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公共气象服务与管理
公共气象管理是基于公共管理的理论视界,立足建设公共气象、安全气象与资源气象的战略方针,探讨气象管理如何更能有效和公平的服务社会公众。
随着社会进步和综合国力不断提高,我国的气象事业将承担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等更加重大的责任。
本文将针对我国目前在公共气象服务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对我国公共气象服务的现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就对如何提升公共气象服务水平提出来更高的要求。
标签:公共气象服务与管理公共气象现状发展方向
1公共气象服务与公共气象管理
1.1公共气象服务
随着社会进步和综合国力不断提高,我国的气象事业将承担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等更加重大的责任。
当前,我国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发展,人民享有的公共服务明显增强,政府在紧抓经济建设的同时也更加重视民生。
有研究表明,经济越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越高,对气象服务需求就越大,这是气象服务现代化建设的不竭动力和永恒需求。
其主要任务是通过使用各种公共资源和公共权力围绕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向政府、社会、公众和生产部门提供气象信息和技术服务。
在工作中,经过不断的探索和总结,认为要做好气象服务工作要做到以下几点:
1.2提高认识
公共气象服务工作一定要多渠道、多层次地开展气象服务工作,为我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建设服务。
在气象工作中,要力争做到让社会公众利用气象服务信息趋利避害、防灾减灾。
气象服务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更加显著,对服务产品的宣传要深入人心,提供丰富、生动、精美、适用的气象服务,从而为公共气象服务发展增添动力。
不断学习,努力提高科学技术水平,为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服务。
1.3拓宽渠道
根据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的要求,多渠道地开展服务产品。
主要从以下几处入手:
1.3.1电视发布平台
通过改进现有的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增加时长、播出频次和频道,并制作播
出专题农业气象信息服务节目。
广电、气象两部门建立合作机制,对重要灾害性、关键性、突发性天气随时通过电视节目进行插播。
并根据生产生活需求和随着预报技术的不断提高,实时丰富预报预警内容。
1.3.2手机短信发布平台
对现有的气象短信预警发布平台服务对象及时跟进更新和增加,保证全县各相关单位、各乡镇领导、各村三大元、种养殖大户等手机号码的采集并适时发布相关的信息。
1.3.3电子显示屏发布平台
充分利用社会各部门现有的电子显示屏和本部门农经网的电子显示屏,向各电子显示屏拥有单位公布电子显示屏前端接收机数据输出协议格式,由电子显示屏的拥有单位负责按输出协议的格式对其电子显示屏进行改造,与电子显示屏前端接收机实现对接,利用现有电子显示屏发布灾害预警等气象信息。
1.3.4微博等发布平台
改变以往的气象信息的传播格局,将气象服务民生的理念更好的融入百姓生活。
微博除了发布常规的天气预报外,如短期、短时气象预报等,还应当随时跟踪天气变化,发布值得关注的、对公众有价值的气象信息。
可以说,微博气象服务还有很大的潜势和发展空间。
微博气象服务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显示。
公共气象服务与微博的融合是一种势不可挡的潮流趋势,但微博只是一种互动交流手段,如何提升技术与应用能力、信息整合能力是非常关键的,同样,对于气象服务人员来说,如何提升其信息获取与创造能力、信息选择与评价能力也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1.4公共气象管理
公共管理发展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资源,广泛运用于政治、法律、管理、经济等手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从而达到提高政府绩效和服务品质的目的。
随着公共管理的理念在我国各级政府的推广,政府行政理念也从传统行政的命令行政向公共管理的服务行政转变。
公共气象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部分。
将公共管理引入公共气象服务,是有益于改善民生与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的。
只有更好的理解与运用公共气象管理才能使得公共气象服务成为真正的公共服务。
2公共气象服务现状
公共气象是科技型、基础性的关乎民生与社会发展的事业,是公益性的社会事业。
我国气象法中明确指出:公共气象服务是基础性的社会公益服务。
公共气象服务中应当,在有偿气象服务与公共气象服务不能取得平衡时,以公益性的公
共气象服务为主。
气象行业属于服务行业。
该行业不生产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在市场体系中是以与各行各业相关的气象信息产品来服务于生产部门和消费部门的。
