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版概论课教学大纲

2015版概论课教学大纲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大纲(2015版)课程总学时:80学时(含实践学时32学时)理论教学周学时数:3学时学分:5学分课程类型:必修开课(系)院:全校各(系)院本、专科执笔人:审核人: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教学目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概论》),是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文件)的精神而设置的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程。

本课程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更好地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特别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育,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系统地阐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涵义、形成与发展过程、科学体系、历史地位、指导意义、基本观点,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本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从而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政治意识和实践品格,使其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

2.教学要求本课程的教学要求是通过系统的讲授本门课程,帮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认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最显著最集中的体现。

使学生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在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历史地位和作用,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精神实质,全面而科学地理解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深刻认识到这些理论成果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同时使他们掌握其中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学会运用理论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和领会党和国家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及意义,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和政治意识。

所以,教师授课时,既要达到相应的理论高度,给学生以豁然开朗的体验与感觉,又要善于将抽象的理论化为活生生的现实,以收到深入浅出之妙。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属于总论,让学生从总体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认识到在近代中国,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通过学习使学生从总体上把握两大理论成果的科学体系、主要内容、精神实质及其相互联系,这也是本门课程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形成、科学内涵、主要内容、历史地位;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成果;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历史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内涵、主要内容、主题及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教学难点: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如何全面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方法和手段]问题讨论式、课堂问答式、案例启发式、调研教学式、现场交流式[教学内容]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第二节毛泽东思想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二、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第四节思想路线与理论精髓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三、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参考书目]1.《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1~116页;2.《在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1—26页;3.《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4.《在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一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1.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含义和意义是什么?2.毛泽东思想的含义是什么?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目的与要求]1、理解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2、熟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3、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4、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3、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形成及其重大意义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2、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视频、案例讨论、互动交流等方法进行教学。

[教学内容]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二、中国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第三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参考书目]1.《反对本本主义》,《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3.《毛泽东选集著作选读》(上、下),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什么?2.简答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目的与要求]1、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2、理解社会主义社会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必然前途;3、掌握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涵、理论依据;4、熟悉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5、掌握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理论根据。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理论依据;2、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3、我国确立制度的重大意义及理论根据。

教学难点:1、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是近代中国的历史的、必然的选择?2、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

[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视频、案例讨论、互动交流等方法进行教学。

[教学内容]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第三节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根据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参考书目]1.《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2.《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3.《〈共产党人〉发刊词》,《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4.《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纲领、文化纲领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的内容是什么?4.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反对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目的与要求]1、掌握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取得的重要理论成果;2、理解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3、熟悉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把握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2、掌握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教学难点:1、掌握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2、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视频、案例讨论、互动交流等方法进行教学。

[教学内容]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四、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第二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参考书目]1.《革命的转变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关于农业互助合作的两次谈话》、《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2.《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下)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3.《毛泽东传》(1893——1949年),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4.《毛泽东传》(1949——1976年),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社会主义改造(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什么?3.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4.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目的与要求]1、熟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基本特征和主要矛盾;2、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涵;3、熟悉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4、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基本特征及根本任务;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段的基本路线的实质及其内在关系;教学难点:1、理解为什么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过渡时期的区别;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中两个基本点的辨证关系[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视频、案例讨论、互动交流等方法进行教学。

[教学内容]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三、科学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参考书目]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2.《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3.《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我国方针政策的两个基本点》,《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