副昂然冷峻之状。

”作用:准确地反映了吴孟超对工作严肃认真、投入工作时精神抖擞、自信沉着、全神贯注和忘我工作的状态。

2.赏读环境描写,明晰人物思想。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下活动的。

这里说的环境,既是指自然环境,更多的是指社会环境。

前者或渲染气氛,或点明背景,或烘托人物的内心,对人物起强化作用;后者是人物命运、性格及最终结局的外因。

结合具体的环境尤其是社会环境分析人物性格,是鉴赏人物形象的重要一环。

(重点讲解环境的分类以及作用,可以联系已学课文讲解。

)例2.吃过面,峰子便去村小学找校长。

说是学校,其实不过一层四间的茅草土坯屋,屋旁竖着一根四五米高的木杆,上头飘着一面早已发白的旗。

学校长年驻校的,也就校长一人。

峰子在学校的自留地上找到了校长,校长正戴着那副掉了一条腿的老花眼镜,在地里侍弄自己种的蔬菜。

峰子轻轻地唤了一声:“校长。

”校长回过头,眼镜差点儿就掉到了地上。

他见了峰子,脸上的笑便浮了上来,说:“峰子回来了。

”“我是来向您报到的,我也来学校教书,以后我就是您的部下了。

”(选自秦俑《榜样》)【真题回放】划线句子属于环境描写,这里既反映了乡村的特点,又衬托了峰子的品质。

【解题思路】解答此类题,可先从环境描写渲染了什么氛围、营造了什么意境、提供了什么背景等角度,总结出环境描写的作用;然后再从环境描写可以烘托人物性格、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这一点,总结出环境描写烘托出的形象特征。

划线句子的环境描写,既反映了乡村的贫穷落后,又衬托了人物形象峰子立志乡村教育的高尚品质。

【参考答案】贫穷落后立志乡村教育高尚(言之有理均可)3.分析情节发展,概括人物性格。

情节本来就是人物行为和活动的过程,每一个人物在每一个事件中所表现出来的形象是不一样的。

作家在展开情节的过程中,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

因此,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情节入手,据情论人。

例3.阅读刘克升《弱种子也要发芽》,回答问题。

弱种子也要发芽刘克升开阔、坦荡的田野里,一位农民正在种高粱。

他把那些瘪种子一一挑了出来,只拣饱满的种子种到地里。

这时,一位到乡下游玩的城里人,带着儿子路过这里。

城里人的儿子第一次看到有人种庄稼,感到非常新鲜,拽着父亲停了下来,目不转睛地盯着农民的一举一动。

农民宽厚地望了他们一眼,报之友好一笑,继续挑他的种子、种他的地。

城里人的儿子把嘴巴附在城里人耳边,父子俩嘀嘀咕咕了半天,不知在说些啥。

不一会儿,他们停止了嘀咕。

城里人靠近农民身边,小心翼翼地恳求说:“那些瘪种子,你把它们也种到地里好吗?”城里人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农民很奇怪。

他摇了摇头,果断地说:“不可以!我指望着庄稼吃饭呢,瘪种子长出的庄稼怎么能保证产量?”城里人回头望了儿子一眼,沉默了起来。

半晌,他以极其隐蔽的动作,掏出一张百元钞票,悄悄塞到农民手中,压低声音说:“因为一场医疗事故,我儿子的两个耳朵听力严重受损,非要附耳说话才能听清。

在同龄的小朋友面前,他总是感到自卑。

今天,他看到了那些被你抛弃在一边的瘪种子,感到很难过,就问我它们为什么受冷落,难道是它们不能发芽吗?……所以,我希望你把那些瘪种子也种到地里,给我儿子一次鼓励、一个希望。

这一百元钱,就算是对你播种瘪种子,造成减产的补偿吧。

”农民听了,心中一热,忙把百元钞票推了回去,毫不犹豫地说:“这钱我不能收!我这就把那些瘪种子种到地里去!你去告诉你儿子,我要把它们种在最肥沃的地段,因为它们发芽的欲望最强烈,我对它们的期望也最高。

