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是开始进行学术研究的第一步,好的读书笔记会为今后的研究不仅积累了资料,更重要的是理性地归纳、认识了所读之书的主要内容和主要观点。
读书笔记的内容之一:作者、典籍的自然情况。
读书笔记的内容应该包括关于所读之书的作者、成书背景等自然资料。
鉴于我国古代典籍,特别是秦汉典籍的特殊情况,对于那个时代的典籍的作者、成书经过等都成为学术研究的重要课题。
对这方面的了解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原著。
读书笔记的内容之二:主要内容
对所读之书的主要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是读书笔记的核心内容。
这部分不应该是原著的简单摘录,而是按照一定的理性逻辑对原著的内容进行分类、归纳、总结。
这显示了读者对原著理解的程度。
读书笔记的内容之三:心得体会
这是在对主要内容归纳整理之后,在自己平时知识积累的基础之上,对原著的升华性认识,往往带有读者的主观认识、评价等。
如果平时知识积累单薄,则这部分很难有创见。
下面贴了一篇我自己针对这课作业而写的读书笔记,写作时间匆忙,难免有错误,希望给我指正,不胜感激。
很高兴同学们能够对一门选修课这样认真,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准备作业。
但是,随着同学们作业的进展,我又发现了一个问题——怎样读书?
选择什么样的书?
对于这个读书笔记,同学们首先面临的就是读什么书的问题。
这个作业要求读中国古代的原典著作,主要是关于思想、历史的著作,不包括文学著作。
如秦汉诸子、二十四史、文人笔记等。
有的同学读了有关中国文化史的现代人的专著,如中国园林文化史、中国服饰文化史、中国建筑文化史等。
这一类的书的读书笔记作为我们这门课的结课作业不被接受。
其原因请参看有关中国文化史作业说明(二)。
选择什么样的版本?
有的同学看书很快,尽然在几天之内把《论语》《孟子》看完了!我很诧异,原来他们看的是现代人的译注。
其实我们读古书的目的就是要知道古人的想法、古人的生活方式,现代人的译注一方面离古人生活的时代过于遥远,另一方面这些都经过了现代人对原著的解码和编码的过程,已经不是原典了。
所以好的版本很重要。
这里向同学们推荐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书。
另外对于秦汉诸子推荐《十三经注疏》、《新诸子集成》,历史著作推荐中华书局出的绿皮的那套二十四史。
如何阅读?
选定了书之后,应该完整地阅读。
由于时间的关系,有些书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读完,那么可以选择其中完整的篇目或完整的一部分,不能根据自己的主观臆断有选择地、挑着读。
如,有个同学读《论语》,想写关于《论语》中“仁”的思想,就将《论语》用电脑检索的方法,把带“仁”字的句子挑出来读。
这是不行的,尽管《论语》难成篇章,但其篇目还是有一定的完整性,不能割裂来读。
认真读书的最终受益者是同学们自己,希望同学们能过认真读书。
为了作业而读书,这不是我的初衷。
第一个问题:这次作业要求同学们阅读中国古代的原典,就你所阅读的文章写篇读书笔记。
阅读原典是开始学术研究的第一步。
也许,同学们都已经习惯于阅读一些现代人的著作,并从中得到学习和启发,这固然不错,但是于研究而言,是要有一定的方法的,从阅读原典开始是我们进行专业训练的第一步。
就如同打乒乓球,也许你自己打得可以了,但在行家看来,你没有专业训练,你的打法是野路子,业余时间玩玩可以,但是要想参加正式比赛,这种打法是没有前途的。
同样的,看别人的著作,固然可以写出不错的文章,但于真正的学术研究是没有前途的。
现在,要求同学们阅读原典,写读书笔记,就是在学习专业打法,从头来,把你的野路子扔掉,从基本功练起。
把从别人那里得来的条条框框扔掉,就你所读的文章本身而言,你到底看到什么,就写什么,没有读过的就别写,尤其是那些道听途说的、转引自他人著作中的东西。
别再谈什么,从某某中看中国古代的什么什么文化之类的东西。
第二个问题:要注意所阅读的原典的版本。
作业刚布置了没2个星期,有个同学就告诉我说把《孟子》都看完了。
我很惊讶于他的阅读速度,后来一问才知道原来是看了一个简注本。
随便找了一个现代人的注释本,甚至是文白对照本来读,这实质上和读现代人的著作没什么区别。
就像当年,我的老师说有的同学写有关《红楼梦》的论文竟然没有看原著而是看的“小人书”!对于古书的注释,越是和著作时间接近的,越接近原意,这样,也就越能更好地读懂原典。
中华书局和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的原典校注被学界所接受的,推荐中华书局的《新诸子集成》。
中国文化史(中国文化概说)的课总是人不全,同样的问题好像要说上几遍,在这里一并地说了,有问题的话先看看这个帖子,然后再来问我好了。
有关作业的选题问题
时间与地域限定:因为是中国文化史,我们给了它一个时间限定,就是到19世纪末之前的中国古代文化,20世纪的中国文化当然也是我们现代文化的传统,但在这里我们不过多提讨论这个问题。
同样,我们也要给它个地域限定,就是中国境内的古代文化,不包括古代的外域的中国文化,但包括少数民族的古代文化和古代的少数民族文化。
需要学生特别注意的是要区分开中国古代文化与现实生活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民俗文化,我们现在还保留的一些传统文化和习俗不属于中国古代文化。
内容规定:只要是中国古代文化均可,可以包括思想观念、宗教信仰、艺术以及所有的文化的物化形式。
这里不建议同学们谈论古代文学,因为这是你们的专业。
所有选题必须要有文献或考古学依据,也就是说,一定要在阅读了相关古代文献基础之上,确定具体的选题。
同时,选题不宜过大,要具体,有针对性,类似可以写成一本书,甚至n本书的宏大选题不被接受。
有关作业文体的问题
文体限定为论文。
不能写成游记、概述、说明、导游手册之类的文章,像《我的故
乡——历史文化名城呼和浩特》、《西藏行》、《我国古代的服饰文化》、《孔府、孔庙介绍》等。
其实,这类文章的选题范围没有问题,问题是要写成论文,要有论点、要有文献方面的论据。
例如,选择中国古代的茶文化,可以选择一部谈论茶的古书、笔记等,看看古人是怎样认识茶的;还有如选择中国古代的服饰文化,要从中国的古代的衣冠制度角度去谈;孔府的建筑特点在《礼记》中寻找相关证据。
考虑到同学们写作论文的难度,作业可以是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不是原文摘录,其内容包括所读文献的主要内容、主要观点、你对这些观点的认识(可以运用比较研究、原因分析等方法)。
阅读文献没有限制,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爱好、时间、阅读能力等情况,自由选择,并非必须是秦汉文献。
有关作业的字数、完成时间等问题
作业要求3000-5000字。
少于3000字,不能有一定深度地讨论一个问题;多于5000字,我没时间看。
12月的最后一次课交上来,在这期间可以讨论、修改。
过期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