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金霍洛旗人民医院骨科诊疗指南目录一、肱骨髁上骨折诊疗指南二、肩关节脱位诊疗指南三、股骨颈骨折诊疗指南四、股骨干骨折诊疗指南五、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疗指南六、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七、脊柱脊髓损伤诊疗指南八、颈椎病(脊髓型)诊疗指南九、腰椎峡部不连伴椎体前滑脱诊疗指南一、肱骨髁上骨折诊疗指南目的:规范肱骨髁上骨折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
达到使症状体征消失,促进骨折愈合,恢复关节功能,预防并发症的治疗效果。
范围:临床确诊为肱骨髁上骨折,可应用本诊疗规程。
职责:由主治医师及其以上的专科医生负责手术或手法复位外固定。
住院医师主刀,需由主治医师及其以上专科医生监督指导。
诊断规程诊断1了解损伤的姿势。
2 肘部肿胀,疼痛,功能障碍.移位明显时,肘向后方突出。
髁上部压痛明显。
有假关节活动。
肘后三角关系正常。
3 肘部X线片检查可明确骨折类型(伸直型、屈曲型)及移位情况。
4 应常规检查有无肱A、正中N、桡N及尺神经损伤。
治疗方法1手法复位加外固定。
如石膏或小夹板。
如肿胀严重或粉碎性骨折或软组织损伤、感染者,应行尺骨鹰嘴骨牵引,肿胀消退后行石膏外展架固定。
2 手术治疗:有神经、血管损伤者尽早手术探查修复,同时作骨折复位、克氏针固定。
开放性骨折或骨折经手法复位失败者,可行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
肘内翻畸形合并症的治疗:轻度肘内翻畸形无需处理.畸形明显时,可待年过14岁后行髁上截骨术。
治愈标准:骨折愈合,肘关节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
二、肩关节脱位诊疗指南目的:规范肩关节脱位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
达到使症状与体征消失,恢复关节功能,预防并发症的治疗效果。
范围:临床确诊为肩关节脱位可应用本诊疗规程。
职责:由住院医师及其以上的专科医生负责。
诊疗规程诊断1 伤后肩关节主动活动丧失,被动活动受限,且伴有剧痛。
2肩部呈方肩畸形、三角肌下空虚,且可于腋部或肩前或肩后触及肱骨头。
Dugas征阳性。
3肩关节X线片可明确诊断及关节脱位类型(肩关节前脱位、肩关节后脱位)。
治疗方法:1 应早期在麻醉下手法复位加外固定术。
2 常用复位方法:Rocher法和Hippo Crates法。
3X线摄片检查证实完全复位后,前脱位用三角巾或绷带将上臂内收内旋位固定于胸壁3周,后脱位复位后固定于相反位置。
4 陈旧性脱位手法复位失败,可行开放复位并修补撕裂的关节囊,外用石膏固定。
5习惯脱位者择期行修补术。
常用手术方法有Putti-Platt法及Magnuson 法。
治愈标准: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
三、股骨颈骨折诊疗指南目的:规范股骨颈骨折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
达到使症状与体征消失,促进骨折愈合,恢复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预防并发症的治疗效果。
范围:临床确诊为股骨颈骨折,可应用本诊疗规程。
职责:由副主任医师及其以上的专科医生负责手术。
住院医师或主治医师主刀,需有副主任医师及其以上的专科医生监督指导。
诊疗规程诊断1常有绊跌等外伤史2髋部肿痛,活动受限。
患髋内收,轻度屈曲。
下肢外旋、短缩。
大粗隆上移,有叩痛,股三角压痛。
3 X线检查可明确骨折部位、类型及移位情况。
治疗方法1 新鲜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主要根据骨折类型,发病年龄等考虑治疗方法。
2 股骨颈基底及股骨颈中部骨折年轻者可采用多枚螺钉加压固定,主张急诊手术(伤后12小时内),要求解剖复位,必要时切开复位。
3股骨颈头下骨折、股骨颈头颈部骨折,65岁以上患者,Gagden分型Ⅲ型或Ⅳ型,主张行人工股骨头或人工全髋置换术;年轻者宜行多针或多枚螺钉加压固定,必要时行血管植入、肌骨瓣植入以改善血循环,促进骨折愈合。
4儿童股骨颈骨折:可采用多枚克氏针内固定+制动患肢。
必要时辅于髋人字石膏外固定。
并密切观察有无股骨头坏死发生。
陈旧性股骨颈骨折的治疗1年青患者,可采用多枚螺钉内固定,同时行带肌蒂骨瓣植骨.也可行截骨术.如Mc Murray截骨术等治疗。
