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新课的导入

小学数学新课的导入

小学数学新课的导入
发表时间:2012-09-12T17:09:33.153Z 来源:《科教新时代》2012年8月供稿作者:陈永龙
[导读]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出好戏,它的序幕就能把观众带进充满魅力的艺术殿堂。

贵州省罗甸县云干乡大关小学陈永龙
【摘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出好戏,它的序幕就能把观众带进充满魅力的艺术殿堂。

一节课的开头,就如同一出好戏的序幕。

每一节课的导入都直接影响着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激发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唤起他们的好奇心,活跃课堂气氛,那么学习过程就变得十分有效。

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引入新授课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
【中图分类号】G182.2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8-0049-01
导人是在教学新内容或活动开始时,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

恰当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着承上扁下的作用,能为新知识的获取作铺垫,架起新旧知识的桥梁,从而使学q三门然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为此,导入新课是小学数学新授课必小少的环节。

一、要转变思想,加强学习
传统教学中的教师是知识、技能的传递者,总是希望把自己的知识全部传递给学生。

常常忽视了对学生个性、能力的培养,又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样对学生将来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将直接影响到他对社会的贡献。

只有教师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发现教材中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利的因素,抓住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各种因素,及时引导、鼓励,抓住有利时机进行创新能力培养。

二、以旧引新法
数学学科的特点是逻辑严密、系统性强,新知是旧知的发展和深入。

教者可以以旧引新。

营造“启”、“发”氛围。

例如在教“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以先给同学们讲一段“孙悟空分月饼”的故事。

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上遇到一位卖月饼的老人,看到那香喷喷的月饼,孙悟空和猪八戒馋得直流口水老人家说:“你们要吃月饼可以。

我先得考考你们。

”他拿出四个月饼,说:“四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 ”两人很快答出。

然后又拿出两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人。

最后他拿出一个月饼问:“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 ”悟空和八戒回答说:“半个”。

那么半个用一个数表示怎么写呢?这下便难住了悟空和八戒。

这里利用学生喜爱的西游记故事,很自然地从整数除法向认识分数过渡,利用旧知做铺垫,过渡到新知。

可以做到“启”而能“发”,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三、感受用途、快乐
实践著名数学家波利亚所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

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

”因此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因为生活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作为教师还应注重创设大课堂情境,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擦亮学生的“数学眼睛”,必须把枯燥乏味的数学题材设计成看得见、听得到的现实题材,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主动观察、分析、比较、交流、探索数学,认识到数学的实用性,体验到数学的趣味性。

例如,在讲授“元角分”这一课的时候,我通过设计“逛超市”这一生活情境,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东西贴上标签,标上价格,之后自己选择喜欢的角色,在游戏中认识“元角分”
在生活中的应用。

这样的教学活动,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奇思妙想,显示了他们特有的纯真和童趣,数学在学生的眼里是有用的,是现实的。

四、直观教具法
小学生运用形象思维观照事物。

所以,适当运用直观教具导人新课,有助于吸引儿童的注意力,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形成表象,有利于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

新课前,教师可以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熟悉的实物、图画、直尺等教具。

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先出示红领巾、五角形、学校的多边形花池等实物图,让学生从自己熟习的日常生活中来寻找角。

五、精心设计数学活动
创新能力必须以创造性思维为基础。

吉尔福特的智力理论指出,发散思维是创造力的重要成分,在目前许多创造力的培养都是通过发散思维来实现的直觉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形式,创造性思维常以直觉思维表现形象和动作思维是思维的初级形式,但它是创造思维的主要形式。

爱因斯坦自称提出相对论时,思维的样式不是语言,不是数学符号,而是图像。

因此,我们有必要进行专门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六、利用故事、谜语等导入
喜欢听故事是小学生的天性,利用这样的心理特点,导人新课时,适当引入一些故事、谜语等,把儿童爱听故事的特点迁移到学习上来。

从而产生学习的认知需要,引起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出示猴妈妈分西瓜的情景:“猴妈妈把一个大西瓜平均分给只小猴。

老大分得了这个西瓜的]1/3,老二分得了这个西瓜的2/6,老分得了这个西瓜的3/9老大、老二觉得自己很吃亏。

于是三只小猴就大吵起来,刚好老黄牛路过,问清争吵的原因后,哈哈的笑了起来。

给它们讲了几句话,三只小猴就就停止了争吵。

请问:你知道老黄牛为什么会笑吗?它对三只小猴讲了哪些话?”趁疑导入新课。

七、巧设悬念、引导
探究悬念可造成一种急切等待的心理状态,具有较强的诱惑力,能激起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

在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时。

适时设置悬念,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时,一上课我便对学生说“:今天我们先来做一个数学游戏”。

同学们一听做游戏,精神大振。

我接着说“:只要同学们说出三角形的任意两个角的度数(直角三角形只说出一个锐角),我便能立即说出另一个内角的度数来。

如果不信请同学们在联系本上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并度量出其中两个角的度数,然后说给老师”。

同学们心里都装着一个谜,于是,画呀、量呀,并且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有的想试一试老师的真伪,有的想难住老师。

结果我不但说的快,还说的对。

同学们通过度量验证也确实如此。

惊叹之于,急于悟出其中的奥秘。

我便抓住学生求知欲的心理,让学生自学课本,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认真地投入到对新
知的探究之中总之。

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素质教育中,新授课的导人是值得研究的一种教学艺术因此,教师要根据自身的素质、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新授课的导入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