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案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案

5.设计“我收获”意在让学生养成自我梳理归纳知识的习惯,实现从知识到技能再次转化,通过填表,在对比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达到复习与巩固并举的目的,同时也与“我回忆”相呼应.
6.设计“我检阅”意在了解学生对目标落实情况,巩固“双基”,化知识为技能,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融入中考试题,提升学生信心.
依据课程标准,参阅近两年全国各地市(特别是我市)中考试题中对本课时知识点的考查,进行遴选、改编、设计.
此处教师关注学生的自主性,加强个别指导.
对学生提出的有新意、有深度的问题给予表扬,鼓励其他同学向他学习.
3.“三、我归纳”
大约用时10分钟,要求学生先观察自己所画示意图,独立思考,概括图特点,然后再小组交流、反馈、板书性质.老师巡回参与到各小组讨论,适时追问学生“为什么”、“你通过什么途径得到的”等.
2、学校田径队的小刚在400米跑测试时,先以6米/秒的速度跑完了大部分路程,最后以8米/秒的速度冲刺到达终点,成绩为1分零5秒,问小刚在冲刺阶段花了多少时间
(把预习中的疑难写下来,与同学交流)
三、我归纳
1.归纳:
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
2.练习:
1x=0; ② 2x>3; ③ ;
④ ; ⑤ 3x-2
⑥ x=x-1;⑦ x-y=0 ⑧ xy=4
(A) 3 (B) 4 (C) 5 (D) 6
(二)填空题
1. 填空
方程2y = 2 + y的两边都______,得y=2
方程2x = 1的两边都_______,得x=
(三)解答题
1、有甲乙两个长方体,已知长方体甲的长、宽、高分别是36cm、15cm、32cm,长方体乙的面积为18cm 48cm,已知长方体甲的体积是长方体乙的体积的2倍,求长方体乙的高是多少
解答题强调“两个规范”即:书写规范、格式步骤规范.
5. 提出要求:先自我梳理归纳,然后小组交流,最后请学生代表展示.此时老师最好关注一下性格内向的同学,有意让他们多展示,多给他们提供展示平台,提高他们的信心和展示自我的勇气.注重落实“三维目标”.
6.“六、我检阅”大约用时5分钟,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后,随机抽取学生展示.展示时让学生说清楚是什么为什么考查哪些知识点最后师生共同评价.
(A) (B) (C) (D)
3、如果x=0是关于x的方程3x–2m=4的解,则m的值是 ( )
(A) (B) (C) 2 (D) -2
(二)填空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1)学校图书馆原有图书a册,最近增加了20%,则现在有图书_____册;
(2)某煤矿预计今年比去年增产15%,达到年产煤60万吨,设去年产煤
课题:一元一次方程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
第1课时主备人:数学组单位:夏镇一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什么是方程,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体会字母表示数的好处、画示意图有利于分析问题、找相等关系是列方程的重要一步、从算式到方程(从算术到代数)是数学的一大进步.
2.过程与方法:能结合具体例子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体会设未知数、列方程的过程,会用方程表示简单实际问题的相等关系.
明确指出每一题型的解答方法、注意事项和易错事例,公布学生测试结果,并进行鼓励和告诫.
7.布置作业,必做题所有同学完成,直接填在课本上;选做题根据个人情况,在课下完成.
按要求完成复习、预习任务.
相互交流、释疑、修改、展示.
在师生共同交流基础上,让学生明确:“一元一次”是指:式子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幂是1。学生可能出现分不清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哪些是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或者是有些式子不知道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情况,这时引导学生重审方程定义,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能准确的辨别一元一次方程。
B.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次的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
C.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都是一次的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
D.2y-3=1是一元一次方程
2.下列四组变形中,变形正确的是( )
A.由5x+7=0得5x=-7 B.由2x-3=0得2x-3+3=0
C.由 =2得x= D.由5x=7得x=35
3.下列各方程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
教学反思
本节课设计力求体现新课程理念,促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行为转变,为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搭建平台。课堂上多给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机会和空间,采取多元化评价,鼓励为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敢于展示自我的勇气,化学会为会学,化被动为主动。教师融入学生活动之中,适时点拨、引导,关注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独立解答
观看思考
修改标记
知道自己的得失,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通过展示测试结果,品味成功.
第2小题,依据题意,设出未知量,找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求解.
标记作业,课下完成.
