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实用医学2010年10月第22卷第10期
・1081・
・专家论坛・
脂肪肝的原因及其代谢
童钟杭
doi:10.3969/j.issn.1671-0800.2010.10.001【中图分类号】R575.5【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1-0800(2010)10-1081-03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杭州310003作者简介:童钟杭(1931—),男,主任医师,教授。
主编或参编专著9本,发表论文140篇。
随着全球肥胖、代谢综合征(MS )、2型糖尿病(T 2DM )及动脉粥样硬化(AS )的发生率日益增加,很多学者已认识到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NAFLD )在代谢领域内可能涉及上述疾病的发病机制,且NA-FLD 出现于代谢紊乱之前。
在美国,30%的成人NA-FLD 是慢性肝病的最常见原因,并可进展为肝硬化、肝功能衰竭及肝癌;而且NAFLD 也已成为儿童肝病的常见原因。
1脂肪肝的流行及诊治
NAFLD 是指在无大量酒精摄取(<20g/d )及特殊原因所致的肝脂肪变性时,脂肪积聚在肝内。
其中营养[如营养不良、体质量快速减轻、代谢障碍
(如
-谷氨酰胺转移酶水平也有
一定的关系,并独立于肥胖病。
总之,肝酶增高仅能作为脂肪肝的粗略估计,肝酶增高时症状无特异性,
且不与疾病严重度明显相关。
常见的症状为乏力、右上腹疼痛不适或胃饱满感,可能触及肝肿大。
其他的发现为肥胖或MS 的临床表现,黑棘皮病仅见于儿童脂肪肝患者。
NAFLD 患者需避免摄用肝毒性药物,治疗目标是减少脂肪变性及发生肝纤维化。
NAFLD 的严重程度度受肥胖、MS 及胰岛素抵抗(IR )的影响,生活方式干预是一线治疗。
临床有较多药物可用来治疗NAFLD ,但尚无结论;影响体内脂肪重新分布的药物有噻唑烷二酮(TZDs )及二甲双胍及护肝药物(结晶形脱氧胆酸、甜菜碱及维生素E 等)。
其中TZDs 治疗NAFLD 及NASH 可减少肿瘤坏死因子(TNF )基因转录。
2脂肪肝的病因
行为因素涉及脂肪肝的病理、生理,能量摄入增加是主要的原因,且与饮食组成有关。
生活方式改变可改善这一危险因子,其他危险因子需要治疗。
脂肪分布不成比例,内脏脂肪增加、释放体液因子与脂肪肝有关。
肝脂质氧化受损及不能调控脂质新生受
遗传影响。
脂肪肝与内脏脂肪组织(V AT )呈强关联,单因数及多因数分析其相关系数为0.54及0.65。
Modern Practical Medicine,October 2010,Vol.22,No.10
・1082・
全身及内脏肥胖伴脂肪肝可能是由于脂肪组织炎症所致。
当脂肪组织扩展时被巨噬细胞浸润,充满前炎症细胞因子并伴有IR 。
由胰岛素介导的脂肪分解受损,导致脂肪组织释放游离脂肪酸(FFA )增加;这样,V AT 较整体脂肪组织在代谢方面贡献更
大。
V AT 内脂肪分解增加致FFA 直接流入门静脉及肝,增加肝细胞摄取FFA 并与辅酶A (CoA )结合成脂肪酰辅酶As (FACoAs ),能形成肝甘油三酯(TG )及干预胰岛素信号。
FACoAs 能刺激核因子
-K
),减少细胞内炎症。
空腹时肝FFA 主要来自血浆FFA 池,FFA 供应肝可能仅在餐后增加,然而不论FFA 来源如何,增加的肝脂质主要是由肝脂肪积聚所致。
肥胖者发炎的脂肪组织产生大量前炎症细胞因子如TNF-
£¨PPAR-AR 结合,导致PPAR-(PGC-1Ñõ»¯¡£
µ¨Ö-ËáÊÇ·¨Äáõ¥ÑÜÉúÎFarnesoid )X 受体(FXR )的主要靶体,FXR 是核受体,它在保护胆汁酸对肝及肠的毒性时起了关键作用。
FXR 对调控餐后
能量代谢尤其对脂蛋白代谢有重要作用。
FXR 激动剂可减少人血浆TG ,激活FXR 可抑制肝葡萄糖新生基因,使葡萄糖减少。
故有理由设想FXR 激动剂可减轻脂肪肝,降低血浆TG 及葡萄糖水平。
肝X 受体(LXR ,
)是另一核受体,它在巨噬
细胞及肝逆向转运胆固醇[将胆固醇从巨噬细胞到高密度脂蛋白(HDL )颗粒进入肝]。
故LXR 激动剂可减轻AS ,但它可加重肝脂肪变性及升高血浆TG 水平,可能是由于上调固醇凋节元件结合蛋白-1c (SREBP-1c )所致。
合适的供氧可调控肝脂质氧化,并与骨骼肌及新生的1型纤维中的线粒体增大及增加有关,这些
作用可能由遗传调控。
