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结核

结核

镜观: 结核性肉芽组织+纤维
组织
(二)结核性脑膜炎 感染来源: 主要经血道播散 病理变化: 脑底最明显 蛛网膜下腔多量灰黄色 混浊的胶冻样渗出物积 聚
(三)泌尿生殖系统结核病 肾结核病 感染来源: 肺结核的血道播散 病理变化:局灶性结核 干酪样坏
死 结核性空洞
输尿管、膀胱受感染
(四)骨结核病 感染来源: 血道播散 部位: 脊椎骨、指骨、长骨骨骺多见
特点: 干酪样坏死(caseous necrosis) 眼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淡黄、细腻、似奶酪. 镜观: 红染同质性无结构的颗粒状物.
转归:钙化;液化.
增生(结核结节)


变质变(干质酪样
坏死)


渗出(病灶周 围炎)
“+” 机体抵抗力增强 “-” 机体抵抗力减弱
四.转归和结局
1. 转向痊愈: 吸收消散;
完全吸收 / 纤维化、纤维包裹 / 钙化
(2)恶化进展:机体抵抗力下降或菌多,毒力强 1)血道播散: 全身或肺粟粒性结核病 2)淋巴道播散:以颈部淋巴结最常见 3)支气管播散: 少见
二.继发性肺结核病
Secondary pulmonary tuberculosis
1.概念: 肺部再次感染结核杆菌所引起的结
名词解释: 结核结节 结核球 原发综合征
问题: 简述继发性肺结核的几种常见类 型病理改变.
特点: 结核结节(tubercle) 眼观: 粟米大(几个结节融合),白色. 镜观: 中央为干酪样坏死; 周围饶以放射状排列的上皮样 细胞,其间散在朗格汉斯巨细胞; 外围聚集淋巴细胞和少量纤维 母细胞.
转归:纤维化;干酪样坏死;渗出.
3.变质为主的病变
菌量大、毒力强,机体抵抗力低或变态反应强.
变质性病变:干酪样坏死 渗出性病变: 4.临床表现:发热,咳嗽,盗汗,消瘦等.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1.病原体:结核杆菌(人型和牛型)
◆ 脂质: 糖脂: 索状因子, 蜡质D 磷脂:
◆ 蛋白: ◆ 多糖类:
2.传染源: 开放性结核病患者 3.传染途径:呼吸道为主
消化道其次 皮肤偶见
4. 发病机制:
(一)肠结核病
分原发和继发性两种 感染来源: 饮用带结核杆菌的牛奶;
吞咽带结核杆菌的痰液
病理变化: 部位: 回盲部多见 类型: 溃疡型 增生型
(一)肠结核病
1. 溃疡型: 眼观: 环行溃疡, 长轴与肠
腔长轴垂直
镜观: 干酪样坏死物+结核性
肉芽组织
2. 增生型: 眼观: 肠壁肥厚,肠腔狭窄, 可
伴浅溃疡和息肉
坏死。
结局: 大多痊愈;
可发展为浸润性肺结核病。
(二)浸润性肺结核
最常见的活动性继发性肺结核病, 临床意义较大。
病变特点:多位于肺尖或锁骨下,
干酪坏死灶及病灶周围炎, 界限不清
临床表现:低热、盗汗、厌食、消瘦、
咳痰、咯血、痰菌(+)/(-), X线实变阴影中有透亮区。
结局:吸收、纤维化、钙化而愈合;
液化排出: 急性薄壁空洞 播散: 干酪性肺炎
(三)干酪性肺炎
病变特点: 眼观: 肺叶肿大实变,灰黄色; 伴急性空洞。 镜观: 大量渗出,广泛干酪样坏死。
临床表现:严重中毒症状,预后差, 可迅速致命(奔马痨)
结局: 死亡; 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
(四) 结核球(结核 tuberculoma)
病变特点:
第一节 结核病 tuberculosis
要求
1.掌握 结核病的基本病理变化; 2.掌握原发性肺结核的病变特点;继发性肺
结核的病变特点及结局。 3. 熟悉肺外结核病:肠、肾、骨及关节结核
和结核性脑膜炎的感染来源、发展过程和 病理变化.
一、概述
1.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2.全身各器官均可发生,以肺最多见; 3.基本病变:增生性病变:结核结节
(3)常见类型 支气管淋巴结结核病 浸润性肺结核
血行播散
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全身粟粒性结核病 干酪性肺炎
肺粟粒性结核病
结核球(瘤)
结核性胸膜炎
三. 肺结核病血源播散所致疾病
• 急性全身粟粒性结核病(acute systemic miliary tuberculosis) 干酪坏死物破溃, 结核杆菌一次大量进入肺静脉分支
病变特点:渗出+增生(结核 结节) 结局: 纤维化
两型肺结核病比较
区别点
原发性肺结核 继发性肺结核
1.感染结核杆菌 初次感染
再感染
2.好发年龄
多为儿童
成人
3.机体免疫力
较低
较高
4.病变特点
肺原发综合征
病变复杂多样
5.恶化
(1)播散方式 淋巴道、血道为主 肺内支气管播散
(2)病程
短(急性经过)
长(慢性经过)
核病。又称成(1人)型局肺灶结型肺核结病核。 细菌来源:外((源23)),浸干内润酪源型样肺肺结炎核
