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本章学习的内容和意义:在设计流域实测流量资料不足或缺乏时,或人类活动破坏了洪水系列的一致性,就有必要研究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的问题。
另外,可能最大洪水和小流域设计洪水也常用暴雨资料推求。
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的基本假定是:暴雨与洪水同频率。
对于比较大的洪水,大体上可以认为某一频率的暴雨将形成同一频率的洪水,即假定暴雨与洪水同频率。
因此,推求设计暴雨就是推求与设计洪水同频率的暴雨,再按照降雨形成径流的原理和计算方法,由设计暴雨推求出设计洪水。
本章习题内容主要涉及:暴雨资料的选样;不同资料情况下设计暴雨的计算;推求设计净雨;推求设计洪水过程线;可能最大暴雨和可能最大洪水的推求;小流域设计洪水的计算。
一、概 念 题(一)填空题1.设计暴雨的设计频率一般假定与相应的 具有相同的频率。
2.暴雨点面关系是 ,它用于由设计点雨量推求 。
3.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时,假定设计暴雨与设计洪水频率 。
4.推求设计暴雨过程时,典型暴雨过程的放大计算一般采用 法。
5.判别暴雨资料是否为特大值时,一般的方法是 。
6.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的一般步骤是 _______________、 、 。
7.暴雨资料的插补延展方法有 。
8.流域内测站分布均匀时,可采用 计算面雨量。
9.流域内侧站分布不均匀时,宜采用 计算面雨量。
10.一般情况下,用泰森多边形法计算流域平均雨量比用算术平均法合理些,但在 情况下,两种方法可获得相同的结果。
11.暴雨频率分析,我国一般采用 法确定其概率分布函数及统计参数。
12.暴雨点面关系有两种,其一是 ;其二 。
13.设计面雨量的时程分配通常选取 作为典型,经放大后求得。
14.对暴雨影响最大的气象因子,包括 和 两大类。
15.用W m 折算法(m p a rW P ,)计算设计暴雨的前期影响雨量P a 时,在湿润地区,当设计标准较高时,r 应取较 值;在干旱地区,当设计标准较低时,r 应取较 值。
16.由设计暴雨推求设计净雨时,要处理的主要问题有 的确定和 的拟定。
17.设计条件下P a(前期影响雨量)的计算方法有、、和等。
18.可能最大暴雨是。
19.可能最大洪水是。
20.可降水量是指在气柱底面上形成的液态水深度。
21.某地的可能最大露点是指。
22.在一定温度下,空气中最大水汽含量称为。
23.某一地区产生暴雨的主要物理条件有和。
24.湿度的表示方法有、、、等。
25.露点温度越高,说明空气中水汽含量越,一般情况下,露点温度比当时的气温____ 。
26.假定一团湿润的空气(气块)在上升运动中,形成的凝结物作为降水随时脱离气块降落到地面,则称该气块运动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过程为。
27.已知某流域一次特大暴雨,24h降雨量400cm,其相应的可降水量为83mm,则该次暴雨的降雨效率为。
28.已知某典型暴雨的雨量为P,可降水为W,效率为η,而该地的可能最大可降水值为W m,可能最大降雨效率为ηm,其PMP(P m)若按水气放大法计算,则为P m= ,若按效率,水汽联合放大法计算,则P m= 。
29.选定可能最大露点T d,m的途径有、和。
30.按下表资料,其持续12小时最高露点是℃表1-8-1 某站观测的气温表31.小流域推求设计暴雨采用的步骤是(1) ;(2) 。
(二)选择题1. 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时,一般假定[ ]。
