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是上海人,离家30多年,语言已是不地道,上海人称之
洋泾浜,我们每年必回家一次探望父母.因工作关系,我们的假期或冬亦夏,上海的春与秋始
终不曾认识。
上海在我的意识里很复杂,无法亲近,更无法疏离,这座在世界上堪称地位不低的
城市,给我的感觉是奢华与傲慢,势利与矫情,灯红酒绿五光十色之下每个人都仿佛是绅士
淑女,其实不然。
若用娘家婆家相论,上海与我正如永远的婆家,客客气气,恭恭敬敬,拘拘谨谨,
劳累一天还无法脱下面具,所以,每次假期一完,就有如同特赦的畅快。
2005的岁末,儿子完成学业,踏上回父亲家乡的求职路。上海—陆家嘴,中国金融
业的标志性地带,金茂大厦犹如巨轮上的一桅旗杆,直刺苍穹。一切都未辜负十多载的辛勤
付出,儿子如愿以偿在金茂大厦放下了一张走向新生活的起跳板,指待发力助跑,持机冲刺。
上海的冬天依旧如故,阴冷朝湿少见阳光,沥沥冬雨下起来没完没了,内心真是羡
慕北方那扬扬洒洒酣畅淋漓的大雪。上海的城区面积似乎日日扩张,如筋络血脉般的高架,
立交,轨道,地铁都难以解决这个城市的交通拥堵。几天来,穿行于浦西与浦东,为儿子安
顿下一个新家。在无处插脚,爬如蜗牛的公交车里,在密不透气风驰电掣的地铁车箱里,如
此这样亲密的接触这个城市,贴近这个城市的人,体验着20多年来做为过客不曾有过的体验,
心绪就有了不可思议的细微变化。
用沙丁鱼罐头来形容公交车内的情形很是贴切,可那是如此有序的排列,人们从前
门前胸贴后背的向后门蠕动,彼此已毫无距离,可也毫无怨言,一种体恤关爱的气息在车箱
内流动,一个城市的文明被承载着驶向万家灯火。
上海地铁站没有北京地铁站的各具特色,却更整洁明亮,通往浦东新区的二号线上
有一个你无法忽视的特点,同样拥挤的车厢内,几乎清一色年青朝气俊朗的脸,或凝思,或
谈笑,或专注手中的资料,车厢内因这逼人的英气而如沐春风,在这地铁车厢里仿佛就能听
到上海的蓬勃,那是节节向上的挺拔声。
今天,从浦东出发到第二军医大学,当公交车刚行驶到杨浦大桥引桥处,视野豁然开
阔,心中油然而升一股奇特的感觉,从桥上俯瞰浦江两岸,收入眼底的每一处都透着无比的
亲切,无论是浦东新区林次栉比的高楼,还是浦西老城疏密有序的弄堂,都有种相依相伴共
生共长的感动。一个念头霎的在心底拨亮,
上海与我都在那一刻互相接纳。
故乡是烙在每个人身上的胎记,如今,已极速变化的中国早以打破了区域与地域的
界线,上海是中国的上海,中国是中国人的家园。
上海,今后的日子,我不会是来过然后走开,我会耐心的守过冬,期盼春,迎接夏,
送往秋,日复一日去体会这座辉煌的城市,看她成长,心灵相通。
他乡亦是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