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如何写记叙文【篇一:材料作文如何写记叙文】材料作文如何写记叙文题一:阅读下面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和自己的切身感受,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材料:大兴安岭火灾过后,火林带仅剩下一棵棵烤得焦黑的光树干,它们已被一些林业专家判了死刑。
谁料到,焦黑的树干第二年春天又全部绽出新芽。
世间的一切生命都无法拒绝挫折和痛苦的造访。
但是,只要我们用笑脸来迎接挫折,用勇气来对付不幸,就一定能成功。
要求:①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②不能出现校名和师生的真实姓名。
(2001年贵州省中考作文题)材料作文如何写记叙文这类命题所提供的材料是考生提炼觀点或叙事记人的依据,考生阅读这些材料,必须透过表面意思把握其本质含义。
如果考生的审题立意偏离材料则会造成偏题。
这类材料作文相对来说限制较多,考生发挥空间较小。
其次,要适当使用材料,既不能避开原材料,另辟蹊径,信马由缰,又不能死死抠住原材料不放,永远放不开手脚。
我们写成记叙性文体,则更应当先对材料内容进行分析,选定好写作的角度,把握好材料的倾向,然后由此引发联想用记叙的表达方式再选用自己最拿手的文体去完成这篇文章。
1 。
2005年汛苏苏州题所提供的材料:有人说,“人”字字一撇一捺,你是那一撇,我是那一捺,要两个人才能写成。
如果人人光想着自己的那一撇或那一捺,那么“人“字永远也组合不到一起。
”该题提出的要求:“请你根据上面的材料,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 命题所提供的材料的主旨是“要尊重他人”“要善于合作”,自选角度也不能偏离这一主旨,如写“爱国守法”“敬业献”类主题就不符合要求。
这类材料作文要求考生审读材料时具有较强的“求同”意识和概括能力。
2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郑板桥老来得子,非常喜欢。
他临终前,把儿子叫到床前,说要吃儿子亲手做的馒头。
儿子不敢违命,勉强答应,但他不会做。
郑板桥命他去请教厨师。
儿子请教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馒头做成。
满心高兴端来,郑已断气,儿子跪哭床边,发现茶几上有张字条,上面写着:“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人、靠祖宗不算好汉!”[思路提示],一要重视读,要读出材料的内涵。
要明白文章的主旨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二要在掌握材料的基础上立意,选材,行文。
此题材料的内容是清楚的,文末郑板桥的字条可视为材料的中心,写作时应围绕“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来写文章。
同时要注意联系自己的实际写具体、写生动。
千万不要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弄得全文没有中心,杂乱无序。
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
【篇二:用记叙文来写高考新材料作文的诀窍】用记叙文来写高考新材料作文的诀窍不少小学生和初中生,敢于去写高考新材料作文,一试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锋芒,而且还能写得像模像样,这着实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当然,也是一件很有实践意义的事。
然而,写高考作文,绝大多数学生都会沿袭着写论说文的套路走。
这就出现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中小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少,面对着议论文这个陌生的面孔,不少同学会胆怯三分,信心不足,这种心理就会直接影响作文潜能的发挥。
如果我们避开议论文这只拦路虎,发挥自己写记叙文的强项,那么,情况就会迅速逆转。
我们要注意新材料作文的一个突出特点:彻底淡化了文体。
也就是说,学生在文体的选择上有了更大的自由度,我们中小学生完全可以根据材料内容选择自己最擅长的记叙文来写。
一般说来,高考新材料作文都可以写成记叙文,这是毋庸置疑的。
关键在于,我们要把自己的目标确定在写记叙文上,然后沿着这个思路去组织作文。
一、要具备文体意识高考作文不限文体,要求比较宽松,显得比较宽泛,鼓励学生解放思想,拓开写作思路,走出就材料写材料的狭小空间,表达丰富多彩的内容。
但是,不限文体并不等于不要文体,我们仍要有文体意识,选择适合作文题目且自己擅长的文体写,最大限度地展示自己的写作才华。
其实,具备文体意识也很简单,它指的是考生一旦选择了某种文体,并用这种文体来写,就必须按这种文体的要求规范地进行写作。
比如,写记叙文就要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兼以议论和抒情。
写这种文体的文章,一般要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六个要素交代清楚。
写议论文,则要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逻辑论证方式,阐述事理,辨明是非,表明作者的立场、观点,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支撑论点即可,不必详细展开事件,其运用记叙是有别于记叙文中的记叙的。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在进行写作训练时,一定要强化文体意识,自觉按照文体要求中规中矩地进行写作,千万不可随心所欲,信马由缰地去写,结果写得文体模糊,非驴非马。
六年级学生七叶草的《还有更重要的事》和小学三年级学生倓佳的《奥数、英文、周树人,我不怕》,都是按记叙文来写的。
他们的共同点是: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讲述了一件比较实在的事情;有一个相对清晰、生动的人物形象,能让读者感受到人物的内心、外在的生气;且以记叙、描写为主,尤其注重把事件写具体。
