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溶液

2018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溶液


温度升高而增大,而 c 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将 t 3℃时相同质量的 a 、 b 、 c 三
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冷却到 t 1 时 ,c 物质为不饱和溶液,无晶体析出,而 a、物质溶解度受温
度影响最大,则析出晶体最多,错误。故选
C
考点: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的应用,溶质质量分数。
5. D
【解析】
试题分析: A.比较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时,必须指明温度,错误;
8.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1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
乙物质的溶解度 (填“>”
或“=”或“<” )。
(2)30℃时,等质量的甲、 乙两饱和溶液降温到 10℃,

出晶体较多。
(3)20℃时,将 50g 甲物质放入盛有 100g 水的烧杯中,最终所
得溶液的质量为
g ;若将烧杯内物质升温到 30℃(不考
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小, 将等质量甲、 乙的两种饱和溶液分别由 t 3℃降温至 t 2℃, 析出甲的质
量一定比析出乙的质量大,正确。故选 D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6.( 1)小于 ( 2)降温结晶
( 3) PH试纸( 4)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不大
( 5)焙制糕点的发酵粉。
【解析】
试题分析:从图示看: t 2℃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小于碳酸钠的溶解度。从天然碱中分离出较
溶解的能量变化
2. D
【解析】
试题分析: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一定是溶液;配制溶液时,搅拌可以加快固体溶质
的溶解速度; 同种溶质在同一温度时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配制氢氧
化钠溶液时,必须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因为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故选
D.
考点:溶液的概念及其配制
3. B
(1)依据上表数据, 绘制 KNO3 和 KCl 的溶解度曲线, 上图中能表示 KNO3 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 m或 n)
( 2)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
KNO3 和 KCl 在某一温度时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x ,则 x 的值是


(3)如下图所示, 20℃时,将盛有饱和 KNO3 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向水中加入某物质
右图是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t 2 ℃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 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 KCl,
②将 t 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加热到 t 3℃以上时,根据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情况可
B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4. C
【解析】
试题分析: A、 t 2 ℃时 a 、 b 两物质溶解度相等,错误; B、 c 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
小,将其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时,应该是升高温度,错误;
C、t 1℃时 a、c 两物质溶
解度相同,则此时两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正确;
D、a 、 b 两物质溶解度随
C.t 1℃时 a、 c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将 t 3℃的 a 、 b 、 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冷却到 t 1 时 , a 物质析
出最多,无 c 物质析出。
5.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
下列说法
中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比乙大
B.t 1℃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
A.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 40g B.1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 30 ℃时,甲物质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60% D.除去甲物质中少量乙物质可采取蒸发的方法 4.现有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t 2 ℃时 a 、 c 两物质溶解度相等
B.将 c 的不饱和溶液降温可以转化为饱和溶液;
【解析】
试题分析: A、 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 20g,错误; B、两条溶解度曲线相交于一点,表
示此温度下两物质溶解度相同,正确; C、 30℃时,甲物质溶解度为 60g,则饱和溶液的质
量分数一定小于 60%,错误; D、甲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而乙物质溶解度受温
度影响变化较小,故提纯甲应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错误。故选
查出有关物质的溶解度; ②根据物质的溶解度也可以查出它所对应的温度;
③可以判断或比
较相同温度下, 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 ( 或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 ;④根据溶解
度曲线, 选择分离、 提纯某些可溶性混合物的方法 ( 即选用蒸发结晶还是降温结晶 ) ,并且还
可以判断或比较特定条件下析出晶体的质量大小,
别可以分离两种物质的方法和原理,学会根据溶解度来判断溶液是否饱和。
考点:溶解度曲线及其溶解度的意义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9.①( 15) KCl
②( 16)MgSO4
③( 17)Ⅱ、Ⅳ( 2 分)④( 18) 100g/100g

