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随着各种环境问题的日趋严重,微生物实验技术在环境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和迅速发展,为人们改造环境和保护环境提供重要的技术手段。
本课程以环境工程领域常用的微生物实验技术的教学为主要内容,并以具体的环境问题为依托,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
Microbiology experimental technology has been widely used and rapidly developed in the environmental field with the increasingly serious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ransforming the environment and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The main teaching contents of the course are the common microbiology experimental technologies in various environmental issues. The course will enable students to master the professional skills.
2.设计思路:
本课程主要学习和掌握环境领域常用的微生物实验技术,了解其在环境保护和环境改造过程中的实践应用及其重要作用。
课程内容的设置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分为基础实验部分和综合实验部分。
基础实验部分以常用微生物实验技术的学习为重点,并注重实验内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综合实验部分以具体环境问题为依托,进行微生物实
- 7 -
验技术的实际应用训练。
在教学中,从案例出发,引出具体的环境微生物问题,激发同学们对微生物技术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利用自制的微生物操作技术的视频、图片等,增强实验的直观性、生动性和趣味性,使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实验操作的要点和规范;针对实验的难点和重点,在实验过程中,逐一检查指导,使同学们掌握规范的操作技术,并根据实验结果,引导同学们分析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并行课程:环境微生物学。
本课程在环境微生物实验技术教学的同时进行环境微生物理论知识的直观验证和感性理解,与环境微生物学理论课程的教学相辅相成。
二、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后,能够掌握环境领域常用的微生物实验技术,具备在实践应用中初步分析、解释或解决具体环境微生物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1:掌握环境领域常用的微生物实验技术,使学生具有微生物实验技术的基本操作能力。
课程目标2:掌握海藻酸钠包埋固定化微生物的原理和操作技术,学生能够初步分析包埋固定化微生物进行环境污染修复的优缺点。
课程目标3:掌握比浊法测定细菌生长曲线的原理和方法,学生能够初步分析细菌在环境污染修复过程中的变化特征。
课程目标4:掌握多管发酵法测定总大肠菌群数量的原理和操作流程,学生能够初步分析总大肠菌群的检测对环境污染评价的重要作用。
课程目标支撑如下毕业要求的指标点,具体支撑情况见表1。
- 7 -
毕业要求4.研究:能够基于环境工程学科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研究复杂环境工程
问题,包括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指标点4.1 能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实验技能,正确处理分析实验数
据。
表1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情况
三、学习要求
本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和实践性;而且,由于微生物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难以清楚地观察和掌握,所以,本课程又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复杂性。
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操作的规范性,这是实验成败的关键所在。
为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希望同学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课前认真完成实验预习。
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了解实验过程,并主动、认真学习课程网站上的实验操作视频,在进入实验室之前对实验相关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过程、重点和难点有清楚的认识和理解。
2. 按时上课,认真听讲,并按照严格的操作规范完成实验过程,注意记录每个实验阶段的现象和结果,积极参与实验问题的分析、讨论或辩论。
3. 课后及时完成实验报告,并以实验报告上的相关题目为引导,主动进行实验反思和深度思考。
4.为拓展环境微生物学实验相关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建议同学们课下主动学习课程网站上“拓展资源”和“实训案例”的相关资料。
- 7 -
四、教学进度
五、参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 高冬梅, 洪波, 李锋民. 环境微生物实验. 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2014。
2. 肖琳,杨柳燕,尹大强,张敏跃. 环境微生物实验技术.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
3. 沈萍,陈向东. 微生物学实验. 北京:高等教学出版社,2007。
- 7 -
4 钱存柔, 黄仪秀. 微生物学实验教程.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5. 周德庆. 微生物学实验教程.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6.马放,任南琪,杨基先. 污染控制微生物学实验.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
六、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 E :A.闭卷考试 B.开卷考试 C.论文 D.考查 E.其他
(二)成绩综合评分体系:
说明:每个实验提交一份实验报告,其中包括实验操作、结果报告和问题分析三部分内容,以八份实验报告的平均成绩记入总成绩,占总成绩的80%。
期末考查占总成绩的20%。
总成绩=实验报告平均成绩(80%)+期末考查(20%)
附:评分标准
1. 实验操作评分标准
实验操作主观题的具体评分标准如下表所示,客观题按照参考答案进行评分,实验操作按百分制评分,以30%的比例计入最终成绩。
- 7 -
2. 结果报告评分标准
结果报告的具体评分标准如下表所示,实验结果报告按百分制评分,以20%的比例计入最终成绩。
- 7 -
3. 问题分析评分标准
问题分析主观题的具体评分标准如下表所示,客观题按照参考答案进行评分,问题分析按百分制评分,以30%的比例计入最终成绩。
4. 期末考查
按照期末考查的参考答案进行评分。
满分按20分计,直接计入最终成绩。
七、学术诚信
学习成果不能造假,如考试作弊、盗取他人学习成果、一份报告用于不同的课程等,均属造假行为。
他人的想法、说法和意见如不注明出处按盗用论处。
本课程如有发现上述不良行为,将按学校有关规定取消本课程的学习成绩。
八、大纲审核
教学院长:院学术委员会签章:
-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