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答案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与创作。
(2)鉴赏李清照作品的婉约派风格。
2.过程与方法:(1)了解作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
(2)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
3.情感与价值观:(1)理解《醉花阴》词中“愁”字的由来,在词的艺术境界中陶冶美好的情操。
(2)【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了解作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
二.学法指导1.阅读策略:诵读法2.思考策略:背景解读法三、知识链接1.作者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人,宋代女词人,著名学者李格非之女,幼有才藻,十八岁嫁给金石家赵明诚,夫妻感情甚笃。
南渡后,赵明诚病故,她颠沛流离于江浙皖赣一带,在孤寂中度过晚年。
她工诗,能文,更擅长词。
李清照是宋代婉约派大家。
她的词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有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柔美,故名噪一时,号为“易安体”。
作品有《漱玉词》。
前期多为闺情词,反映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清新明丽,意境优美。
有《如梦令》二首、《凤凰台上忆吹箫》《一剪梅》《醉花阴》等。
词后期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抒发悼亡之悲和怀旧之思,以寄寓家国之痛和故土之思。
如《菩萨蛮》《永遇乐》《武陵春》《声声慢》《清平乐》等。
2.李清照和“闺怨词”唐宋词的创作有一个传统的题材,就是写闺怨,“闺怨词”是专门用来表现妇女的生活和情感的。
但其作者基本上都是男性,他们写的词被称为“代言体”,也就是代替妇女说话。
男性代替妇女来表情达意,总归是隔着一层。
李清照是词史上一位重要的女作家,她的“闺怨词”是写自己的真实生活和内心世界,是说自己要说的话。
所以,她的出现使词坛放射出了一道新奇的光芒。
读李清照词的着眼点首先应放在这一点上。
3.写作背景李清照的创作生活始于北宋末,终于南宋初。
她既享受过安逸、宁静的生活,也遭遇了国破、家亡、夫死、形单影孤的灾难与不幸。
这里所选的两首词分别为李清照前后两个时期的作品,它们反映着李清照不同时期的生活与心态,呈现出不同的韵味、格调。
4.《醉花阴》写于词人生活的前期。
当时赵明诚在山东莱州做官,李清照留在老家青州居住。
李清照形单影只,居室寂静,再不闻评诗论文、查书赌茶、鉴赏碑刻的欢声笑语。
李清照写了这首词给明诚,以寄相思。
四.自测题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D )A. 薄雾(báo)永昼(zhòu)重阳(chóng)纱厨(shā chú)B. 东篱(lí)盈袖(yín)销魂(hún)瑞脑(ruì nǎo)C. 凄惨(qī)还寒(hái)将息(jiāng)杯盏(bēi zhǎn)D. 憔悴(cuì)堪摘(kān)了得(liǎo)梧桐(wú tóng)2. 解释下列词语(1)永昼:(2)戚戚:(3)将息:(4)次第:(5)怎生得黑:3. 宋代词风可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
婉约派主要词人有柳永、周邦彦、李清照等,他们认为"词为艳科"、"诗庄而词媚",多写情愁别绪、个人遭遇,特别讲究音律格律,风格清丽婉媚。
豪放派以苏、辛为代表,主张"以诗为词"、"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不肯损害意思以迁就音律,"故为豪放不羁之语",格调高昂、取材广泛。
五.当堂训练1.《醉花阴》这首词写出了词人的哪些愁绪?请概括一下。
2、这首词哪几句为全词最精彩之笔?请作简要分析。
3、古人常常爱用花比喻人之美貌,如“芙蓉如面柳如眉”“人面桃花相映红”等,而李清照却说“人比黄花瘦”。
赵明诚的朋友也认为“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绝佳。
请分析一下这个比喻的妙处。
点拨:分析词人与“黄花”的相似之处,明确词人的情感。
六、知识清单薄雾浓云愁永.昼()怎敌他、晚来风急(..).乐郊乐郊,谁之永.号()大王必欲急.臣()永.为仪则()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思维导图】愁永昼:薄雾加浓云,瑞脑销金兽——孤独寂寞醉花阴思行人:佳节又重阳,半夜凉初透——思念难免闺愁人更瘦:东篱黄昏酒,暗香销魂后——自怜愁闷《李清照词两首》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与创作。
(2)鉴赏李清照作品的婉约派风格。
2.过程与方法:(1)了解作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
(2)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
3.情感与价值观:(1)理解《声声慢》词中“愁”字的由来,在词的艺术境界中陶冶美好的情操。
(2)【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了解作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二.学法指导1.阅读策略:诵读法2.思考策略:背景解读法三、知识链接《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
这时她不但连续经历了国家败亡,远离故乡,丧失丈夫的灾祸,并且,在南方到处辗转逃亡避难中,她丢失了珍爱的文物、古籍,还遭到了政治上的诬陷。
她晚年的处境极其凄惨,心境极其恶劣。
她用这一曲抒情长调,艺术地表现了自己晚年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