也就是说,他们具备了文体意识。
二、要正确破题立意新材料作文都会要求考生“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这里要抓住两个“关键词”破解新材料作文。
一是“全面理解材料”。
要根据材料理解分析几个有关思想内容的基本问题:材料的主题是什么?材料可分几个部分?材料中有几个角色(或几个方面)?他们的行为或言论(或这几个方面)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意义和价值取向?二是“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
“侧面”就是“旁边的一面”,一个方盒子有六个面,都可以分别认作是侧面,同理,一个事物、一篇文章的内容形式也表现为多个侧面。
就一篇文章的内容表现来说,可含有多个侧面。
如2013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生活中,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但世界上似乎还有更重要的事。
”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人们对此的思考不尽相同。
这个题,有社会和谐是最重要的一面,有生活小康是最重要的一面,有奉献爱心是最重要的一面,有赡养尽孝是最重要的一面,有开朗乐观是最重要的一面,有旅游休闲是最重要的一面,有陪陪老人是最重要的一面??这个“面”很多、很宽,可以任由我们去选择。
大家需要注意:这么多侧面和角度,都是平等关系,没有高低、优劣之分的。
关键在于不论从哪个角度写,都要扣住原材料的主题或部分主题。
前面,之所以要求我们在全面理解材料的时候,要概括材料的主题,其目的也在于此。
三、要拟写相应情景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在于强调“用记叙文来写高考新材料作文”。
文章写得真实生动,一定要拟写好相应的情景。
尽管是新材料作文,但是,也要尽量写自己经历过的事。
然而,我们从自己的经历中常常找不到恰当的材料,这时,必须对自己经历的事作一定的加工和改造。
换句话说,作文中的事并不是自己完全或真正经历过的,这能不能给读者以真情实感呢?应该说,虚构也能做到有真情实感,关键是要注意三个基点:一是这种事,自己虽然没有经历过,但现实生活中必定会有,别人一定会经历过;二是要模拟相应的生活情景,把自己置于其中,仔细地想一想:假如咱们在那个时间、那个场所,遇到那样的事,应该怎么样处理。
如果写的是一位老汉,就不妨借助自己的外公或爷爷,从他们平时的表现中想一想,假如爷爷在遇到这种事时会怎么处理?如果所写的是儿童,那不妨借助自己的弟弟、妹妹或邻家小孩儿,根据她们平时的性格特性和行为习惯想一想,他们会怎样对待这件事?模拟相应的生活情景,转换人物的角色,这样就能使虚构的文章产生真情实感。
三是要把事件写具体。
具体和真实是一对孪生兄弟,要使文章有真情实感,就必须写得具体。
虽不能说凡具体,就一定真实,但一般而言,你有鼻子有眼地叙述这件事,往往能让人信以为真。
七叶草的《还有更重要的事》,就是借助“老爷子”呼叫一家人吃饭这个小事,来展现今天社会生活画面的“小小说”。
这篇作文在拟写相应情景方面做得很好,小作者只是撷取了一段非常短暂的时空画面,通过以对话为主的描写形式,揭示了一个比较深刻的主题:儿子把拉关系作为最重要的事,儿子的儿子把完成作业当做最重要的事,儿子的媳妇认为在网上“血拼”是最重要的事,而“老爷子”强调一家人坐下来吃顿饭享受天伦之乐才是最重要的事。
故事虽然是虚构的,但是生活中确有其事,所以我们读来感到亲切可信。
再者,人物的对话、附之动作、神态等描写,故事叙述得具体而有生活气息。
倓佳的《奥数、英文、周树人,我不怕》,可以看做是一篇写实记叙文,因为小作者写的是自己的学习经历和感悟。
根据辽宁高考作文试题的解析,无论我们写怕(一怕、二怕或三怕)还是写不怕(喜欢),都切合作文的要求。
如果写记叙文,一定要写自己“不怕”或者“怕”的经历,交代自己怕或不怕的原因。
倓佳抓住了“不怕”这个主旨,重点写“不怕”的原因:一是妈妈的宽松教育环境——没压力;二是自己的兴趣爱好——有动力、有方法。
小作者边回顾边对比,说的是真事实情,写的是经历感受,读来让人信服。
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就这样把高考作文的神秘一下子给打破了。
【篇三:怎么写好材料作文】怎么写好材料作文中考场上,考生要在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内写好给料作文,时间上、心理上均有沉重的压力,因此教师必须对给材料作文授之以法,使其掌握规律,得心应手地完成作文.下面就淡谈给材料作文的要领.一、读懂材料,明确要求读懂材料是写作的基矗不能抓住材料立意,就会偏题,甚至“谬以千里”.所谓读懂材料,就是要对材料进行分析综合,看材料叙述的是一件什么事,反映的是一种什么现象.方法是抓住材的重点字词和关键句子,迅速抽象出这段材料的中心或这一现象的本质,理解材料的命意,把它做为自己写作的立意中心。
需注意的是,抽象事物本质时,对于寄寓性材料,材的主人公往往是动植物,要把它们当作有同样品性的人来看,这样才能透过材料表象,挖掘出内涵,从而根据寓意去议论,发表见解.所谓明确要求,就是要遵循命题者对文体、字数、要自己命题等方面的要求和限制,千万不要出轨.选好角度,定好题目给材料怍文往往可以多角度立意,可从材料的群体现象、个体现象、群体和个体关系的正反两面立意.先要不歪曲材料的命意,然后迅速从自己最拿手的角度去构思立意。
命题的宽窄、好坏,直接关系到文章质量的高低.应根据材料的主旨和作文要求,直言事理,揭示中心,切忌平淡、过大或概念模糊。
题目要新颖,命题范围要窄,内容要集中,从一个侧面展开议论.“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是命题立意的策略,因为笔力有限,时间有限,泛泛而谈会什么也谈不透.二、材料缘起,转入正题给材料作文一般都以引述材料为开头语,这是作文的缘由,也是下文议论的话题.否则,不但违反了给材料作文的规矩,也失去了给材料作文的意义.对于原材料,一般用“摘引”或“意引”法处理,也可自己组文表达,千万不要照抄.“转入正题”是指在引述材料开头后用一二句话直接过渡到自己的论题或论点,用以作为自己立论的中心.“转”接之处,一定要注意与概述原材料的衔接,且要做到语言简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