2.1社会的无限需求与气象部门的有限能力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社会和政府对公共气象服务的要求开始提高,涉及领域也在不断扩大。
防灾减灾、气候变化、新能源开发、节能减排、农业服务和专业公共气象服务等方面都成为目前公共气象服务的内容。
而越来越高的要求使得气象部门在人才单一技术落后与经费不足上的问题开始暴露出来。
如何在保证有效、公平的提供公共气象服务的前提下,使得气象部门有足够的人才、技术与资金来提高服务水平进而满足扩大的社会公共需求是政府和气象主管部门应该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2.2我国气象服务需求的特点
(1)需求多样化。
指社会各行各业对气象服务的需求种类繁多,有气象服务发展工农业生产的需要,有气象服务保障社会活动顺利进行的需要,有气象防灾减灾的需要,有气象服务节能减排的需要,有气象服务健康生活的需要,还有对基本气象信息资料的需求,对专业化气象资料的需求,对气象控制信息的需求,更有对气象服务工程的需求等等。
(2)需求精细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气象服务的需求越来越精、越来越细,精是指精确,细是指细化,是对气象服务质量的要求。
反映在气象服务上,是对气象服务时间、空间的要求,是对产品针对性的要求,是对可控性的要求,这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气象服务的必然要求。
2.3需求不均衡
主要表现在气象服务需求地区的不均衡和种类上的不均衡,但总体上讲,大部分地区需求不足,也就是低迷,量上的增加比较缓慢
3公共气象服务面临的问题
(1)气象业务服务能力与经济社会各方面日益增长的需求还有较大的差距,重大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天气预报和定时、定点、定量预报的准确率不高。
(2)气象灾害应急体系还需要建立和健全。
(3)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尚不完善,服务的针对性不强,考虑用户和市场需要不够,存在以预报产品代替服务产品的现象。
(4)有关部门对气象灾情收集和灾害评估工作认识不到位。
(5)部分技术装备出现了性能老化,维护保障工作亟待加强。
(6)由于资金困难,大部分乡镇还只有两要素观测站的建设,对气象资料全面性受一定影响。
4公共气象服务未来发展方向
4.1气象科技服务对公共气象服务的促进作用
公共气象服务是各种气象服务的最初目的,也是最终目标,而且作为政府公共服务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公共气象服务对社会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只有气象科技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公共气象服务才能不断完善。
另外,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使气象科技服务水平不断地提高,从单一的广播播报方式到广播、电视、网络相结合的播报方式,还有手机的短信气象服务,都使气象信息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地区能随时随地了解天气情况。
4.2气象服务的不断深入
在气象科技服务发展的初级阶段,气象科技服务部门所能提供的资料少而单一,而且仅向政府部门提供信息,随着气象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气象服务从简单的防雷技术发展到各种防灾技术,提供了各种自然灾害的预警功能,如大风、霜冻、冰雹、雾霾等。
如今的气象科技服务部门不但有了对各种极端天气的预测能力,而且还提出了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
4.3公共气象服务部门预测水平的提高
随着互联网及移动通信设备的广泛应用,气象科技服务进入了迅猛发展的阶段。
科技的发展和气象监测设备的不断完善,使气象预测的准确率不断提高。
精准的气象预测,更加长远的预报时间,不仅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便利,而且在保护人民的人身及财产安全方面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随着社会发展,公共气象服务将深入到社会的每个层面。
政府政策的制定,企业的发展与产品的销售,市民的出行都离不开公共气象服务。
做好公共气象服务对提升气象部门自身影响力有很大帮助。
5结语
提升公共气象服务水平是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应对气候变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的迫切需要。
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取得显著进步,政府更加重视民生,在提倡服务性政府的背景下,将公共管理与公共气象有效结合。
增强公共气象服务业务在整个气象业务中、实现气象综合实力整体跃升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矫梅燕.发展公共气象服务的认识与实践问题[R].2009.
[2]许小峰.现代气象服务[M].气象出版社,2010.
[3]蒋运志,周水明,李立兵,等.”三农”气象问题及其对策[J].广西农业科学,2009,40(5):592-594.
[4]周长江,薛新慧.关于基层台站气象服务工作的几点思考[J].沙漠与绿洲气象,2009,3(B08):198-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