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孟子的思想_孔子与孟子并称什么
孔子孟子思想
同孔子的仁说和礼说相联系,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
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
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实际上已打破了传统的礼不下庶人的信条,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
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
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孟子认为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
孟子赞同若君主无道,人民有权推翻政权。
孟子把伦理和政治紧密结合起来,强调道德修养是搞好政治的根本。
他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后来《大学》提出的修齐治平就是根据孟子的这种思想发展而来的。
孔子与孟子并称什么
孔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和政治家,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今山东曲阜人。
早年时,孔子是道家老子的弟子,他曾在鲁国担任过官职,后来带领着一些弟子云游列国,整整十四年。
之后回到鲁国,开设私人讲学,打破了当时教学垄断制度,开创了私人讲学的先河。
晚年,孔子开始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经。
去世后,他的弟子将他的言行整理成为《论语》。
孔子被后世尊奉为圣人,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
他是孔
子之孙子思的再传弟子。
孟子,名轲,字子舆。
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儒家学派的思想,在政治上,他主张列国君王推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儒家思想。
在学术上,他推崇孔子,反对道家和墨家。
他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最杰出的宗师。
他和孔子一样周游列国,向列国君王游说儒家仁政的思想。
但最终无人采用,他回到家乡,和弟子一起著述讲学。
著有七篇《孟子》传世,南宋时期《孟子》称为四书五经之一。
死后,后世人称他为亚圣。
孔子仁的现实意义_孔子仁的思想概述
孔子仁的现实意义
孔老夫子的仁学,对当代有什么价值意义,或是实用价值,就是往人上活,这是孔老夫子指出的人生道路,活成人,才能活出人的尊严来,体验到人生的情趣,才能实现人生的根本意义和价值。
这就是孔子的仁学对我们当代人的实用价值和现代意义。
只有往人上活,才能活出人的尊严,才能体验到人生的情趣,才能实现人生的根本意义。
拿夫妻来说,丈夫走正确的夫道,妻子走正确的妇道,各尽各的职责,真诚相爱,才能体验到真正的夫妻情感,夫妻的真情,反之,都讲各自的权利,男的在外面撒欢找,女的也自由开放,这样的夫妻,注定一辈子也不会体验真正的夫妻情义。
兄弟之间要兄良弟悌,当哥哥的要善待弟弟,弟弟要敬让哥哥,才会体验到兄弟姐妹的手足之情。
否则就认得钱,为了爹妈留下的几间房,吵吵嚷嚷,甚至闹上法庭,钱有了房子有了,可兄弟的血缘手足之情却没了。
朋友之间要真诚相待,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醇,按照非正道去交朋友,以利益为核心为标准,一辈子也交不下真正的朋友,患难之时,也就别指望有真正的朋友帮你的忙。
像管仲和鲍叔牙那样的友谊,是千古佳话,管仲说,我和鲍叔牙一起当兵,一交火我就往后撤,但
鲍叔牙不说我胆小,说我家中有个老妈,他要死了老妈谁照顾?我和鲍叔牙一起经商做买卖,每回分利润我都多拿,鲍叔牙从不怪我,说我家困难,多拿应当,人若交了这样的朋友,不是感情与精神上莫大的享受吗?今天的人为了经商分利不均,有多少打的不可开交?反过来,管仲临没之前,齐桓公问谁可接替他,管仲并没有趁机拉鲍叔牙一把,而是说,他不行,是因为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人太认真了,就总看到别人的毛病,就不能团结其他的人,鲍叔牙就是太认真了,所以管仲说他不能胜任。
按今天的话说这还叫朋友吗?这才是真正的朋友。
按照孔老夫子指下的道,才能交下这样的朋友。
今天的人往往说,我朋友多,东北有,海南有,这话可信吗,古人说,人生得一两知己足矣。
真正的朋友不会遍天下,遍天下的朋友也不可能是真正的朋友。
只有按照孔老夫子的交友之道来活,才可能体验到人生友谊的可贵,如果为了利而交友,就不会交到真正的朋友,也不会有真正友谊的体验和享受。
总之,孔子仁学的现代价值,就是往人上活,活出人的尊严,才能实现人生的根本意义。
反之,不往人上活,钱挣得再多,官做的再大,都白搭,你的人生体验是残缺的,是病态的,你的人生所谓乐趣是动物性的,不是人的,这就是孔老夫子仁学的现代意义。
孔子仁的思想
仁的主张是仁者爱人,这一主张是要求统治阶级体察民情,反对苛政。
孔子认为,要实现爱人,还要遵循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要求。
礼的主张是克己复礼,就是说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符合礼要求,孔子追求的礼是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孔子还进一步提出了正名的主张,就是校正等级秩序,达到贵贱有序。
这体现了他政治思想保守一面。
例如,我们现在提倡要尊重他人、五讲四美、精神文明等等,如果不把它和长久影响中国社会的伦理思想体系联系起来,那怎么能让它有个根基呢? 尊重他人( 爱他人)这样的道德观念正是和儒家的仁学相联系的。
如果我们抛弃了孔子的仁学理论,天天批判仁政,鼓吹己所不欲要施于人,提倡
什么与人奋斗其乐无穷,那么你能真止地尊重他人吗?你能真正地爱护别人吗?所以任何对人们的社会规范的具体要求它都必须有套伦理学理论作支撑,而这套伦理学理论又是内传统积累而成的。
爱人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从爱自己的亲人出发,是爱人的基础,但是为仁不是仅止在亲亲上,而必须推已及人,要作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而要作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得把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的忠恕之道作为为仁的准则。
如果要把仁( 仁政)推广到整个社会,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克已复礼曰仁,日克已复礼,大下归仁。
为仁由已,而由人乎! 我认为,对克己复礼的解释常有误。
(我自已过去的解释也不正确。
)对克己复礼的解释,往往把克己与复礼解释为平列的两个相对的方面,我认为这不合孔子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