新课程理念要求“新知识的学习应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1.设计“我回忆”环节意在让学生温故知新,建构知识体系,同时也为让学生观察图象归纳性质做好铺垫.渗透类比、对比思想.
C.2(x-1)-3(4-x)=6 D.2x-2-12-3x=6
9.某人从甲地到乙地,水路比公路近40千米,但乘轮船比汽车要多用3小时, 已知轮船速度为24千米/时,汽车速度为40千米/时,则水路和公路的长分别为( )
A.280千米,240千米 B.240千米,280千米
C.200千米,240千米 D.160千米,200千米
五、我收获
1.说说你学习本节课的收获,与同学分享.
(建议:从知识、方法、学习感受、心情、困惑等
方面与同学交流.)
六、我检阅
当堂达标测试(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1、 x=1是方程3 x-m+1=0的解,则m的值是( )
(A)-4 (B) 4 (C)2 (D)-2
2、方程 的解是 ,则a等于 ( )
6.一个长方形周长为108cm,长比宽2倍多6cm,则长比宽大_______cm.
7.某服装成本为100元,定价比成本高20%,则利润为________元.
8.某加工厂出米率为70%的稻谷加工大米,现要加工大米1000t,设需要这种稻谷xt,则列出的方程为______.
9.当m值为______时, 的值为0.
观察、思考、总结、交流、展示、评价.
抓住关键词“一元一次”、“等量”.进而掌握达到活学活用.
思考、交流、修正、展示.
相互纠正
相互评价
有些题目解答方法不唯一,鼓励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敢于质疑、勇于解答.养成勤思善问的习惯.
思考、交流、展示、分享、品味.
实现梳理知识(一元一次方程概念、应用)、提炼方法(数形结合法、类比法等等)、增强信心、升华情感3k=0是一元一次方程,则k_______.
2.方程6x+5=3x的解是________.
3.若x=3是方程2x-10=4a的解,则a=______.
4.(1)-3x+2x=_______. (2)5m-m-8m=_______.
5.一个两位数,十位数字是9,个位数比十位数字小a,则该两位数为_______.
4.设计“我主讲”意在把传统的巩固练习与开放的、自主的有机结合,更有利于“化知识为技能”、“化被动为主动”,寓教于乐,增强合作意识,活跃课堂气氛.
“我主讲”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学生以老师的身份进行知识讲解,增强他们的自豪感,提升他们的信心.同时也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对知识即时梳理、应用能力,是由知识到技能的大检阅、大提升.
6.若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 =1的解为x=-1,则k的值为( )
A. B.1 C.- D.0
7.一条公路甲队独修需24天,乙队需40天,若甲、 乙两队同时分别从两端开始修,( )天后可将全部修完.
A.24 B.40 C.15 D.16
8.解方程 =1去分母正确的是( )
A.2(x-1)-3(4x-1)=1 B.2x-1-12+x=1
2.“二、我会列”大约用时12分钟,在学生预习、独立自主画示意图的前提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重点突出“用示意图找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老师参与到各小组交流之中,进行必要点拨、释疑.最后,利用实物投影,欣赏各小组优秀图象,强调“规范”,进而师生共同列出一元一次方程及注意事项.最终使学生能规范的画出示意图,列出正确的方程.
选做题:阅读教科书第节后“阅读与思考.
上课的前一天下发《学案》,提出复习、预习要求:1.复习课本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相关知识.
2.预习课本第79-80页,独立完成学案一、二两部分.
3.自学课本79页的问题,完成相关填空.
上课时:
1. “一、我回忆”大约用3分钟的时间让各小组交流,老师随机请一位同学口答.
.
四、我主讲(建议:1.先独立思考解答,再与同学交流;
2.讲解时声音响亮,语速适中,表达清晰,站姿优美,展示自信;说清是什么为什么解答关键是什么注意什么)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式中属于方程的是( )
(A) 15 -10= 5 (B)8x-3
(C)x2-2 x+3 (D) 9x–6=3 x+8
2.下列各式中,是方程的有( )个
解释 含义:
既可从左边推出右边,也可从右边推出左边.
即:左右相等,是列出方程的关键.
4.“四、我主讲”大约用时10分钟,要求:在独立思考解答的基础上,小组内交流,相互释疑,最后各小组推选代表展示.此时老师巡回参与到各小组讨论,适时对学生点拨、引导,必要时进行讲解.多关注学困生,鼓励他们勇于展示自我,提高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老师应注意自己的语气、表情等,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关心、尊重他们,进而产生对老师亲近感,乐意与老师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