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络教育应用理论基础

网络教育应用理论基础


二、分布式认知理论
理论观点
• (1)提出了一个新的分析单元 提出了一个新的分析单元——功能系统,包括“参与者全体、人 功能系统, 提出了一个新的分析单元 功能系统 包括“参与者全体、 工制品和他们在所处特定环节中的相互关系” 工制品和他们在所处特定环节中的相互关系” • (2)认知的分布性 ) • (3)分布式认知通过分析工作所产生的环境、表征媒体(工具、显 )分布式认知通过分析工作所产生的环境、表征媒体(工具、 示器、使用手册、导航图)、个体间的相互作用, )、个体间的相互作用 示器、使用手册、导航图)、个体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与所有人 工制品之间的交互活动来解释认知现象。 工制品之间的交互活动来解释认知现象。 • (4)分布式认知关注信息和知识的传播及转换方式,强调利用不同 )分布式认知关注信息和知识的传播及转换方式, 的表征系统来记录和表达观点
二、分布式认知理论
理论启示
• • • •
创设真实(或接近现实)的社会 物质境脉。 创设真实(或接近现实)的社会——物质境脉。 物质境脉 运用技术来支持分布式的交互和协作 强调交流和资源共享的重要性 强调学习情境、文化氛围和学习共同体的重要性。 强调学习情境、文化氛围和学习共同体的重要性。
网络教育应用理论基础(二) 网络教育应用理论基础(
主讲: 主讲:柴阳丽
网络教情境认知理论 分布式认知理论 活动理论
2
一、情境认知理论
理论内容
情境认知理论
情境认知理论是20世纪 年代中后期形成的重要的学习理论。 情境认知理论是 世纪80年代中后期形成的重要的学习理论 世纪 年代中后期形成的重要的学习理论。 1989年约翰 西利 布朗、阿伦 柯林斯与保尔 杜吉德联合发表的论文 年约翰·西利 布朗、阿伦·柯林斯与保尔 柯林斯与保尔·杜吉德联合发表的论文 年约翰 西利·布朗 《情境认知与学习文化》系统、完整地论述了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 情境认知与学习文化》系统、完整地论述了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 90年代之后 情境认知理论开始渗透到教育研究的各个领域。 年代之后,情境认知理论开始渗透到教育研究的各个领域 年代之后 情境认知理论开始渗透到教育研究的各个领域。 情境认知理论已经成为认知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情境认知理论已经成为认知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9
一、分布式认知理论
信息(数据) 理论内容 相对关系 图表形式
• 1.认知在个体内的分布 认知在个体内的分布 • 就知识本身而言,有其外在表现形式和客观存在基础,对认知个体 就知识本身而言,有其外在表现形式和客观存在基础, 而言, 它内在于人脑之中, 而且, 而言 它内在于人脑之中 而且 知识在每个个体头脑中的分布是非均 匀的,神经科学和认知科学的模块理论支持这一说法。 匀的,神经科学和认知科学的模块理论支持这一说法。模块理论认为 ,人脑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是由一些高度专门化并相对独立的模块组成 这些模块复杂而巧妙地结合,是实现复杂、 ,这些模块复杂而巧妙地结合,是实现复杂、精细的认知功能的生理 基础和心理基础(例如,抽象逻辑思维分布于左脑, 基础和心理基础(例如,抽象逻辑思维分布于左脑,直觉形象思维分 布于右. 布于右 • 2.认知在个体间分布 认知在个体间分布 • 认知不仅发生在脑中,而且发生在个体间交流的客观元素中,即在认 认知不仅发生在脑中,而且发生在个体间交流的客观元素中, 知任务完成过程中既有个体的认知,也有多个个体间的交互作用。 知任务完成过程中既有个体的认知,也有多个个体间的交互作用。这 就是认知在个体间分布。 就是认知在个体间分布。
一、情境认知理论
理论观点
• 3·实践性 实践性 • 情境认知理论强调学习者必须积极从事与专业领域相关的实践活动, 情境认知理论强调学习者必须积极从事与专业领域相关的实践活动 而不是听听课,不是听听教师总结他人的经验或发现 不是听听教师总结他人的经验或发现。 而不是听听课 不是听听教师总结他人的经验或发现。学习者应当关 注与专业领域相关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便真 注与专业领域相关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以便真 实理解详细的内容,不是单纯关注学习的成绩。 实理解详细的内容 不是单纯关注学习的成绩。 不是单纯关注学习的成绩 • 4·探究性 探究性 • 情境认知理论强调必须赋予学习者探究的权利,即获得置身于真实困 情境认知理论强调必须赋予学习者探究的权利 即获得置身于真实困 境的权利和行使在真实困境中寻找解决方法的权利。学习者必须感到 境的权利和行使在真实困境中寻找解决方法的权利。 对解决方法负有责任,而不只是从教师那里得到方法或是提出教师想 对解决方法负有责任 而不只是从教师那里得到方法或是提出教师想 要的方法,否则就难以形成专业的思维方式 否则就难以形成专业的思维方式。 要的方法 否则就难以形成专业的思维方式。
3
一、情境认知理论
