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区环保整体迁建项目烧碱界区设备和管道安装工程机泵施工方案编制:某建设工程公司目录1、编制说明 (3)2、应具备的技术资料 (3)3、施工程序及施工方法 (3)4、主要施工工艺 (3)5、主要施工机具、检测工具及手段用料计划见下表: (7)6、劳动力计划安排 (7)7、质量保证措施 (7)8、安全技术措施 (8)1、编制说明1.1为保证本工程风机及泵的安装质量,确保其安全稳定运行,特编制本方案。
1.2编制依据1.2.1项目安装工程设计图纸及相关技术文件;1.2.2《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 GB50231——20091.2.3《压缩机、风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75-981.3本方案适用于离心泵、计量泵、液下泵、真空泵、离心式风机等。
2、应具备的技术资料2.1出厂合格证明书、说明书或图纸。
2.2制造厂装备检验证书和试车记录。
2.3装箱清单。
3、施工程序及施工方法3.1、施工程序3.2、施工方法泵类、风机机械设备安装可利用吊车吊装,或者利用三脚架、手动倒链、滚杠等起重工具将泵逐步移上基础,再进行找正找平工作,对于大吨位的泵拆检时还需自行制作龙门架或吊车配合进行作业,其它小吨位泵可利用人力搬运或借助框架梁系挂倒链进行施工。
4、主要施工工艺4.1、泵类机械设备的开箱检验4.1.1泵类、风机机械设备的开箱检验必须由建设单位代表、供货商及施工单位代表共同参与进行,开箱检验前应具备下列技术资料:泵类机械设备的出厂合格证、质量证明书、操作使用说明书;供货单位提供的装箱清单。
4.1.2泵类机械设备的开箱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核查机器的型号、规格、数量、包装状况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核查机器随机资料及专用工具是否齐全;检查机器附件、内件、零部件是否齐全完好。
4.1.3开箱检验完毕后应根据现场施工条件及时进行安装,对于暂不安装的附件、内件、零件、易损件等应入库妥善保管。
4.2、基础验收4.2.1机器安装前由基础施工单位向安装单位进行交验,并办理交接手续。
4.2.2对基础进行检查验收时应按以下要求进行:基础施工单位应提交质量证明书、强度试验报告、测量记录及其它施工资料;基础上应明显标出纵横中心线、标高基准线。
基础在机器安装前应对其进行修整,并铲好麻面。
麻点深度不小于10mm,密度以每平方分米有3~5点为宜,放置垫铁处(至周边50毫米)应铲平,铲平部位水平度允许偏差为2mm/m,预留地脚螺栓孔内的杂物应清除干净;基础验收时所用的测量工具须校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4.3、机械设备安装前的基本要求:4.3.1基础验收合格、施工场地平整、道路畅通;4.3.2已经开箱检验并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4.3.3安装的平面布置图、基础布置图、总装配图、主要零部件、易损件图及安装说明书须齐全;4.3.4按设计图纸核对过机器方位、基础螺栓孔的尺寸;机器表面已清扫干净;4.3.5施工方案经批准并对施工班组进行了技术交底,班组成员应熟悉设计内容,掌握操作规程;4.3.6安装所用的测量器具须校验合格;4.3.7安装前应按图样或技术文件要求画好安装基准线及定位基准标记,对相互间有关联或衔接的设备,还应按关联或衔接确定共同的标准;4.3.8安装前应检查机器及其附件、地脚螺栓,不得有损坏及锈蚀。
检查机器的方位标记、重心标记及吊挂点,对不符合要求的应予以补充。
4.4、泵类机械设备的安装4.4.1按照设计方位将泵坐在基础上;4.4.2机器的找正找平应符合下列要求:应以进出口法兰面或其它加工基准面为基准进行找平,调整底座的垫铁,使横向水平度偏差不大于0.10mm,纵向水平度偏差不大于0.05mm/m;找正找平时应根据要求用垫铁调整,不得用紧固或放松地脚螺栓及局部加压等方法进行调整;驱动机与机器本体的轴之间以联轴器连接时,两半联轴器之间的径向位移、端面间隙、轴向倾斜均应符合泵技术文件及规范要求;找正找平结束后应及时封闭泵的进、出口法兰。
4.5、灌浆及地脚螺栓、垫铁安装4.5.1地脚螺栓安装地脚螺栓的光杆部分应无油污和氧化层,螺杆部分应涂少量的油脂;螺杆应垂直无歪斜,并居中于底座螺栓孔的中心位置,任一部位距孔壁的距离不得小于15mm;螺母拧紧后,螺栓必须露出螺母1.5~3个螺距;4.5.2垫铁安装在地脚螺栓两侧各放置一组垫铁,并尽量靠近地脚螺栓。
相邻两垫铁组的间距不得大于500mm,当地脚螺栓间距小于300mm,可在各地脚螺栓的同一侧放置一组垫铁;每组垫铁应放置平稳,接触良好,表面油污应清除干净。
斜垫铁应配对使用并进行优选,与平垫铁组成垫铁组时,不宜超过5快,且薄垫铁应放在两块厚平垫铁之间,垫铁组的高度为30~70mm;机械找平后,垫铁组应露出底座的外边缘10~20mm,垫铁伸入底座的长度应超过地脚螺栓的直径,且保证底座受力均衡;配对斜垫铁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全长的3/4,相互间倾斜角度不大于3°;机器用垫铁找平后,用0.25Kg或0.5Kg重的手锤敲击检查垫铁组的松紧程度,应无松动现象;垫铁组的各层之间及垫铁与底座之间,用0.05mm的塞尺检查其间的间隙,在垫铁同一断面处从两侧塞入的长度总和,不得超过垫铁长(宽)度的1/3。
