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论文题目浅析国外气象服务商业化趋势对我国的启示学生姓名周娘娘(记得在最后致谢部分加上你们老师的名字)学号院系专业指导教师二O一三年六月十号目录一、摘要 (2)二、关键词 (2)三、气象服务商业化的作用和意义 (2)1.1将气象服务产品以商品形式推向市场 (2)1.2气象为相关行业服务产生效益的科学依据 (2)四、我国气象服务的发展历程 (3)2.1我国气象服务起步较晚 (3)2.2我国气象服务发展缓慢 (3)五、世界气象服务的商业化趋势 (3)3.1气象服务类型整体介绍 (3)3.1典型国家的商业性气象服务 (4)六、我国气象服务商业化发展的启示 (5)七、总结 (5)八、参考文献 (6)浅析国外气象服务商业化趋势对我国的启示周亚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南京210044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气象服务迅猛发展。
公共气象服务以技术发展为基础,以需求拓展为动力,与社会经济共同成长。
近20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社会以及气象科学技术的发展,气象服务的商品性逐渐显现,气象服务产业发展迅速,呈现出从无偿免费的公益性服务逐步向有偿收费的商业性服务发展的趋势,公共气象服务商业化趋势显著。
同时,国内外气象服务的发展程度还是有较多不同,本文通过比较国内外气象服务商业化程度的不同来从中探讨我国气象服务发展的缺点,同时提出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气象服务;商业化;启示“气象服务”一般是指从事气象业务工作的组织和个人向社会或某个组织、个人提供天气预报警报、气候应用分析、农业气象、人工影响局部天气、气象资料等多种服务活动的总体。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气象服务是气象部门的劳动者向社会所提供的服务性劳动。
这种服务性劳动的产出物,主要是气象科技信息。
国外的商业气象信息服务起步于20世纪初,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商业性气象服务呈现出迅速发展趋势。
与国外气象服务发展相比,我国气象服务起步较晚,20 世纪80 年代才逐渐发展起来,而此时,国外商业性气象服务已呈现出迅速发展趋势。
本文通过比较国内外气象服务商业化程度的不同来从中探讨我国气象服务发展的缺点,同时提出建议。
一、气象服务商业化的作用和意义由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与天气、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经济社会发展对气象服务的紧迫需求与日俱增,更好地发挥气象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对于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气象服务领域已经渗透到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气象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1.1将气象服务产品以商品形式推向市场气象服务商业化在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会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气象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根据我国气象事业结构调整战略性目标模式,我国气象事业结构由气象行政管理、基本气象业务系统、气象科技服务与产业三部分组成。
气象科技服务与产业主要是指商业性气象服务及气象服务商业化。
1.2气象为相关行业服务产生效益的科学依据即根据气象因子对控制系统的制约关系,制作有专门针对性的气象信息,进而实施相应的气象控制工程,从而达到提高系统功效的目的。
用户系统气象控制问题有两类,一类是通过调控用户系统所处的气象环境使之处于更有利于提高效益的状态;另一类是通过调控系统的某些功能达到有效地趋气象之利、避气象灾害的目的。
不同的气象调控问题和不同的气象调控目标,要求不同的气象调控工程。
只有遵循气象服务的原理,根据气象因子对实际气象控制系统的制约关系,制作有针对性的气象信息,进而实施相应的气象调控工程,才能达到提高该系统功能的目的。
二、我国气象服务的发展历程2.1我国气象服务起步较晚与国外气象服务发展相比,我国气象服务起步较晚,20 世纪80 年代才逐渐发展起来,而此时,国外商业性气象服务已呈现出迅速发展趋势。
那时,我国的气象投入产出比为1∶15~1∶20;而随着气象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到20世纪90 年代中期,这一数字上升为1∶38~1∶40[4]。
这虽然说明中国的气象经济已经有所发展,但与西方相比还差很多。
由于气象服务是高科技产业,需要巨额投入,我国至今还没有能与国家气象局竞争的私人公司从事商业化的气象服务。
长期以来,气象部门也一直沿用事业单位运作模式,主要工作还是为社会提供公益性质的气象服务,自身参与市场的意识不强。
2.2我国气象服务发展缓慢近年来,虽然气象专业服务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所增加,尤其在防雷、手机短信方面发展较快,为商业企业等专业客户赢得了利润,但与国外相比,我国气象专业化、个性化服务依然处于“低温”状态。
因个性化的气象服务需要利用很多资料和专门人员制作,但目前国内专业气象服务一是收费较低,二是客户少,甚至连人力成本都不够。
现在中国的气象部门还是一种以国家投入、服务为主的公益性事业,气象有偿服务只是补偿了气象部门在加工和制作特殊产品时付出的成本,还没有形成商业化气象服务市场,体制也不健全,因而使气象经济发展缓慢,我国的气象服务年产值与其他发达国家比存在相当大的距离,具体的情况见表1。
表1 发达国家与我国气象经济效益比较国家私营气象服务公司数目商业气象服务年产值备注英国2600 亿美元全部商业化美国3001600亿美元日本200100 亿美元中国0 6 亿美元没有私营公司三、世界气象服务的商业化趋势3.1气象服务类型整体介绍根据世界各国气象服务管理体制和公私气象部门的关系不同,气象服务类型主要有:传统型、垄断型、公私分明型、公私竞争型和完全竞争型。
