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乳的制作
一、单选题(30分,每题3分)
1.下列关于腐乳制作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在腐乳制作过程中必须有能产生蛋白酶的微生物参与
B.含水量大于85%的豆腐利于保持湿度,适宜制作腐乳
C.加盐和加酒都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D.密封瓶口前最好将瓶口通过火焰以防杂菌污染
【答案】B
2.家庭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三种传统发酵食品的共同点是()
A.菌种均可来自于自然环境
B.均需在相同温度下进行发酵
C.保证在无氧环境下发酵
D.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种群密度不断增加
【答案】A
【解析】A、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参与腐乳制作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家庭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的菌种均可来自于自然环境,A正确;
B、果酒制作的适宜温度是18~25℃,果醋制作的适宜温度是30~35℃,腐乳制作的适宜温度是15~18℃,B错误;
C、参与果醋制作的醋酸菌是嗜氧菌,因此果醋发酵过程都是有氧发酵,C错误;
D、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种群密度先增加,后保持相对稳定,最后减小,D错误.
3. 图为腐乳制作过程的流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毛霉为好氧型真菌,为避免其无氧呼吸,码放豆腐时要留出一定缝隙[来源:学|科|网Z|X|X|K]
B.加盐腌制的主要目的是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之变硬,同时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C.腐乳的发酵由多种微生物参与,其中毛霉和根霉为互利共生关系
D.用胶条密封瓶口时,最好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以防止瓶口污染
【答案】C
4.在腐乳制作过程中,影响其风味和品质的因素有几项?()
①盐的用量②酒的种类和用量③发酵时间④发酵温度⑤香辛料的种类和用量
⑥豆腐含水量⑦盛豆腐的容器大小
A.4项B.5项C.6项D.7项
【答案】C
【解析】盐能析出豆腐中的水分,避免后期制作时过早酥烂,又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盐的多少会影响腐乳的风味。
酒及香辛料配制的卤汤直接关系腐乳的色、香、味。
发酵温度及发酵时间也与腐乳的风味及品质有关,有6项,C正确。
与盛豆腐容器的大小基本无关。
5.下列关于“腐乳的制作”叙述错误的是()
A.制作腐乳时毛霉等多种微生物共同发挥作用
B.毛霉生长的最适温度为30℃-35℃
C.后期发酵时间长短与盐用量、卤汤成分等有关
D.封瓶时最好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
【答案】B
【解析】腐乳的制作原理:起主要作用的是真菌中的毛霉,还有其他微生物,A正确;毛霉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5℃~18℃,B错误;后期发酵时间长短与盐用量、卤汤成分等有关,C正确;为防止杂菌污染,最好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D正确。
6.下列对腐乳实验操作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前期发酵,将笼屉中的温度控制在15~18 ℃
B.豆腐块分层摆放,逐层加盐,层数加高盐量不变
C.卤汤中的酒量应控制在12%左右
D.腌制腐乳的玻璃瓶冲洗后要用沸水消毒,装瓶后密封,瓶口通过酒精灯火焰
【答案】B
7.以下关于传统发酵技术涉及的微生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在葡萄酒的制作过程中,密封时间越长,酵母菌产生的酒精量就越多
B.果醋的生产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的菌种是酵母菌和醋酸菌
C.毛霉属于细菌,是单细胞生物,没有由核膜包围的细胞核
D.乳酸菌是厌氧型细菌,在无氧条件下,也可以将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CO2
【答案】B
【解析】随着发酵加深,营养物质逐渐消耗,代谢废物逐渐积累,酵母菌生存条件逐渐恶化,酵母菌死亡数量增加,进入衰退期,A错误;生产果醋时,酵母菌使糖转变成酒精,然后醋酸菌使酒精转变为醋酸,二者起协同作用,B正确;酵母菌是真核生物,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C错误;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物是乳酸,不是酒精和二氧化碳,D错误。
8.在制作腐乳时,加卤汤密封腌制过程中,对腐乳风味和质量无影响的因素是()
A.酒的种类和用量
B.周围环境中的湿度
C.香辛料的组成和用量
D.腌制的温度和时间
【答案】B
【解析】在制作腐乳时,卤汤中酒的含量应控制在12%左右,酒精含量过高,腐乳成熟的时间将延长,酒精含量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可能导致腐乳腐败,A项错误;影响腐乳风味和质量的因素主要有盐的用量、发酵的温度和时间、酒、香辛料的使用等,周围环境中的湿度对腐乳的风味和质量无影响,B项正确,D项错误;香辛料可以调制腐乳的风味,也具有防腐杀菌的作用,C项错误。
9.腐乳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其蛋白质越来越少,而短肽和氨基酸越来越多。
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其原因,取适量豆腐乳制成样液,设计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注:蛋白酶可以催化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或短肽).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①组设置的目的是进行对照
B.①~③组的紫色越来越深
C.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处理的时间和温度
D.③与④对照说明37℃有利于蛋白酶发挥作用
【答案】B
10.腐乳因口感好、营养丰富等特点,成为人们喜爱的食品之一。
下列有关腐乳制备的操作正确的是()
A.逐层增加盐的用量可以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也可以防止杂菌污染
B.制作腐乳时,容器要进行灭菌,装豆腐时操作要缓慢以防止豆腐碎裂
C.毛霉菌丝大量繁殖时可形成有害的“硬皮”,不能食用[来源:]
D.不同颜色的腐乳制备过程有很大不同
【答案】A
【解析】腐乳制作时,逐层增加盐的用量可以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也可以防止杂菌污染,A项正确;制作腐乳时,容器要进行灭菌,装豆腐时操作要迅速以防止微生物污染,B项错误;毛霉菌丝大量繁殖时形成的“硬皮”可以食用,C项错误;不同颜色的腐乳都是通过发酵制作成的,制作过程基本相同,只是加入的辅料有所区别,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30分,每格2分)
11.(14分)请回答下列有关传统发酵技术在食品工业上应用的问题:
(1)果酒的制作过程中,常用的菌种是,该菌种产生酒精的场所是。
果醋的制作常在果酒制作的基础上进行,当进行果醋制作时,要持续通入氧气,并且要适当(填“升高”或“降低”)发酵温度。
(2)检测酒精常用的试剂是重铬酸钾,其原理是在酸性条件下酒精能够使重铬酸钾呈色。
(3)腐乳的制作过程中发挥作用的酶主要是。
豆腐块要加盐腌制,因为加盐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原因是。
腐乳制作完成后再封装时要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目的是。
【答案】(1)酵母菌细胞质基质升高(2)灰绿(3)蛋白酶和脂肪酶盐使微生物失水过多而死亡防止杂菌污染
12.(16分)红方是腐乳的一种。
请回答与其制作有关的问题:
(1)补充制作红方的实验流程:①→②加盐腌制→③→④密封腌制。
(2)在实验流程①中,首先将豆腐块平放在笼屉内,笼屉中的温度应控制在℃,并保持在一定的。
(3)在实验流程②操作中,向长满毛霉的豆腐块加盐,其作用是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
同时,盐还能,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
(4)在实验流程③用到的辅料中,卤汤是由及各种配制而成的。
此外,红方因加入了而呈深红色。
【答案】(1)豆腐上长出毛霉加卤汤装瓶(2)15~18 湿度(3)抑制微生物的生长(4)酒香辛料红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