检查合格后,应随即用电焊在垫铁组的三侧进行层间点焊固定,垫铁与泵底座之间不得点焊。
4.5.3灌浆机器经初步找正后方可进行地脚螺栓孔的灌浆工作(一次灌浆),灌浆前预留孔应清除干净,捣实预留孔内的混凝土时不得使地脚螺栓歪斜或泵产生位移;灌浆混凝土的强度达到75%以上后,方可进行机械设备的最终找平、找正及地脚螺栓紧固工作;二次灌浆应在机械设备的最终找平找正及隐蔽工程检查合格后24h内进行,灌浆时基础表面的污垢、杂物等必须清除干净,并应进行浸湿,与二次灌浆层相接触的底座面应清洁无油垢、无防锈漆等。
4.6、拆装检查机器的拆卸、清洗及回装应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及随机资料进行,随机资料注明不要求现场拆检的泵,可不进行本项工作。
4.6.1在机器的清洗、拆卸和装配工作进行前,应采取搭设防护棚等措施保证拆检工作顺利进行。
防护棚可利用φ1″焊管及蓬布等材料搭设而成,并考虑拆卸及移动便利;4.6.2施工现场应配置消防灭火器材及相关劳动保护用品;4.6.3机器的零件、部件应按拆卸或装配的顺序进行摆放,并要妥善地保护;4.6.4整体供货的机器在拆卸过程中应测量拆卸件与有关零件、部件相对位置的配合间隙,并做出相应的标识和记录,严禁在运动部件的加工表面打印记;4.6.5对于透平泵等需现场组装的大型泵,其零部件应经清洗、检查合格后按图样及技术文件的要求进行组装;4.6.6机器的拆卸、清洗及组装应符合下列要求:在拆装过程中班组应做好各种间隙测量原始记录;清洗液原则上采用轻柴油和煤油,对于技术文件关于清洗介质有特殊要求的泵,则应遵照技术文件执行;采用低压蒸汽吹洗的零部件在吹洗后必须及时清除水分,并应采取有效的防锈蚀措施。
精密零件及滚动轴承不得用蒸汽直接吹洗;组装后不易拆卸、检查、修理的油箱或水箱,装配前应作渗漏检查;4.7、联轴节对中机器联轴器对中应在二次灌浆完毕后且进出口管道配完后进行;机器联轴器对中前,应先脱开进出口法兰,待一次对中调整后再连接,然后进行二次对中检查,合格后方能联接。
具体对中允许偏差详见机器技术文件或施工规范HG20203-2000要求。
5、主要施工机具、检测工具及手段用料计划见下表:6、劳动力计划安排7、质量保证措施7.1 建立质量保证体系(见施工组织设计部分)。
7.2 严格质量检查,使质检工作真正起到促进质量提高的目的,实行质量否决权。
7.3 严格执行相应的标准规范。
对特殊设备的安装,要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严格实行检查签字认可。
7.4 各种测量工具在使用前必须经校验合格。
7.5 严格按照我公司质量体系运行的要求来指导施工。
7.6充分发挥QC小组的作用,把先进的质量管理办法和QC活动结合起来,确保安装质量。
7.7对设备安装工人在设备安装前认真进行技术交底,监控安装全过程。
安装好的设备应做好防护工作。
7.8 做到上道工序不经检查合格不允许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7.9 对安装好的设备应封闭管口。
7.10 对室外安装的设备,应对电机采取防护措施,防止雨水进入电机内。
8、安全技术措施8.1 建立安全保证体系(见施工组织设计部分)。
8.2 施工队每星期一开展安全专题活动,作业班组每天施工前召开安全会,认真执行安全检查制度。
8.3 对于较为精密设备的吊装应进行专项安全技术交底工作。
8.4 安全保护要认真做好,包括”三宝”(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和“四口”(预留洞口、通道口、楼梯口、电梯井口)。
8.5 加强施工用电安全管理,严格执行《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93的有关规定。
8.6 各工种严格遵守工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8.7 施工现场整齐清洁,各种机具、材料和废料应按指定地点堆放。
8.8 运物和行走的通道畅通无阻。
8.9 施工现场的环境符合安全、防火要求,做好各项防火设施准备如:沙、水、灭火器材等。
8.10 施工地点要有良好的照明,劳动保护用品应完好适用。
8.11 所有参加安装施工的人员,必须遵守现场的有关安全制度,熟悉现场施工条件,对新参加安装工作的工人,在未受过安全技术教育前,不能直接参加安装工作。
对本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不熟悉的工人,不能独立操作。
8.12 所有起重机械和起重工具,使用前必须经过检查,确认其起重量是否适用,动作是否正常及有无损坏等。
禁止使用有缺陷的起重机械和起重工具。
8.13起重吊装作业,由专人统一指挥,严禁违章起吊,使用起重机械,必须经培训合格的工人操作。
8.14起吊或落下设备时,在设备下面或靠近设备1米以内的地方,不得站人或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