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物理计算题

高考物理计算题

考前题 1.(18分)如图所示,O 点为固定转轴,把一个长度为l 的细绳上端固定在O 点,细绳下端系一个质量为m 的小摆球,当小摆球处于静止状态时恰好与平台的右端点B 点接触,但无压力。

一个质量为M 的小钢球沿着光滑的平台自左向右运动到B 点时与静止的小摆球m 发生正碰,碰撞后摆球在绳的约束下作圆周运动,且恰好能够经过最高点A ,而小钢球M 做平抛运动落在水平地面上的C 点。

测得B 、C 两点间的水平距离DC=x ,平台的高度为h ,不计空气阻力,本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 ,请计算: (1)碰撞后小钢球M 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大小; (2)小把球m 经过最高点A 时的动能;(3)碰撞前小钢球M 在平台上向右运动的速度大小。

1.解析(1)设M 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是v ,221,gt h vt x ==h g xv 2=(2)摆球m 经最高点A 时只受重力作用,l v mmg A2=摆球经最高点A 时的动能为A E ;mgl mv E A A 21212==(3)碰后小摆球m 作圆周运动时机械能守恒, mgl mv mv A B 2212122+=gl v B 5=设碰前M 的运动速度是v ,M 与m 碰撞时系统的动量守恒Bmv Mv Mv +=0glMmh g xv 52+=2.如图,光滑轨道固定在竖直平面内,水平段紧贴地面,弯曲段的顶部切线水平、离地高为h ;滑块A 静止在水平轨道上, v 0=40m/s 的子弹水平射入滑块A 后一起沿轨道向右运动,并从轨道顶部水平抛出.已知滑块A 的质量是子弹的3倍,取g=10m/s 2,不计空气阻力.求:(1)子弹射入滑块后一起运动的速度; (2)水平距离x 与h 关系的表达式;(3)当h 多高时,x 最大,并求出这个最大值.2.解:(1)设子弹的质量为m ,则滑块的质量为3m ,子弹射入滑块后一起运动速度为v 1,由动量守恒: 10)3(v m m mv += …① 得:s m v v /104101==……②(2)设子弹与滑块到达轨道顶部时的速度为v 2,由机械能守恒定律:gh m m v m m v m m )3()3(21)3(212221+++=+ ……③设子弹与滑块离开轨道顶部到落到地面的时间为t ,由平抛运动规律: t v x 2= ……④ 221gt h =……⑤ 联立③④⑤得: 2420h h x -=……⑥(3)因为:22)52(25420--=-=h h h x所以:m h 5.2=时,B 的水平距离最大 …⑦ m x 5max = …⑧3.在赛车场上,为了安全起见,在车道外围一定距离处一般都放有废旧的轮胎组成的围栏。

在一次比较测试中,将废旧轮胎改为由轻弹簧连接的缓冲器,缓冲器与墙之间用轻绳束缚。

如图所示,赛车从 C 处由静止开始运动,牵引力恒为F ,到达O 点与缓冲器相撞(设相撞时间极短),而后他们一起运动到 D 点速度变为零,此时发动机恰好熄灭(即牵引力变为零)。

已知赛车与缓冲器的质量均为 m ,OD 相距为S ,CO 相距 4S ,赛车运动时所受地面摩擦力大小始终为6F,缓冲器的底面光滑,可无摩擦滑动,在 O 点时弹簧无形变。

问: (1)轻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多少? (2)赛车由C 点开始运动到被缓冲器弹回后停止运动,赛车克服摩擦力共做了多少功?3.解析(1)赛车由C 到O ,有20214)6(mv s F F =-车与缓冲器短时相撞过程根据动量守恒:102mv mv = O 到D 过程 p E v m s F Fs =+-21)2(216 联立上面三个方程解得:Fs E p 5.2=hxAv 0(2)D 到O 过程,有 22)2(216v m s F E p =-赛车从 O 点到停止运动 2222106mv s F -=-车整个过程克服摩擦力做功 )24(62s s s FW ++=联立上面三个方程解得: Fs W 613=4. 探究某种笔的弹跳问题时,把笔分为轻质弹簧、内芯和外壳三部分,其中内芯和外壳质量分别为m 和4m.笔的弹跳过程分为三个阶段:①把笔竖直倒立于水平硬桌面,下压外壳使其下端接触桌面 ②由静止释放,外壳竖直上升至下端距桌面高度为h 1时,与静止的内芯碰撞(见题24图b ); ③碰后,内芯与外壳以共同的速度一起上升到外壳下端距桌面最大高度为h 2处(见题24图c )。

设内芯与外壳的撞击力远大于笔所受重力、不计摩擦与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 。

求: (1)外壳与内芯碰撞后瞬间的共同速度大小;09重庆 (2)从外壳离开桌面到碰撞前瞬间,弹簧做的功;(3)从外壳下端离开桌面到上升至h 2处,笔损失的机械能。

4.解析:设外壳上升高度h 1时速度为V 1,外壳与内芯碰撞后瞬间的共同速度大小为V 2,(1)对外壳和内芯,从撞后达到共同速度到上升至h 2处,应用动能定理有(4mg +m)( h 2-h 1)=12(4m +m)V 22,解得V 2=212()g h h -; (2)外壳和内芯,碰撞过程瞬间动量守恒,有4mV 1=(4mg +m)V 2, 解得V 1=2152()4g h h -, 设从外壳离开桌面到碰撞前瞬间弹簧做功为W ,在此过程中,对外壳应用动能定理有W -4mgh 1=12(4m)V 12, 解得W =212594h h -mg ;(3)由于外壳和内芯达到共同速度后上升高度h 2的过程,机械能守恒,只是在外壳和内芯碰撞过程有能量损失,损失的能量为E 损=12(4m)V 12-12(4m +m)V 22, 联立解得E 损=54mg(h 2-h 1)。