传统型多为发展中国家,气象服务保持纯粹的公益性质,禁止或限制商业性气象服务。
垄断型是指公共气象部门在公益性气象服务之外,同时开展成本补偿性专业有偿服务和有限的商业性气象服务,但气象服务市场并未对民间资本开放。
公私分明型是指公共气象部门仅从事公益性气象服务,商业性气象服务由私营气象组织开展。
公私竞争型是指公共气象部门和私营气象组织在气象服务市场平等竞争。
完全竞争型是指政府彻底退出气象服务领域,气象服务完全采取市场化方式供应。
其中,就商业性气象服务而言,国外发达国家的经营模式主要有三种:国家垄断经营模式、私人竞争经营模式和公私混合经营模式。
国家垄断经营模式是将不存在公共气象部门,或说公共气象部门完全按商业公司方式运行,政府接受气象服务也需按合同付费,如新西兰。
私人竞争经营模式是指公共气象部门提供无偿的公益性气象服务,经费完全由政府财政列支;商业性气象服务则主要由私营气象公司按市场机制有偿提供,但其所需的气象资料和信息也由公共气象部门免费提供,公私气象部门之间保持着良好合作关系,如美国。
公私混合经营模式是指公共气象部门提供公益性无偿服务和商业性有偿服务,同时也允许私营公司从事商业性气象服务,如加拿大、英国、德国等。
一般在开展商业性气象服务的国家里,公益服务、决策服务与商业性服务的界限很清楚;国家气象部门负责决策服务、公益服务;商业性服务部门负责为满足某些用户特殊需要进行专业有偿服务,按市场机制运行。
3.2典型国家的商业性气象服务3.2.1新西兰新西兰的国家气象服务公司(MetService)是世界上第一个完全商业化的国家气象部门,其前身是创建于1861年的新西兰气象局,1992年7月起开始实行商业化,下设三个服务实体,分别开展航空服务、公众信息服务(向大众传送气象产品)和国家天气气象业务。
总收入的60%来自于政府,25%来自于航空客户。
1995年11月,气象服务公司正式获得由民航局制定的严格质量标准(174条款)认证证书。
1997年底职员总数约为140人,净利润达到356万美元。
除积极开发国内市场外,国际商业化服务也非常活跃,转制后政府支出大大减少,但预报精度、范围及可用性却不断提高。
3.2.2日本日本的商业气象服务起步于1954年,至1996年,18家民间气象服务公司的营业额高达320亿日元。
截至1998年1月,获得日本气象厅颁发的“预报业务许可证”的私营气象服务公司已达39家,其中最具规模的是日本天气新闻公司(WNI)。
日本天气新闻公司前身为成立于1970年的美国海洋气象服务公司驻日本分公司,1986年正式与母公司分离,主要业务包括媒体气象服务和防灾气象服务,并在多领域开展气象信息咨询服务。
至2000年4月,WNI占有了日本50%无线电视频道,近90%有线电视频道天气预报制作市场,公司资本金已扩展到11亿日元,日本国内公司有职员380名,年营业额超过70亿日元。
近年来业务范围从日本本土逐渐发展到海外,在我国上海、香港设立了办事处,开展气象咨询、气象导航和信息系统服务。
3.2.3美国1977年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颁发了关于产业气象学的指令,要求所属各单位支持私营气象公司开展商业性气象信息服务。
1980年美国政府对公—私气象信息服务的界限进行明确划分,形成公—私合作的气象信息服务体制。
私营气象公司可以从国家气象部门无偿获得一般气象信息,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加工、处理,与媒体合作并向航空部门、船舶运输业、电力部门等领域提供各类气象服务。
著名的私营气象公司有美国全球天气动力公司(GWS)、美国全球天气服务公司(ACCU)、美国天气频道公司(Weather Channel)、阿姆斯风险管理决策公司(RMS)和夏顿(Alden)电子公司等。
四、我国气象服务商业化发展的启示国内外的经验证明,气象服务商业化是开拓气象服务领域的最佳途径。
开拓一个新的气象服务领域,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尤其是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激烈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要靠气服务的实力去创造满足用户需求的个性化产品,下面提出以下建议:4.1 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依靠科技进步,千方百计地提高预报预测准确率和服务能力,全力以赴做好气象预报服务工作。
气象服务发展的快慢,关键在于天气预报准确率。
因此,必须进一步提高预报准确率。
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认为:一是提高预报预测准确率是气象工作的核心任务。
二是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是现代气象预测预报业务发展的重点,是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建设的核心,也是国家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
三是重要天气过程预报技术总结是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的重要环节。
4.2 拓展服务领域,为企业量体裁衣气象产品供需不对口是气象服务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由于市场已经细分,各行业与气象的联系所涉及的方面不同,其所要求得到的信息服务自然有别。
气象部门必须根据企业生产特点及其对气象服务的不同需求,拓展气象服务领域,做到企业需要什么产品,就提供什么产品,量体裁衣地为企业服务。
4.3 加强气象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拓宽气象服务领域,促进气象服务发展需加强人才队伍培养。
人才队伍是人才个体的组合。
人才队伍的成员和运动规律是人才个体成长规律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群体反映, 邓小平理论告诉我们, 人才是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