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师爱”的力量
泸水县上江乡丙奉完小戴天光摘要:
《爱之教育》指出“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称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育是一门爱的艺术,教师就是爱的使者。
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做人,而这就需要教师能给用深厚的爱心浇灌他们的心田。
一、爱学生,就要以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基础。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普通、持久而高尚的,越是满怀深情的爱学生,就越能赢得学生对自己的爱。
教师和学生的相互关怀,才是连接心灵的线索。
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二、爱学生,要深入的理解学生,就要发挥师爱的力量。
爱学生,就要尊重和信任学生。
三、爱学生,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放在心坎上。
爱学生,就要尊重和信任学生。
用爱呵护每一颗幼小的心灵。
关键词:师爱、心灵、鼓励、呵护、雨露
《爱之教育》指出“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称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育是一门爱的艺术,教师就是爱的使者。
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做人,而这就需要教师能给用深厚的爱心浇灌他们的心田。
一、爱学生,就要以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基础。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普通、持久而
高尚的,越是满怀深情的爱学生,就越能赢得学生对自己的爱。
教师和学
生的相互关怀,才是连接心灵的线索。
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
去年我接到古登乡麻栗山完小全校英语和四年级科学的教学任务,英语的教学已成为定律,但是科学的教学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因为麻栗山完小处于偏远的少数民族山区,科学一直在潜意识里被当副科,学生没心思去探究理解,认为反正会背就可以了。
上课学生拿不出什么兴趣,只要测试题目较灵活就无法应对,为此我费了很多精力,效果却是微乎其微。
有一天,天气太热,上完体育课后他们就悄悄跑去洗了冷水脸,结果很多同学都得了风寒感冒。
由于大部分都是食宿生,家人都不在身边,而他们的班主任也不在学校,我就帮忙找来了村里的医生。
打针的时候,看到有的同学眼里流露出害怕的神情,就过去抱着他、安慰、鼓励。
需要喝药的同学就给他们打热水。
当得知有些同学因为生病而吃不下食堂的饭,我就回到自己的宿舍熬了一大锅粥,然后一碗碗送到生病的同学的手里。
看见的同学都很感动,有几个顽皮的同学就说:“老师你好像他们的妈妈。
”
通过这件事,我发现他们喜欢接近我了,于是我继续积极发现学生某些小事上体现出良好的品质,同时都给予充分的表扬,使学生受到鼓舞,认识到自己的优势。
学生博的老师的喜爱,获得老师的赞扬和关注,意识到这是老师对自己的重视,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进而转化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就是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和教导,收到“亲其道、信其道”我表扬他们,他们认为是鼓励,我批评他们,他们会认为是我在严格要求他们。
因此,我上的课他们愿学,提出的问题,他们愿答,努力完成我布置的作业,学习成绩也就有所提高。
师爱无痕,师爱是甘露,即使枯萎了的心灵也能苏醒。
师爱像融融的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
师爱似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在师
爱的倾注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自然而然会被高度调动起来。
二、爱学生,要深入的理解学生,就要发挥师爱的力量。
正是师爱的这种感化,
引领作用,激发起师生之间的反馈,形成了一种爱的回流。
有人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
第一次看到这句话的时候,还觉得有点可笑。
因为谁的都知道几乎在每个学校都会有几个让老师头疼不已的学生。
他们的意识里根本就不把学习当成一回事。
四年级的尹东同学,很闹,“知名度”很高,班主任对于他已无计可施了。
我初接触他们班时该生常违纪,不断的惹是生非。