a. 设计暴雨的频率大于设计洪水的频率b. 设计暴雨的频率小于设计洪水的频率c. 设计暴雨的频率等于设计洪水的频率d. 设计暴雨的频率大于、等于设计洪水的频率2. 用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的原因是[ ]a. 用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精度高b. 用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方法简单c. 流量资料不足或要求多种方法比较d. 大暴雨资料容易收集3. 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的方法步骤是[ ]a. 推求设计暴雨、推求设计净雨、推求设计洪水b. 暴雨观测、暴雨选样、推求设计暴雨、推求设计净雨c. 暴雨频率分析、推求设计净雨、推求设计洪水d. 暴雨选样、推求设计暴雨、推求设计净雨、选择典型洪水、推求设计洪水4. 当一个测站实测暴雨系列中包含有特大暴雨时,若频率计算不予处理,那么与处理的相比,其配线结果将使推求的设计暴雨[ ]。
a. 偏小b.偏大c. 相等d.三者都可能5. 暴雨资料系列的选样是采用[ ]a. 固定时段选取年最大值法b. 年最大值法c. 年超定量法d. 与大洪水时段对应的时段年最大值法6. 对于中小流域,其特大暴雨的重现期一般可通过[ ]a. 现场暴雨调查确定b. 对河流洪水进行观测c. 查找历史文献灾情资料确定d. 调查该河特大洪水,并结合历史文献灾情资料确定7. 对雨量观测仪器和雨量记录进行检查的目的是[ ]。
a.检查暴雨的一致性b. 检查暴雨的大小c.检查暴雨的代表性d. 检查暴雨的可靠性8. 对设计流域历史特大暴雨调查考证的目的是[ ]。
a.提高系列的一致性b.提高系列的可靠性c.提高系列的代表性d.使暴雨系列延长一年9. 若设计流域暴雨资料系列中没有特大暴雨,则推求的暴雨均值x、离势系数C V可能会[ ]a. 均值x、离势系数C V都偏大b. 均值x、离势系数C V都偏小c. 均值x偏小、离势系数C V偏大 c. 均值x偏大、离势系数C V偏小10. 暴雨动点动面关系是[ ]a. 暴雨与其相应洪水之间的相关关系b. 不同站暴雨之间的相关关系c. 任一雨量站雨量与流域平均雨量之间的关系d. 暴雨中心点雨量与相应的面雨量之间的关系11. 暴雨定点定面关系是[ ]a. 固定站雨量与其相应流域洪水之间的相关关系b. 流域出口站暴雨与流域平均雨量之间的关系c. 流域中心点暴雨与流域平均雨量之间的关系d. 各站雨量与流域平均雨量之间的关系12. 某一地区的暴雨点面关系,对于同一历时,点面折算系数α[ ]a. 随流域面积的增大而减小b. 随流域面积的增大而增大c. 随流域面积的变化时大时小d. 不随流域面积而变化13. 某一地区的暴雨点面关系,对于同一面积,折算系数α[ ]a. 随暴雨历时增长而减小b. 随暴雨历时增长而增大c. 随暴雨历时的变化时大时小d. 不随暴雨历时而变化14.选择典型暴雨的原则是“可能”和“不利”,所谓不利是指[ ]。
a. 典型暴雨主雨峰靠前b. 典型暴雨主雨峰靠后c. 典型暴雨主雨峰居中d. 典型暴雨雨量较大15.对放大后的设计暴雨过程[ ]。
a. 需要进行修匀b. 不需要进行修匀c. 用光滑曲线修匀d. 是否修匀视典型暴雨变化趋势而定16. 用典型暴雨同倍比放大法推求设计暴雨,则[ ]。
a. 各历时暴雨量都等于设计暴雨量b. 各历时暴雨量都不等于设计暴雨量c. 各历时暴雨量可能等于、也可能不等于设计暴雨量d. 所用放大倍比对应的历时暴雨量等于设计暴雨量,其它历时暴雨量不一定等于设计暴雨量17. 用典型暴雨同频率放大推求设计暴雨,则[ ]。
a. 各历时暴雨量都不等于设计暴雨量b. 各历时暴雨量都等于设计暴雨量c. 各历时暴雨量都大于设计暴雨量d.不能肯定18. 可降水量[ ]a. 随暴雨历时增长而减小b. 随暴雨历时增长而增大c. 随暴雨历时的变化时大时小d. 不随暴雨历时而变化 19. 某一地点某日降雨对应的可降水量[ ]。