线粒体对肝细胞代谢有重要作用,表现为对脂肪酸氧化及氧化磷酸化,线粒体在肝细胞内含量丰富,约占肝细胞重量的18%。
动物研究显示了遗传对体内脂肪分布的重要影响。
对人单合子双胞胎研究则显示同胞间体脂是不同的,双胞胎也有不同的总体及内脏脂肪积聚。
横断面及纵向分析显示脂联素受体-1与胰岛素敏感性及肝脂肪量相关。
基因多态性涉及脂肪酸氧化,基因中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 )在肝有isoform 等形式的肉毒碱棕榈酸转换酶,此酶运送长链脂肪酸到线粒体。
SNPs 与脂肪肝及T 2DM 无相关性。
肝脂酶基因对肝脂质代谢起主要作用。
SNP 对基因-基因相互作用扮演重要角色。
与脂肪肝有关的另一候选基因为Clock 基因。
Clock 基因突变的鼠表现为多食、肥胖、MS 及肝脂肪变性。
人Clock 基因与脂肪肝的严重度相关。
3脂肪肝的代谢结局3.1血脂异常
脂肪肝与IR 、AS 及MS 有关,并可
现代实用医学2010年10月第22卷第10期
・1083・
预测未来的心血管事件,发现致AS 前血脂谱,即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及高TG 水平、小颗粒密度低密度脂蛋白(LDL )及高载脂蛋白B100水平、肝TG 合成速率增加,随之致HDL-C 、LDL 颗粒密度及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 )颗粒增加。
循环中HDL-2可保护AS 。
脂肪肝与HDL-2及HDL-2/HDL-3的相关性比总HDL 更强。
3.2
炎症肝处于免疫反应状态,肝实质细胞占肝2/3的细胞量,其他细胞为胆管上皮细胞、肝窦细胞、枯否细胞、星形细胞、树枝状细胞及淋巴细胞。
枯否细胞及淋巴细胞起主要免疫反应。
枯否细胞占肝非实质细胞的20%,它来自循环中的单核细胞。
枯否细胞消除血液中内毒素(脂多糖),吞噬微生物及碎片。
枯否细胞可产生IL-12及IL-18,调整自然杀伤(NK )细胞分化及促进NK 细胞局部扩散,从而表达大量抗病毒的干扰素-)。
枯否细胞还可产生细胞因子
IL-1
激动剂罗格列酮及二甲双胍增加肝胰岛
素敏感性,而只有罗格列酮可减少肝脂肪。
肝脂质变性可引起肝炎症,部分是由于内质网
(ER )及氧化应激。
此外,缺氧、毒素、感染、营养素波动及过多脂质共同应激到ER ,出现错误的蛋白质积聚。
ER 涉及活性氧簇产生而缺氧应激,在氧化应激下,激活了
NK-K ϸ°û¹¦ÄÜÓÐÒæ¡£FGF21与罗格列酮
有协同作用,可引起体质量增加。
FGF21还可调控
肝脂肪变性。
视网膜结合蛋白4(RBP4)在脂肪组织及肝表达,分泌进入体循环。
RBP4对代谢的作用首先是在敲除葡萄糖转运体4的小鼠中发现,它在骨骼肌、肝及脂肪组织中表达为IR 。
在人循环中高水平RBP4与IR 相关。
也有研究显示在IR 状态,增高的循环中的RBP4是由于肝脂肪增加,而非体内总脂肪增加。
(参考文献略,读者需要可向编辑部索取)
收稿日期:2010-04-05(责任编辑:姜晓庆)
消化道隆起性病变内镜治疗进展
周贤斌1,叶丽萍1,邹多武2
doi:10.3969/j.issn.1671-0800.2010.10.002【中图分类号】R735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1-0800(2010)10-1083-05
作者单位:1.浙江省台州医院,浙江台州317000;2.上海长海医院,上海200043
作者简介:周贤斌(1976—),男,浙江省台州市人,主治医师。
通信作者:邹多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主编专著1部,参编著作8部,发表论文50余篇。
E-mail :duowuzou@
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主要包括消化道黏膜病变(息肉、上皮内瘤变及恶性肿瘤等)及黏膜下病变(平滑肌瘤、间质瘤、异位胰腺及脂肪瘤等)。
大多数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常在内镜检
查时意外发现,内镜下表现大致相似,多表现为表面光滑的隆起性病变。
以往对消化道隆起性病变多采用定期临床观察或外科手术,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精神负担或具有较大的创伤性,随着内镜治疗技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