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年秋季开学用《中学语文课本剧》选修课课程纲要

2015年秋季开学用《中学语文课本剧》选修课课程纲要

《中学语文课本剧》选修课课程纲要
(郑州市第五中学 理根生)
课程名称 《中学语文课本剧的编排与演出》
授课教师 理根生 教学材料 创编
课程类型 知识拓展(√) 职业技能( ) 兴趣特长(√) 社会实践( )
学习时限 18学时(总课时) 学分 1学分
授课对象 高一、高二学生
适用年级 高一、高二年级
课程简介
(500字
内)

课本剧或校园剧,集音乐、舞蹈、文学、美术等多门学科为一体,是依据
中学语文课本或学生校园生活为基础的艺术创作。从编到演,既可调动学生的
积极性,又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既可教会学生编写剧本,又可提高学生
的写作水平;既可通过表演与评论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又可陶冶学生
的情操、启迪智慧;既可有效地改进教学方式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又可激活
课堂气氛,繁荣校园文化等。课本剧编排演出活动,以强化学生知识,发展学
生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为目标。让学生通过深入探究文本,
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从人物语言、神态、动作中探究人物性格,并体会文中
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对知识的掌握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大
胆的想象,合理的探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让学生主动探究文
本,并思考如何生动、形象,更具创造性地演绎文本。剧本角色众多,通过小
组共同努力和配合完成,让学生在课本中合作探讨,发挥所长,培养了学生的
合作能力。让学生在人物语言、动作、神情等直观的表演中,掌握探究学习方
法,提升表演技能。
背景分析
(500字
内)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新世纪的高中语文课程面临着新的要求,
要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调整课程的内容和结构;要在追求高中教育共同价值
的同时,充分发挥语文课程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要使全体高中学生都获
得必须具有的语文素养,同时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探寻适合自己的发展方
向,给他们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高中学生学习语文的独特体验,语文课程
的独特功能,在课本剧的编演实践中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课本剧是一门集
综合性、实践性于一体的深受师生喜爱的戏剧形式,便于操作,意义重大。因
此,从多元角度围绕高中语文课本剧的意义进行深入挖掘、研究很重要。
新课程改革增强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增设的综合性学习,
着重强调学生的实践体验活动。课本剧或校园剧,集音乐、舞蹈、文学、美术
等多门学科为一体,从编到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会学生编写剧本,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通过表演与评论来提高学生的口语
交际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智慧;有效地改进教学方式达到良好的教学
效果,激活课堂气氛,繁荣校园文化等。作为重要的交际工具,高中语文课本
剧充分发挥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基本特点。在进一步提高学
生语文素养的同时,高中语文课本剧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
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再创造能力、表演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发展奠定基础。
课程目标
(一)课程总体目标: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深入了解文本,与作品进行深层次的交流,
进行体验式学习,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综合能力和审美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主动分享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学习舞台表演知识,了解舞台表演艺术。
(二)课程具体目标:
1.课堂教学方面,课本剧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可以个性化地
使用教材,在具体教学时不至于千篇一律。
2.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引领
深度学习。“以演促编,以演促评”,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语文
课堂充满活力,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3.丰富校园活动。学生通过编演课本剧或校园剧,进行课本剧比赛,参
加学校艺术节,极大地提高了戏剧鉴赏能力,活动组织能力,丰富校园文化。
利用课本剧活动的综合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培养交往沟通能力。
课程内容
全部课程共18课时,每课安排两课时,一个学期完成。
第一节 课本剧《剧本常识》 课时:2课时
第二节 课本剧《课本剧的编演》 课时:2课时
第三节 课本剧《雨巷》 课时:2课时
第四节 课本剧《烛之武退秦师》 课时:2课时
第五节 课本剧《荆轲刺秦王》 课时:2课时
第六节 课本剧《鸿门宴》 课时:2课时
第七节 课本剧《氓》 课时:2课时
第八节 课本剧《孔雀东南飞》 课时:2课时
第九节 课本剧《祝福》 课时:2课时
课程实施

(一)教学方法:讲解法、演示法、表演法。
(二)教学环境准备:地点设在多媒体教室或其他多功能教室,学生根据
要求带好所需物品,如:教材、道具、服装等。
(三)剧本编写原则:
1、民族性:体现民族特色,发扬民间优秀的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豪感。
2、时代性:体现时代精神,适应发展趋势,利用现代艺术资源。
3、趣味性:适应学生的身心特点,循序渐进,寓教于乐。
4、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其他:在整个活动中,学生学习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在舞台表
演中,首先引导学生对剧本深入揣摩,吃透角色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
进入角色,为表演做准备,然后试演,学生找出不足,师生评价,在深入剧本,
揣摩体会,反复练习,直至满意为止。
学习主题/
活动安排
(请列出
教学进度,
包括日期、
周次、内
容、实施要
求)

教学进度
日期 周次 内容主题 实施要求 课时
8月27日 第1周 主题1:《剧本常识》 讲座 1
9月3日 第2周 主题2: 课本剧赏析 讲座 1
9月9日 第3周 主题3:《课本剧的编写》 讲座 1
9月17日 第4周 主题4: 编写课本剧 讲座 1
9月24日 第5周 主题5:《雨巷》 编排 1
9月29日 第6周 主题6:《雨巷》 表演 1
10月8日 第7周 主题7:《烛之武退秦师》 编排 1
10月15日 第8周 主题8:《烛之武退秦师》 表演 1
10月22日 第9周 主题9:《荆轲刺秦王》 编排 1
10月29日 第10周 主题10:《荆轲刺秦王》 表演 1
11月5日 第11周 主题11:《鸿门宴》排 编排 1
11月12日 第12周 主题12:《鸿门宴》演 表演 1
11月19日 第13周 主题13:《氓》排 编排 1
11月26日 第14周 主题14:《氓》演 表演 1
12月3日 第15周 主题15:《孔雀东南飞》 编排 1
12月10日 第16周 主题16:《孔雀东南飞》 表演 1
12月17日 第17周 主题17:《祝福》排 编排 1
12月24日 第18周 主题18:《祝福》演 表演 1

课程评价
(一)评价的内容

1.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参与度,如学习兴趣、学习态度、
积极性、参与程度等。
2.结果评价:以汇报演出的形式进行展示,优秀作品录像,并利用教室
多媒体播放。
(二)评价的方式
采用学生自评、同伴互评、教师评价、观众评价的多维评价、多元评价和
评语的方式相结合。
(三)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取等级制,分为优秀、良好、一般三个等级。
主要采取学生自评、同伴互评、教师评价多元评价和评语的方式进行评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