【解析】
试题分析: 由溶解度曲线在该温度下的高低可知, ①卤水中含有 MgCl2、KCl 和 MgSO4 等物质,
即曲线越陡, 析出的晶体就越多; ⑤两条
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点所示的温度下, 两物质的溶解度是相同的, 并且此时两种物质饱
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的。
8.( 1) =
(2)甲
( 3) 140 A
( 4)降温结晶
【解析】
试题分析: 要清楚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明确溶解度必须对应温度才有意义, 比较溶解度的差
1∶ 5
C.t 2℃时,甲、乙的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将等质量甲、 乙的两种饱和溶液分别由 t 3℃降温至 t 2℃, 析出甲
的质量一定比析出乙的质量大
7.( 10 分)下图是“侯氏制碱法”在实验室进行模拟实验的生产流程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后 面的问题:
(1)将气体 A 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蓝色,气体
13 20
45
KNO3
32
64
溶解度
.3 .9
.8
85 110 138 169 202 246
.5
/g
35 35
36 36
37 37
39
NaCl
36
37
38.4 39
.7 .8
.3 .6
.3 .8
.8
(1)将 20℃时相同质量的 KNO3 、 NaCl 饱和溶液冷却至 0℃,析出晶体多的是

(2) 60 ℃时,将 50g 硝酸钾固体投入 50g 水中,充分溶解后可得到硝酸钾
试题分析: 要使 B 中尖嘴导管有 “喷泉” 产生, 说明A中的压强明显升高, 可以是产生气体,
所以C正确,或者是物质溶解放出大量的热,使得气体膨胀,但是B中的物质溶解会吸热,
温度降低。A溶解温度没有变化,D不会反应,不能产生气体,所以三者均不会造成喷泉现
象。故选C.
考点:测定空气中氧气的百分含量的实验的知识
7 .( 1) NH 3 ( 2 )加热; ( 3) c ;( 4 ) 68g ;等于;不饱和溶液,不变;降温结晶;
NaCl AgNO3 AgCl NaNO3 ;
【解析】 试题分析:( 1)将气体 A 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蓝色,说明气体显碱性,初中化学 中的碱性气体只有氨气; ( 2)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故该步操作是 加热;( 3)碳酸氢钠属于钠盐,而钠盐都能溶于水,但碳酸氢钠的溶解性较小故可以析出;
专题八 溶液
1.牛牛同学设计了趣味实验装置(下图) ,其气密性良好。若要使 则 A 中加入的固体和液体可能是
B 中尖嘴导管有“喷泉”产生,
A.食盐和水 B.硝酸铵和水 C.镁和稀盐酸 D.铜和稀硫酸 2.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配制溶液时,搅拌可以增大固体溶质的溶解度 C.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D.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必须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 3.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后,试管中有晶体析出。加入的物质可能是下列中的
___① _____(填字母序号) 。
A.氢氧化钠固体 E.浓硫酸
B .生石灰固体
C .冰块 D .硝酸铵固体
11.( 5 分)下表是 KNO3 、 NaCl 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B、 t 1℃时,甲的溶解度为
20g ,则溶质为 20g,溶剂为 100g,所以此时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
20g :
( 20g+100g) =1:6 ,错误; C、 t 2℃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同,则此时甲、乙的两种饱和溶
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错误; D、甲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而乙物质溶解度
100g 溶解度
数等于 NaCl 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③ NH4Cl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将温
度为 t 1℃的 NH 4Cl 饱和溶液升温至 t 2℃,所得溶液为 t 2℃时的不饱和溶液,因为升高温度
时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都不变, 故此时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法; 在实验室中, 若要测定盐湖水的酸碱性强弱, 可以
使用 PH试纸,氯化钠通常采取海水晒盐的方法获得,其原因是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
化不大, 碳酸氢钠在生活中的一项用途: 焙制糕点的发酵粉; 治疗胃酸过或生产汽水饮料等
考点: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的概念
溶液的酸碱性
碳酸氢钠的性质和用途
虑水蒸发),溶液中不变的是
(填序号)。
A.溶剂的质量
B .溶液的质量 C .溶质的质量分数
D .以上都不变
(4)30℃时,当甲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乙时,若要提纯出较多的甲,应采取的方法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