”城里人感激地望了农民一眼,快步回到儿子身边,把农民的话告诉了儿子。

儿子的眼睛像雨后的两片绿叶,立刻鲜亮了起来。

这双灵性飞舞的眼睛,触动了农民的心事,他抹了一把眼角的泪水,以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抓起了那些瘪种子。

瞬间,其貌不扬的它们,纷纷从农民手中撒落,妥妥帖帖地躺在了新鲜、肥沃的土壤里。

城里人和儿子开心地笑了。

等他们一离开,农民马上收拾家什,急匆匆向家里赶去。

农民家中,有一个因车祸失去双腿的儿子。

以前,他一直认为残疾儿子是一个废物,就老是把他关在家中,不许他出门。

现在,农民改变了想法。

“再弱的种子,也要发芽;再嫩的幼苗,也渴望长大!”作为一名种地的老把势,这个道理,他懂!农民决心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去最好的医院,为儿子安最好的假肢!他要让儿子开开心心地走出家门,大大方方地发芽、开花,直至结出属于他自己的、或大或小的果实。

【真题回放】文中的农民是一个怎样的父亲形象?【解题思路】解答这类试题,考生要把人物放在具体的故事情节中进行分析,随着故事情节的开展,学会用发展的眼光进行多层面的分析,注意人物形象思想个性的多重性,从相关情节中把人物的某些特征抽象出来,不能毫无根据地给人物乱贴标签。

这个故事的情节是:挑种种地→议种瘪种→种下瘪种→给儿新生。

具体来说,就是农民不要城里人的钱,而按照城里人的要求把瘪种子种到地里,足见其宽厚友善;农民在种下瘪种的同时,深受启发,改变了对残疾儿子的态度,准备给儿子治疗,让儿子拥有自己的生活,说明他知错就改、有责任心。

【参考答案】农民是一个宽厚友善、知错就改、有责任心的父亲。

附录:其它题目1.用简洁的语言在横线上写出主要故事情节。

(2分)(1)___________ (2)议种瘪种(3)______________ (4)给儿新生2. 阅读下面句子,联系上下文,探究括号中的问题。

(4分)⑴他把那些瘪种子一一挑了出来,只拣饱满的种子种到地里。

(“一一”、“只”可以看出农民对瘪种子怎样的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⑵这双灵性飞舞的眼睛,触动了农民的心事,他抹了一把眼角的泪水,以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抓起了那些瘪种子。

(农民为什么要做出“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3.美国作家海伦?凯勒称莎莉文老师为“再塑生命”的人。

你觉得文中谁是农民儿子“再塑生命”的人呢?并说明理由。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选文的标题“弱种子也要发芽”有什么深刻含义?(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⑴挑种种地⑵种下瘪种冷落(“漠视”或“抛弃”)让城里人的儿子看到他对瘪种子有着很高期望,也是农民被触动后的行为表现示例一:我觉得是农民,因为是农民花去了所有的积蓄为他安最好的假肢,让他发芽、开花、结果,给了他成长的力量。

示例二:我觉得是城里人父子,因为是他们促使农民改变了想法,才让他有了发芽、开花、结果的希望。

用“弱种子”喻指存在某种缺陷的生命,小说以“弱种子也要发芽”为题告诉读者即使有缺陷的生命也有成长的权利,不能被剥夺;也喻劝人们要呵护“弱种子”,使其发芽、开花、结果。

【解题思路】人物的心理活动是通过人物的神态、语言、行动等表现出来的,所以解题时要以人物的外在表现为依据,由表及里,披沙拣金,把人物的心理发掘出来。

具体来说,此题给出了具体段落中的相关语句,要求概括孩子的心情。

考生可以依据孩子的神态、语言、行动等进行概括。

第②段中孩子的动作是“从作业簿中抬起头来”,神情是“睁大眼睛倾听一会”,语言是“小鸡!小鸡!”叫了起来。

这些描写刻画了一个被弄里传来的声音所吸引而欢呼雀跃的孩子形象,其心情可用“惊喜”“喜悦”“高兴”等来概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