理论观点 • 1·情境性 情境性 • 情境认知理论强调情境是学习发生与进行的必要条件,而 情境认知理论强调情境是学习发生与进行的必要条件,而 且情境具有线索指引的功能,有助于学习知识的保留 有助于学习知识的保留。 且情境具有线索指引的功能 有助于学习知识的保留。布 柯林斯主张情境具有线索指引的功能,情境可以协助 朗、柯林斯主张情境具有线索指引的功能 情境可以协助 我们在记忆时,形成具有线索指引的内在表征 形成具有线索指引的内在表征。 我们在记忆时 形成具有线索指引的内在表征。 • 2·真实性 真实性 • 情境认知理论强调学习发生在真实的事件中。布朗等人将 情境认知理论强调学习发生在真实的事件中。 学习活动的真实性分为物理真实性与认知真实性两类。 学习活动的真实性分为物理真实性与认知真实性两类。物 理真实性指在实际的情境中进行学习,如在工厂或到银行 理真实性指在实际的情境中进行学习 如在工厂或到银行 实习。 实习。认知真实性系指专家或专业人员从事其专业活动的 真实过程。 真实过程。
二、分布式认知理论
信息(数据) 理论内容 相对关系 图表形式
• 3.认知在媒介中分布 认知在媒介中分布 • 认知在媒介中分布。认知活动可以被看成是主体在媒介间传递表征 认知在媒介中分布。 状态的一种运演过程。知识借助媒介存在而得到传播。 状态的一种运演过程。知识借助媒介存在而得到传播。 • 4. 认知在社会-文化环境中分布 认知在社会- • 认知在社会-文化环境中分布。个体的认知活动有一个交流、 认知在社会-文化环境中分布。个体的认知活动有一个交流、反思 改进、协调的过程,总是基于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 文化环境, 、改进、协调的过程,总是基于一定的社会 文化环境,是在一定的 社会-文化环境中得以实现的,而社会共同体( 社会-文化环境中得以实现的,而社会共同体(特殊地为教育共同体 对个体认知活动的重要影响就是一个规范化的过程。因此, )对个体认知活动的重要影响就是一个规范化的过程。因此,就个体 意义赋予”而言,即包含有“文化继承”的涵义。 的“意义赋予”而言,即包含有“文化继承”的涵义。
二、分布式认知理论
信息(数据) 理论内容
相对关系
图表形式
分布式认知理论
20世纪 年代中后期,哈钦斯等人明确提出分布式认知的概念, 世纪80年代中后期 哈钦斯等人明确提出分布式认知的概念, 世纪 年代中后期, 分布式认知理论认为,认知是通过内部表征(如个体的记忆、头脑中计算) 分布式认知理论认为,认知是通过内部表征(如个体的记忆、头脑中计算) 与外部表征(如采用纸质或计算机多媒体呈现的信息和知识) 与外部表征(如采用纸质或计算机多媒体呈现的信息和知识)之间的传播 和转移产生的, 和转移产生的,因此各种不同表征系统或表征状态之间的交互是知识产生 和传播的重要特征,这些交互包括对话、非言语交流、信息形式的转换、 和传播的重要特征,这些交互包括对话、非言语交流、信息形式的转换、 在内外部表征结合的基础上建构新的表征等, 在内外部表征结合的基础上建构新的表征等,内外部表征之间的交互受不 断裱糊的环境的影响。 裱糊的环境的影响。 的环境的影响
二、分布式认知理论
理论观点
• (5)强调人工制品的重要作用是信息和知识的传播与转换中的重要 ) 组成部分。对人的智能性支持,主要是对任务进行转换, 组成部分。对人的智能性支持,主要是对任务进行转换,易于理解和 完成。 完成。 • (6)强调协作共同体中信息的共享是共同完成任务的基础。 )强调协作共同体中信息的共享是共同完成任务的基础。 • (7)重视情境,强调对境脉中的信息表证和表征状态的转换进行记 )重视情境, 录和解释。 录和解释。
二、分布式认知理论
信息(数据) 理论内容 相对关系 图表形式
• 5. 认知在时间上分布 • 认知在时间上分布。 认知在时间上分布。认知横向分布于每个认知主体特有的时间维 度上,如人体生物钟理论已充分证实了这一点; 度上,如人体生物钟理论已充分证实了这一点;认知纵向分布于特定 认知主体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例如, 认知主体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例如,成人常常根据他们自己过去的 或文化上的经验来解释儿童的一些行为。因此,知识学习、 或文化上的经验来解释儿童的一些行为。因此,知识学习、理解和掌 握有一个时间上的累积过程。 握有一个时间上的累积过程。
8
二、分布式认知理论
信息(数据) 理论内容
相对关系
图表形式
分布式认知理论
分布式认知(Distributed Cognition)是指认知分布于个体内、个体间、 分布式认知( )是指认知分布于个体内、个体间、 媒介、环境、文化、社会和时间等之中, 媒介、环境、文化、社会和时间等之中,是包括认知主体和认知环境以及 所有参与认知活动的事物的一个多分析单元系统。 所有参与认知活动的事物的一个多分析单元系统。
一、情境认知理论
理论启示
• 1.学习的真实情境,学习任务应真实、结构不良并有一定的复杂性。 学习的真实情境,学习任务应真实、结构不良并有一定的复杂性。 学习的真实情境 知识是情境的一部分,知识的学习、掌握和应用都离不开实际情境。 知识是情境的一部分,知识的学习、掌握和应用都离不开实际情境。 • 2.学习者积极主动的参与,一方面应注意指引、诱导学习者在学习过 学习者积极主动的参与, 学习者积极主动的参与 一方面应注意指引、 程中进行不断的反思, 程中进行不断的反思,另一方面重视学习者在协商讨论中进行个体和 共同体知识的建构,同时允许多元化角色和观点的产生和存在。 共同体知识的建构,同时允许多元化角色和观点的产生和存在。网络 学习环境,促进阐述和清晰的表达,使隐性知识线性化,支持学习者 学习环境,促进阐述和清晰的表达,使隐性知识线性化, 开展协作、交流、互动和反思活动。 开展协作、交流、互动和反思活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