5.如图6-43示,半径分别为R 和r 的甲乙两个光滑圆形轨道安置在同一竖直平面上,轨道之间有一条水平轨道CD 相通,一小球以一定的速度先滑上甲轨道,通过动摩擦因数为μ的CD 段,又滑上乙轨道,最后离开两圆轨道,若小球在两圆轨道的最高点对轨道压力都恰好为零,则水平CD 段的长度是多少?436-图5.解析:小球在光滑圆形轨道上滑行,机械能守恒,设小球滑过C 点时的速度为v C ,通过甲环最大高点为V ’,由小球对最高点压力为零可知有:gR V ' '2==R V mmg取轨道最低点为重力势能零势能面,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2221221mV R mg mV C +=,这样有:Rg v C 5=。

同理有小球过D 点时的速度为V D ,则:gr V D 5=,再设CD 长度为L ,对小球滑过CD 段,由动能定理有:222121CD mV mV mgl -=-μ,最终可得出:μ2)(5r R l -=的结论。

6、光滑的长轨道形状如图所示,底部为半圆型,半径R ,固定在竖直平面内。

AB 两质量相同的小环用长为R 的轻杆连接在一起,套在轨道上。

将AB 两环从图示位置静止释放,A 环离开底部2R 。

不考虑轻杆和轨道的接触,即忽略系统机械能的损失,求: 1)AB 两环都未进入半圆型底部前,杆上的作用力 2)A 环到达最低点时,两球速度大小3)若将杆换成长R 22,A 环仍从离开底部2R 处静止释放,经过半圆型底部再次上升后离开底部的最大高度6.解:(1)对整体分析,自由落体,加速度g以A 为研究对象,A 作自由落体则杆对A 一定没有作用力。

即F=0(或列式或以B 研究)(2)AB 都进入圆轨道后,两环具有相同角速度,则两环速度大小一定相等 即有V A =V B …(或通过速度分解得到两环速度大小相同) 整体动能定理(或机械能守恒):2221252mv R mg R mg =+……gR v 29=……3)A 再次上升后,位置比原来高h ,如图所示。

由动能定理(或机械能守恒):0)222(=--+-h R R mg mgh ……R h )12(-=,A 离开底部R )12(+……注:由于杆超过了半圆直径,所以两环运动如图。

7.如右下图所示,质量为3kg 的长木板B 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右端与半径R=1m 的粗糙的41圆弧相切,左端上方放质量为1kg 物块C ,物块C 与长木板B 的动摩擦因数为0.2。

现使质量为1kg 的物体A 从距圆弧上端h=5m 处静止释放,到达水平轨道与B 碰撞后一起运动,再经1s 物块C 刚好运动到B 的右端且不会掉下。

取g=10m/s 。

求: (1)物体A 刚进入圆弧时对轨道的压力; (2)长木板B 的长度;(3)物体A 经过圆弧时克服阻力做的功。

7.解析:(1)物体A 从释放到进入圆弧前做自由落体运动gh V Al 22= ①刚进入圆弧时RV m F AlA N 2= ②联立①、②式解得N N R R gh m F A N 100151012510122=⨯⨯⨯=⨯⨯⨯==③ (2)物块C 从开始运动到长木板具有相同速度过程中222/2/102.0s m s m g m gm a ee =⨯===μμ ④物块C 运动距离m m t a S e 1122121220=⨯⨯==⑤物块C 在B 的右端时两者具有相同的速度s m s m t a V V e e B /2/122=⨯=== ⑥22/5.0/311012.0)(s m s m m m gm a B A e B =+⨯⨯=+=μ ⑦由速度公式得木板刚开始运动时速度s m s m t a V V B B B /5.2)/(15.0221=⨯+=+= ⑧木板B 运动距离m m t V V S B B B 25.2125.22221=⨯+=+=⑨… 木反长度B 的长度m m S S L e B 25.1)(125.2=-=-= ⑩(3)物块A 与木板B 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12)(B B A A A V m m V m += (11)s m s m V A /10/15.2)31(2=⨯+=(12)物块A 从静止释放到与木板A 碰撞前,由动能定理2221)(A A f A V m W R h g m =-+ (13)物体A 经过圆弧时克服阻力做的功J J W f 10)(10121)15(1012=⨯⨯-+⨯⨯= (14)8、如图12所示,质量为m 的木块A 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木块的长度为 l 。

另一个质量为M=3m 的小球B 以速度0v 在水平面上向左运动并与A 在距竖直墙壁为s 处发生碰撞,已知碰后木块A 的速度大小为0v ,木块A 与墙壁的碰撞过程中无机械能损失,且碰撞时间极短,小球的半径可忽略不计。

求:(1)木块和小球发生碰撞过程中机械能的损失; (2)木块和小球发生第二次碰撞时,小球到墙壁的距离。

8解析、(1)小球与木块第一次碰撞过程动量守恒,设碰撞后小球的速度大小为v ,取水平向左为正方向,因此有:mv mv mv 3300+=(2分)解得:3/20v v =(1分) 碰撞过程中机械能的损失量为:20202203121321321mv mv mv mv E =⨯-⨯-⨯=(2)设第二次碰撞时小球到墙的距离为x ,则在两次碰撞之间小球运动路程为s-x ,木块运动的路程为s+x-2l 由于小球和木块在两次碰撞之间运动的时间相同,所以应有023/2v lx s v x s -+=-解得54ls x +=9.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长滑块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左侧固定一劲度系数k足够大的水平轻质弹簧,右侧用一不可伸长的细轻绳连接于竖直墙上,细绳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T。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