2 高龄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或单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股骨颈骨折合并症的治疗1 股骨颈骨折不愈合,治疗方法见陈旧性骨折。
2 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缺血坏死早期股骨头无塌陷时,应避免患肢负重。
采用的手术方法包括:股骨头钻孔减压、血管束植入或带血管蒂或肌蒂骨瓣植入等。
股骨头坏死、塌陷的治疗:股骨头一旦塌陷,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治疗,均难于恢复髋关节原有功能。
可根据塌陷的严重程度及年龄采用以下某种措施;截骨术、带或不带血管蒂的骨移植术、记忆合金网球支架加带血管蒂或肌蒂骨瓣植入术等股骨头重建修复术、人工关节置换术、关节融合术等。
治愈标准:骨折愈合或人工股骨头位置符合要求,髋关节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
四、股骨干骨折诊疗指南目的:规范股骨干骨折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
达到使症状与体征消失,促进骨折愈合,恢复肢体的运动功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的治疗效果。
范围:临床确诊为股骨干骨折,可应用本诊疗规程。
职责:由主治医师及其以上专科医生负责手术;住院医师主刀,需由主治医师及其以上专科医生监督指导。
诊疗规程诊断1 有严重的外伤史2 大腿局部肿胀、疼痛、畸形。
有假关节活动,患肢不能活动。
3 X线片检查可明确骨折的部位和类型及移位情况。
治疗方法儿童股骨干骨折的治疗1小夹板外固定法:适用于新生儿、婴幼儿。
2悬吊皮牵引法:适用于3-4岁以下患儿。
3水平皮牵引法:适用于5-8岁的患儿。
4骨牵引法:适用于8-12岁患儿。
5手术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应尽量避免手术,但对严重开放性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或髋关节脱位、多发性损伤应手术治疗,根据其年龄、骨折部位及类型,采用不同治疗方式。
成人股骨干骨折的治疗:根据骨折的类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1骨牵引:适用于无合并血管,神经损伤的各类型骨折。
2外固定:广泛污染的严重开放性骨折、感染后骨不连、合并血管损伤的开放性骨折及患者全身情况不允许固定时,对骨折做临时固定。
3切开复位、内固定:依骨折的类型,合理选择内固定器材。
骨折并发症的治疗1合并有血管、神经损伤者,应尽早手术探查,同时选择合理的内固定器材固定。
2骨折畸形愈合:依骨折畸形愈合的程度,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法。
儿童轻度短缩可自行矫正;成人轻度短缩可垫高鞋后跟补偿。
但短缩超过2.5cm以上则导致明显跛行及骨盆倾斜,对年青人应考虑矫正。
成角畸形成人大于15º、儿童大于30º应行截骨矫正术。
3骨折不连接治疗原则:矫正畸形、坚强固定及植骨促进骨折愈合,同时应注意保持及恢复膝关节活动。
4膝关节僵硬的治疗:对轻度四头肌挛缩及伸膝机构粘连者,可在麻醉下行手法复位,然后加强膝关节主动锻炼;轻度屈曲挛缩者,可行骨牵引治疗。
牵引不能伸直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包括:股四头肌成形术、关节内粘连分离和膝关节屈曲挛缩及僵硬的松解等。
治愈标准:骨折愈合,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
五、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疗指南目的:规范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
达到使症状体征消失,恢复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效果。
范围:临床确诊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可应用本诊疗规程。
职责:由副主任医师及其以上的专科医生负责手术。
主治医师主刀,需由副主任医师及其以上的专科医生监督指导。
诊疗规程诊断1多见于60岁以上老年期。