a. 等于该日的实际降水量b. 一定大于该日的实际降水量c. 一定小于该日实际降水量d. 以上答案都不对 20.选取代表性露点时,还要有一定的持续时间,一般采用持续[ ]a. 1小时最大露点b. 8小时最大露点c. 12小时最大露点 c. 24小时最大露点 21.可能最大暴雨是指[ ]a. 流域上发生过的最大暴雨b.调查到的历史最大暴雨c. 特大洪水对应的暴雨d.现代气候条件下一定历时内的最大暴雨 22.可能最大洪水是指[ ]a. 流域上发生过的最大洪水b. 可能最大暴雨对应的洪水c. 历史上的特大洪水d. 稀遇设计频率的洪水23. 用经验法(P a ,P =KI m )确定设计暴雨的前期影响雨量P a ,P 时,在湿润地区设计标准愈高,一般[ ]。
a. K 愈大b. K 愈小c. K 不变d. K 值可大可小24. 用经验法(P a ,P =KI m )确定设计暴雨的前期影响雨量P a 时,湿润地区的K 值,一般[ ]。
a. 小于干旱地区的K 值b. 大于干旱地区的K 值c. 等于干旱地区的K 值d. 不一定25. 用同频率法计算设计暴雨相应的前期影响雨量P a ,P,其计算公式为[ ]。
a. ()m p p a p a I x P x P =-+=,b. ()m p p a p a I x P x P ≤-+=,c. ()m p p a p a I x P x P ≥-+=,d. ()m a p a I x P x P ≤-+=, 26. 当流域设计暴雨远远超过实测暴雨时,推求该流域的设计净雨,可以[ ]。
a. 直接查本流域由实测雨洪资料制作的降雨径流相关图b. 直接查用其它流域制作的降雨径流相关图c. 将本流域的降雨径流相关图合理外延后查用d. 凭经验估计27. 地区经验公式法计算设计洪水,一般[ ]。
a. 仅推求设计洪峰流量b. 仅推求设计洪量c. 推求设计洪峰和设计洪量d. 仅推求设计洪水过程线28. 纳希瞬时单位线完全由参数[ ]。
a. m 1和n 决定b. m 2和n 决定c. n 、K 决定d. m 1、m 2、n 、K 决定 29. 推理公式中的损失参数μ,代表[ ]内的平均下渗率。
a. 降雨历时b. 产流历时c. 后损历时d. 不能肯定(三)判断题1. 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的基本假定是:暴雨与洪水同频率。
[ ]2.系列长度相同时,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的精度高于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的精度。
[ ]3.一般来说,设计洪水的径流深应小于相应天数的设计暴雨深,洪水的Cv 值应小于相应暴雨的Cv 值。
[ ]4.暴雨点面关系中的折减系数0P P F =α(式中0P 为暴雨中心雨量,F P 为不同等雨量线所对应的面雨量),当α大时则反映降雨在空间上分布很不均匀。
[ ]5.我国汛期降雨量的年际变化(以v C 表示)比年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大的多。
[ ]6.据统计,年最大24小时雨量小于年最大的日雨量。
[ ]7.暴雨公式np p t ts P -=1,中的p s 为t=1小时的降雨量。
[ ]8.一般情况下,在暴雨期可以认为从地面至高空,空气整层湿度都呈饱和状态,气温自地面至高空按假绝热递减分布。
[ ]9.根据流域特征和降雨特征,由综合单位线公式求得单位线的要素或瞬时单位线的参数,而后求得单位线,称综合单位线法。
[ ]10.当瞬时单位线与净雨强度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时,则需选择同一净雨强度的单位线参数m1进行地区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