词的开头用七组叠字构成了三句话。
“寻寻觅觅”表达的是作者经历过许多突发事件的刺激之后,所产生的一种精神恍惚、因若有所失而到处寻觅的状态。
“冷冷清清”四字描写了她寄身异地、无人为伴、很少交往的孤独寂寞的处境。
“凄凄惨惨戚戚”则总括地说明了自己命运的凄惨和心情的悲痛。
这十四个字使李清照在词史上赢得了极高的声誉,人们称赞她连用十四个叠字是“造句新警”,是“创意出奇”,是“超然笔墨蹊径之外”。
这十四个字为全词奠定了基调,以下作者便一层层地展示出她生活的凄惨和心情的哀痛。
天气忽暖忽寒,几杯淡酒哪里能抵挡住冷风的袭击,更不能消除心中的忧愁。
正在她凄苦无奈时,又看到了空中飞过的大雁,它们是来自北方的旧时相识。
作者想到大雁能够按时南来北往,而自己却飘流困顿,寄寓异乡,这正是引起她伤心的原因。
词的上片从秋天里气候多变,酒难御寒和北雁南飞等几个角度,写自己滞留南方的孤独生活和悲苦心情。
这也可以说是对开头几句的阐释和补充。
在词的下片又进一步推进,更具体地写自己的处境和心情。
黄花满地,当初盛开时可以插在头上,而如今花已枯萎,再也无人摘取。
这是明写花,而暗喻岁月流逝,人已衰老、憔悴!最后,又从时间和天气上来写:白日漫长,她独自一人要苦熬苦等才能到天黑,但是到了黄昏时候,又有秋雨点滴作响,这种景象,这时的情绪,哪里是一个简单的“愁”字所能概括得尽的!全词展现出的是作者那种失落、孤单、凄凉、悲哀的心灵世界。
在了解作者生活遭遇的基础上来读这首词时,使人不能不对她产生深深的理解与同情。
这也正是李清照这首抒情词动人的力量之所在。
四、自测题品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看准字形戚戚..()乍.暖还.寒()()有谁堪.摘()五、当堂训练1、“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一句。
词人为什么强调是“旧时相识”表现的是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几句在写法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几句包含几层意思有什么作用这几句在用语上有什么特点六、知识清单【思维导图】冷清:黄花堆积,黄昏细雨,点点滴滴颠沛之苦声声慢凄惨:乍暖还寒,最难将息,憔悴不堪丧夫之痛忧戚:雁过伤心,怎敌风急,怎生得黑亡国之恨【整体感知】李清照的创作生活始于北宋末,终于南宋初。
她既享受过安逸、宁静的生活,也遭遇了国破、家亡、夫死的灾难与不幸。
本课所选的两首词反映了李清照不同时期的生活与心态,呈现出不同的韵味、格调。
请比较两首词的异同。
第一课时答案自测题: 1. D ,A 薄雾 bò、B 盈袖(yíng)、C 还寒(huán)2. (1)永昼:漫长的白天;(2)戚戚:悲愁、哀伤的样子;(3)将息:调养、保养;(4)次第:光景、状况;(5)怎生得黑:怎样挨到天黑。
怎生,怎么、怎样。
3. 宋代词风可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
婉约派主要词人有柳永、周邦彦、李清照等,他们认为"词为艳科"、"诗庄而词媚",多写情愁别绪、个人遭遇,特别讲究音律格律,风格清丽婉媚。
豪放派以苏、辛为代表,主张"以诗为词"、"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不肯损害意思以迁就音律,"故为豪放不羁之语",格调高昂、取材广泛。
当堂训练:1、《醉花阴》这首词写出了词人的哪些愁绪?请概括一下。
重阳无阳,有高难登,诗兴难发,此一愁也;丈夫不在,夜晚难眠,独饮闷酒,此二愁也;秋风飒飒,菊残人老,此三愁也。
2、这首词哪几句为全词最精彩之笔?请作简要分析。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为全词最精彩之笔。
“莫道”一句直接对“东篱把酒”而言,使“人比黄花瘦”的比喻与全词的整体形象结合得十分紧密,而且极有情思;“帘卷西风”更直接为“人比黄花瘦”句做环境气氛的渲染,使人想象到一幅西风瘦菊,佳节冷落,佳人对花兴叹,怜花自怜的图画。
3、古人常常爱用花比喻人之美貌,如“芙蓉如面柳如眉”“人面桃花相映红”,而李清照却说“人比黄花瘦”。
赵明诚的朋友也认为“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绝佳。
请分析一下这个比喻的妙处。
点拨:分析词人与“黄花”的相似之处,明确词人的情感。
菊花不止外形上雅淡、清秀,与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近,而且在菊花品格的传统象征意义上,也酷似作者清高、淡泊的精神,这样的比喻比较确切地反映了当时作者由于离开丈夫而孤独、愁闷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
表达是时摒绝浮花浪蕊,而选择不求浓丽、自甘素淡的菊花加以自比也反衬出作者不同凡俗的逸韵。
第二课时答案:自测题:戚戚..(qī)乍.暖还.寒(zhà)(huán )有谁堪.摘(kān)当堂训练:1、“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一句。
此人为什么强调是“旧时相识”表现的是坐着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作者正在酒后感到寒气袭人之时,最让她伤心的是又见到了飞过的鸿雁,而这南来的大雁,却是当年在北方的旧相识!作者这时是感叹:大雁可以南来北往,而自己却只滞留在南方不能北归!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和一种沦落异地的流浪之感。
2、“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几句在写法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这几句是环境描写,用以烘托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点点滴滴的雨打在梧桐叶上,可在凄苦的作者听来却像打在自己心上,是那么强烈的敲击着、震撼着作者的心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