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导学案
年级七年级学生姓名班级使用日期
课型新授课主备人胡大巍执教人课时课题7.1.2用坐标表示平移1课时
学习目标1、能写出点平移后的对应点的坐标;
2、能写出图形平移后的对应图形中各个点的坐标;
3、运用平移坐标的变化规律解决问题。
学习重点利用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解决问题。
学习难点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平移与图形平移的关系。
达成
目标
导学流程设计二次备课
复习巩固旧知,为学新知作准备教材范围:P75---P77页
【课堂新知探究】
【环节1】学前准备
1、什么叫做平移?
把一个图形整体沿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
叫做平移。
2、平移后得到的新图形与原图形有什么关系?
平移后图形的改变,不变。
3、把鱼往左平移6cm。
(假设每小格是1cm)
从实践作
图的探究
出发,发
现问题,
概括新知
学会平
移后用
点表示
坐标,用
坐标表
示点
【环节1】探究、整理:横坐标表示平移
问题1:如图点A(-2,
-3)
1、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
后点B点的坐标是
2、向右平移5个单位长度
后点C 点的坐标是
请你观察A、B、C三点
的坐标的变化,你能发
现什么规律吗?
【环节2】探究、整理:纵坐标表示平移
在上图中,点A(-2,-3)
1、向上平移5个单位长度后点B点的坐标是
2、向上平移7个单位长度后点C 点的坐标是
请你观察A、B、C三点的坐标的变化,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总结规律:
(1)左、右平移:
原图形上的点(x,y) ( )
原图形上的点(x,y) ( )
(2)上、下平移:
原图形上的点(x,y) ( )
原图形上的点(x,y) ( )
【环节3】学以致用
1.例题探索
如图,△ ABC三个顶点的坐标
A(4,3),B(3,1),C(1,2)
(1)将三角形ABC三个顶点的
横坐标都减去6,纵坐标不变
(2)依次连接A1,B1,C1,各
点,得到三角形A1B1C1
向左平移a个单位
向右平移a个单位
向上平移b个单位
向下平移b个单位
从练习中把握知识点,学会、理解、体会、辩析,
学以致用,在问题的解决中总结和提升【环节4】巩固、熟练
1、有点 A(-3,4),将点A向右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点B,点B的
坐标是。
2、线段CD是由线段AB平移得到的。
点A(–1,4)的对应点
为C(4,7),则点B(–4,–1)的对应点D的坐标为________。
3、将点P(m,1)向右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点Q(3,1),
则点P坐标为
4、将点P(m+1,n -2)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点Q(2,1- n),
则点A(m,n)坐标为
5、有相距5个单位的两点 A(-3,a),B(b,4),AB//x轴,
则a= ___ ,b= __ _ 。
6、如图△ABC中任意一点P(x0,y0)经平移后对应点为P1(x0+5,y0+3),
将△ABC作同样的平移到△A1B1C1。
求A1、B1、C1的坐标
【收获、感悟】(学到了哪些知识、能解决哪些问题、需注意的问题)
(a,)
向上平移h个单位
向左平移h个单位向右平移h个单位
(,b)(a,b)(,b)
向下平移h个单位
(a,)
围绕当堂
学习内容
设计相应
习题训
练,巩固
所学知识
【课后巩固、提高】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点P(-4,2),若将点P:
(1)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所得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
(2)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所得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
(3)向下平移4个单位长度,所得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
(4)向上平移5个单位长度,所得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
2、已知A(1,4),B(-4,0),C(2,0)。
将△ABC向左平移三个单位后,点A、B、C的坐标
分别变为,,。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2,1)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可以得
到对应点坐标;将点(2,-1)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可得到对应
点坐标;将点(2,5)向上平移3单位长度可得对应点坐
标;将点(-2,5)向下平移3单位长度可得对应点坐标。
4、线段AB两端点坐标分别为A(-1,4),B(-4,1),现将它向左平移4
个单位长度,得到线段A1B1,则A1、B1的坐标依次分别为()
A(-5,0),(-8,-3)B(3,7),(0,5)C(-5,4),(-8,1)
D(3,4),(0,1)
5、将三角形ABC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下
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对应的三角形A1B1C1,
画出图形并写出点A1、B1、C1的坐标。
6、如图,小鱼的“嘴巴”所在的坐标是(1,1),
请画出图形并回答下列问题。
⑴小鱼沿x轴向左平移6个单位,此时小鱼的
“嘴巴”所在的坐标是多少?
⑵小鱼沿y轴向下平移4个单位,此时小鱼的
“嘴巴”所在的坐标是多少?
反思:(本节导学案的学习情况的自我反馈。
像“哪些知识解决了;哪些未解决”,什么原因?)
A
x
y
B C
O
(1,4)
(-4,0)(2,0)
x
y
x
C
B
A
5
4
3
6
5
4
3
2
1
-1
-2
-3
-4
-57
6
-6
-5
-4
-3
-2
-1
2
1
o12345
-4-3-2-1x
3
-2
1
4
2
5
-4
-1
-3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