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对学生的“爱”
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
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
”赞科夫同样也说过:“当教师的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
”可见,师爱是教师最基本的道德。
教师对学生的爱,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
师爱出自教师的职责,这种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爱。
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感情投入与回报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育人”的根本功能。
因此,师爱就是师魂。
做为一名人民教师,必须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孩子;积极探索,大胆改革;尊重科学,实事求是,这样才能使教育学生的工作起到“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效果。
教育的对象是人,人是有感情的,如果对孩子毫无感情,看到就心烦意乱,那么即使你本领再大,再能说会道,但学生对你敬而远之,有意见不敢讲,有问题不敢问,这样的教育是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的。
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有的教师常常会为了一点点小事,向学生发脾气,或严厉的指责,这样往往会伤害了学生的自尊,造成师生感情的破裂,因而会失去许多可贵的教育机会。
因此教师应从热爱学生的真诚愿望出发,对学生进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耐心引导,才能取得教育的成功。
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去爱学生呢?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谈:
首先,教师应像朋友一样尊重学生,了解学生,信任学生,关心学生。
教师尊重学生是了解学生的前提,也是教师宽广心胸和宽宏气度的体现。
教师了解学生,是教师进行因材施教的必要前提,也是检验教育效果的手段。
教师要信任学生,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单向交流为双向交流。
教师要与学生交朋友,不但关心他们的学习,也关心他们的思想,身体和生活。
努力做学生的贴心人,师生之间应建立和培养起真挚、相互尊重的友谊关系。
其次,教师对学生要严格要求。
爱而不严不是爱,反而是害。
只有严格要求学生,才能真正热爱学生。
赞科夫说过:“对学生的爱,首先应当表现在教师毫无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精力、才能和知识。
因此,教师对儿童的爱应当同合理的严格要求相结合。
”
最后,要确立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改变传统教育中“权威主义”的师生关系,建立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这就要求教师,不以威压人,处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自己所有的学生都一视同仁。
同时,师生间可平等讨论问题,交换意见,教师须虚心听取学生的建议和批评,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乃至争辩。
综上所述,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只从生活上关心,不是盲目的溺爱,也不是迁就和放任,而是要把耐心的教导和严格要求相结合,把学生的个人发展和社会需要统一起来,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教师爱学生,不是只爱好学生,而是爱每一个他要打交道的学生。
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还要偏爱差生,要倾注最大的
热情关心和体贴他们。
教师是蜡烛,在孩子们心里点燃希望,并且照亮他们的一生。
愿我们的教师用责任心和努力激发自己内心的爱,让人生不仅放射出知识之光,而且放射出爱之光,成为爱的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