2.主要类型及病变特((点45)):结慢核性瘤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6)结核性胸膜炎
(一)局灶性肺结核
继发性肺结核的早期病灶,属非 活动性结核病。
病变特点:
眼观: 多位于右肺尖, 直径0.5~1.0cm 镜观: 增生病变为主, 中央可发生干酪
• 急性肺粟粒性结核病(acute pulmonary miliary tuberculosis) 干酪坏死物破溃, 结核杆菌一次大量进入体静脉
• 慢性全身粟粒性结核病 急性迁延或结核杆菌少量间歇入血 • 慢性肺粟粒性结核病 结核杆菌少量间歇入血
三. 肺结核病血源播散所致疾病
• 急性全身粟粒性结核病(acute systemic miliary tuberculosis) 干酪坏死物破溃, 结核杆菌一次大量进入肺静脉分支。
纤维化 / 纤维包裹、钙化
2.转向恶化: 浸润进展;
溶解播散
肺结核
pulmonary tuberculosis
一.原发性肺结核
primary pulmonary tuberculosis
概念: 机体肺部第一次感染结核杆菌
所引起的结核病。多见于儿童, 也称儿童型肺结核病。
2. 病变特点: 原发综合征 (primary complex)
(1) 肺原发灶: 位于肺上叶下部/下叶上部近胸
(Ghon灶) 膜下, 圆形,直径1-1.5cm, 干酪样坏死+病灶周围炎 .
(2) 结核性淋巴管炎: (3) 肺门淋巴结结核: 淋巴结肿大、融合、
干酪样坏死
(1)(2)和(3)形成哑铃状病变(X线影 像 特征)
3. 转归:
(1)痊愈:98%的患者症状轻微而短暂,
变态反应(超敏反应)
由T淋巴细胞介导,以巨噬细胞 为效 应细胞
三.基本病变
1.渗出为主的病变:
病变早期或机体抵抗力低下,菌量多,毒力强, 变态反应较强时. 部位: 肺、浆膜、滑膜和脑膜等处
特点: 浆液或浆液纤维素性炎
转归: 完全吸收; 增生性病变; 变质性病变.
2.增生为主的病变:
菌量少、毒力较低或人体免疫力较强
第十五章
传染病
1.由病原微生物通过一定的传播途径进入易感人 群的个体所引起的一组疾病,并能引起流行。
2.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 并多定位于一定的组织和器官。
3.基本病变是炎症。具有病程和感染后免疫。 4.发生、发展与病原体数量、毒力和机体的反
应性有关。 5.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对其流行有重要影响。
病变 :干酪样坏死型, 骨旁冷脓肿 增生型: 仅有结核结节形成
(五)关节结核病 感染来源: 多继发于骨结核 部位: 髋、膝、踝、肘关节多见 病变:关节腔浆液或浆液纤维素性炎
软骨破坏, 滑膜增生
(六)淋巴结结核病 感染来源: 部位: 颈部、支气管、肠系膜多见 病变: 结核结节, 干酪样坏死
思考题:
临床表现:持续多年,反复发作,
慢性消耗,痰菌(+)是 重要的传染源 气胸脓气胸、肠结核等
结局:
小空洞纤维化; 大空洞开放性愈合; 恶化: 大咯血;
肺硬化、肺心病; 肺外播散
(六)结核性胸膜炎 (1)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
病变特点:浆液纤维素性炎 结局: 完全吸收;机化粘连
(2)增生性结核性胸膜炎
眼观: 多位于肺上叶, 单个, 直径2~
5cm, 界限清楚。
镜观: 纤维性包裹的干酪坏死灶。 结局: 稳定,相对静止;
液化播散。
(五) 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
来源:浸润性肺结核病或急性空洞慢性转化而来. 病变特点: 眼观: 厚壁空洞, 上重下轻,新旧和大小不一 镜观: 空洞内层:干酪样坏死物
中层: 结核性肉芽组织 外层: 纤维结缔组织
• 急性肺粟粒性结核病(acute pulmonary miliary tuberculosis) 干酪坏死物破溃, 结核杆菌一次大量进入肺静脉分支。
• 慢性全身粟粒性结核病 急性迁延或结核杆菌少量间歇入血 • 慢性肺粟粒性结核病 结核杆菌少量间歇入血
肺外器官结核病
大多为原发结核病灶血行播散 的潜伏病灶活动、恶化的结果. 全 身各器官组织均可发生,但临床上 以骨关节、肾、胸膜、肾上腺、输 卵管、副睾等处最常见,其次是肠 与皮肤。
结核病的发生发展取决于三个因素: (1)感染结核杆菌的数量及其毒力的大小。 (2)机体的免疫力,以细胞免疫为主。 (3)结核杆菌所致变态反应.
免疫反应 以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为主
T淋巴细胞被结核杆菌的抗原致 敏后,再遇结核杆菌时,释放 一系列作用于巨噬细胞的淋巴 因子,使巨噬细胞聚集于感染 灶内并增生,吞噬能力和杀菌 能力增强,进而转变为类上皮 细胞和形成结核结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