但是我发现该生相当聪明。
为了改变他的态度我想了很多方法,也找他谈过几次心,收益却不好。
于是我对他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发现他自尊心太强,在同学中的威信很高。
我采取了扬其优点、提醒缺点、多鼓励、少批评的方式教育该生。
同时我还提议让他当了班里的纪律委员,专管班级纪律。
他也体会到了我对他的信任,自己的行为越来越规范了,学习态度也越来越端正了,成绩一下跃到了班里的前茅。
师爱的力量是伟大的,只有爱的阳光,才能让坚冰融化,才可以使枯木逢春。
一个老师光有责任心不行,还要有耐心、爱心,学会欣赏和鼓励那些容易被我们忽视的孩子。
让他们也有被爱的权利,也有健康成长的平等的机会。
我们对每个孩子都要不抛弃、不放弃,把爱洒向每一个角落。
三、爱学生,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放在心坎上。
爱学生,就要尊重和信任
学生。
用爱呵护每一颗幼小的心灵。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的保护学生那幼小的心灵。
晶莹透亮的露珠美丽可爱,但却十分脆弱,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
”
作为教育工作者站在三尺讲台上,每天都要面对几十双求知若渴的眼睛。
但
是由于每个孩子的资质不同,再加上许多不同的原因,有的是基础不好、不爱学习;有得贪玩、好动或家庭因素等致使他们的成绩不好好使这些学生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后进生》。
很多时候教师的冷漠、学生间的隔膜使他们的心理受到了伤害,他们把希望藏到了裹着坚冰的心里,寂寞无聊的打发着时间。
可是,他们并不是顽固不化,不可救药的。
他们还是幼小的孩子,年幼的心里渴望学习,渴望与其他同学享受同等待遇。
也渴望老师的关怀、微笑和表扬,而教师的不在乎使他们渐渐失去了希望,久而久之,他们也就渐渐的甘愿沉默。
而面对后进生鼓励的语言要多一点,训斥的语调要少一些。
刚接四年级时,班里有5个同学,平时沉默寡言,学习成绩差,同学们经常给予白眼,在他们身上都有自卑感,而且各方面的缺点是越来越多。
班主任老师经常批评教育但总是效的其反。
久了,就放任不管了。
在一堂课上,我提了一个问题。
没人举手回答,突然我看见一个角落里一只小手慢慢的举了起来,我很惊奇的发现,竟然是那5个同学中的一个。
我犹豫叫起了他,他竟然清楚的说出了正确的答案。
我当场表扬了他,还鼓起了掌,瞬时间全班同学都鼓起了掌,响亮的掌声回荡在教室里,我看着他那过于激动而泛红的脸颊给他一个微笑。
这件事就过去了,可接下来我发现,在他身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上课时敢于举手发言了,平时见了老师也敢于主动说话了,性格真是开朗了许多。
同时他也带动了其他的四位同学。
我多方面及时肯定他们的优点,夸奖他们的进步,并教育其他的同学不能冷落、歧视他们,还动员成绩好的同学积极帮助他们。
从此他们努力学习了,各方面也进步了,变得好学起来了。
尊重学生是教师热爱学生的具体表现,既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又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尊心是一个人积极上进的内部动力,它及其脆弱,经不起任何粗暴和冷漠。
师爱无私,在转化后进生上,师爱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因为后进生对批
评有足够的抵抗力,而厉声的呵斥,只能换来暂时的、表面上的、存在抵抗心里的服从,他们缺少的就是师爱。
所以对后进生仅有“恨铁不成钢”的心肠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有真正爱他们的心。
也只有施与爱心,用自己火热的心去温暖学生的心,在后进生的心理上架起一座感情的桥梁,给他们信心,他们才会听你的话,所以转化后进生,使他们由差转优,这里特别需要教师一片无私的爱。
师爱饱含着关怀、爱护、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在心灵与心灵相接触的微妙过程中,发挥着其他任何教育手段都无法代替的巨大作用。
使落后者上进,使悲观者看到希望,使冷漠者燃起热情!
师爱犹如春雨,不论滋润什么样性格的学生的心田,都会产生巨大的效应——使学生看到自身的价值,产生向上的力量,进而自励进取。
正因为如此,学生渴望爱的抚育,有时甚至超过对知识的追求。
学生得到教师的爱,自然而然地会激发出对教师的爱,反馈回去,形成爱的双向交流。
心理学家称之为“动情效应”。
这种效应会产生良好的后果,学生的表现是自觉尊重教师的劳动,十分愿意接近老师,希望与教师合作,把教师看成是父母亲般的亲人。
他们愿意向老师反映内心世界,袒露自己的思想,真诚倾诉心里的秘密。
可见,学生把老师对他的关爱看的多么重要啊!站在三尺讲台上,用语言来播种,用粉笔来耕耘,用汗水来浇灌,用心血来滋润。
坚守“责任铸师魂,爱心扬师风”。
我庆幸自己是一名教师,我可以把我的爱洒向孩子。
参考文献:
《爱得教育》
《新世纪怎样当教师》
《云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