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认异乡当故乡
由于工作的关系,我来到了美丽的东台。
有幸近距离的阅读了她。
对于一个异乡人,能有几年的时间在这里辗转停留,算是一件难得的美事。
运河汤汤,充裕的时间足以让我尽情感受江淮文化的淼淼烟波。
对于我这个书法迷,最难忘的当属西溪的诗墙。
堪称盐城第一诗墙,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文化长廊,融诗词歌赋、美术书法、雕刻艺术于一炉,长达100余米,穿插东台的风俗人情,文化精髓,伴随着历史脉搏,升腾于古运河的淼淼烟波,透过西溪古城古老城墙的方砖,微微透出苍茫和厚重。
江岸烟柳重重,想必到了春季,桃红柳绿,草长莺飞,那又该是一幅芳菲遍地的锦绣画卷吧!客居东台,却令人凭添一丝“乡愁”。
忽而想起植物园的桃花,这会儿也该开得云蒸霞蔚了吧。
古朴农家,草庐笙歌,鸡鸣犬吠,在西溪甜润的空气里应和。
古人的余韵,在亭台楼阁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叶间芬芳,也在一诗一词,一歌一赋里沉淀!泰山古寺里的翠竹应该又是一年新绿了,外方内圆的杆,令人称奇。
竹露滴清响,滋润着理想盛世的美梦,多少人慕名而来踏访古寺,不断地重温这份怡然自得的逍遥啊。
厚履丰席的东台,饮食也颇为讲究。
古老的街巷,小店铺门口,摆满了色香味诱人的农家风味:香干、豆丝、土豆片、藕片、莴笋条、萝卜皮、柿子椒、黄瓜、大蒜籽等经过独特的秘方腌制后,味道别具一格,透着鲜甜,让人胃口大开。
同样,东台的板鸭,溱东的螃蟹,许河的猪头肉,富安的酥饼,风味独特,更是一绝。
而酱香牛肉、肘子、鱼汤面,闻名遐迩的“鸭血粉丝”等等美食挑逗着味蕾,让人垂涎三尺,大快朵颐。
在这休养生息的宝地,满街挑着莲蓬、菱角、柑橘的小贩随处可见,少有城管的追逐,更不需地盘的争夺,干净简单的农人,那么悠然地在柳树下静坐。
价格合理公道,更省去讨价还价之嫌,于是便很快就倾篮卸担,满载而归。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淳朴沉厚的东台人民,步伐方正沉稳,慢慢的走,温文尔雅的腔调,如同戏文的台词般秀媚委婉,彬彬有礼,让人可亲可敬。
这怎不让人流连,错认东台当故乡呢!
诸如人民公园、西溪景区、甘港景区、市民广场等场所,布局有致地装饰着这座古城的优雅内涵。
润湿新鲜的空气里,偌大的城市,公共场所的设施保护完好,比比皆是的雕栏画栋上,木桥回廊里,闻不到一丝噪杂,见不到一丝破坏。
居民们有序的三三两两结伴而行,或漫步于黄昏的夕阳,或晨练于清新宁静的晓风,轻轻地倾诉,低低的喃呢,生怕打破这份宁静和谐。
人们优雅的行走,优美的健身,妇女们盛装舞蹈,矫健整齐的舞步伴着悠扬的曲调,赞美自己的家乡歌唱幸福的生活。
一亭一阁,一草一木,一言一行,所见之处皆为景,所到之处皆含情,浪漫与现实结合得恰到好处,现代文明与古德古风的相得益彰,是一个宜居宜旅的福地。
高楼林立,时尚繁华的街道上,听不到喇叭,人车有序分行,高耸的楼盘,自然去雕饰的绿化,生长着一个历史古城蓬勃向上的活力。
文明根植于历史,更生长在盛世。
苦乐并存,如品味一曲跌宕的交响乐。
一座城市的繁荣,立足于她的品味,深深打上历史和现代文明的烙印,而她的魅力,正因于此才无穷无尽,令人向往追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