女性多于男性。
起病缓慢,病程较长,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早期为间歇性钝痛,活动时明显,休息时缓解,晚期呈持续性疼痛,休息时无缓解,伴跛行。
分为单侧型与双侧型。
2 临床表现为关节间隙压痛,膝关节肿胀,畸形(内、外翻畸形)、关节功能障碍,过屈过伸时疼痛明显,股四头肌萎缩、髌骨下摩擦感阳性。
3 X线检查:早期膝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骨赘形成,晚期出现膝关节间隙消失,软骨下骨硬化、囊性变和骨赘形成,半脱位,内、外翻畸形,CT及MRI可显示滑膜、半月板、关节软骨及韧带病变。
4 滑膜病理活检可证实诊断治疗:1非手术治疗:早期骨性关节炎治疗目的为缓解疼痛,延缓病变发展。
(1)症状轻者,一般采用非药物治疗,进行心理治疗,健康教育及合理功能锻炼,物理治疗等。
(2)药物治疗:炎症明显时,以消炎为主,镇痛为辅,炎症不明显时以镇痛为主,消炎为辅。
①局部用药: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擦剂、贴剂;②全身用药; 包括非甾体类抗炎、曲马多等;③改善病情类药物及软骨保护药:氨基葡萄糖等;④关节内注射药物:透明质酸钠及糖皮质激素;2 手术治疗(1)关节镜手术,早期骨关节炎,保守治疗3个月者根据病情可选关节镜手术,包括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游离体摘除术,软骨下骨微骨折治疗,自体软骨移植等。
(2)关节周围截骨术:对于60岁以上,骨关节炎为早期,仅累及部分关节,无明显关节畸形,有较高活动要求者。
(3)关节融合术:对于单侧关节严重骨关节炎,手术后继续从事重体力劳动年轻患者,或活动要求不高的老年患者及关节持续感染、关节严重破坏患者及关节置换失败补救可选关节融合术。
(4)人工关节置换术:人工关节置换术已成为治疗重度骨性关节炎主要手段,中老年重度骨性关节炎患者,疼痛严重经正规保守治疗无效(3-6月),中度疼痛但伴有关节畸形、功能受限者首选人工关节置换术。
治愈标准:保守治疗症状消失,手术治疗伤口愈合,人工关节符合要求,膝关节疼痛等症状消失,畸形矫正,功能基本恢复。
六、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目的:规范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
达到使患者腰腿痛消失,局部体征消失、脊柱畸形矫正、直腿抬高及加强试验阴性等治疗效果。
范围:临床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应用本诊疗规程。
职责:1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应由高年资主治医师及其以上的专科医生负责。
2 低年资主治医师主刀,在熟练掌握丙类手术基础上,需由高年资主治医师及其以上的专科医生监督指导。
诊疗规程诊断1 下腰痛和一侧或双侧下肢沿坐骨神经行经放射痛,是本病主要症状。
2 脊柱腰段生理性前凸平直或脊柱侧弯,骶棘肌痉挛,腰部活动受限,腰椎棘突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
3 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和加强试验阳性。
4 受累神经根支配区的感觉、运动和反射可能出现改变,重者患肢有肌肉萎缩,中央型突出者或巨大的腰椎间盘突出,可能引起马尾压迫综合症,表现为大小便功能异常,马鞍区感觉障碍,下肢肌力减退等。
5 影像学检查1腰椎正侧位片可能显示脊柱侧弯、椎间隙变窄等征象。
但主要是用来排除其他腰椎骨质疾病.2CT或MRI或脊髓造影检查可明确诊断,排除其它病变。
治疗非手术疗法:适用于初发或轻型患者。
1 卧床休息3-4周,一般轻型可好转。
2 骨盆牵引:结合卧床休息,采用骨盆牵引3-4周,效果良好。
按摩、推拿、理疗可缓解肌痉挛,松解神经根粘连。
3 药物治疗:消炎止痛药物等;4可手法治疗,但确忌暴力;手术疗法:开窗或半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者,原则上不使用内植物;如需要做全椎板切除,可选用内植物,包括椎弓根螺钉、固定棒、人工间盘、Cage等。
手术适应证1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明确,虽首次发病,但症状严重,严重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