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概论第6章语义-语用1-1材料

概论第6章语义-语用1-1材料

3、义素 词义的区别特征。
(三)词语的意义归类
1、单义与多义
(1)单义
一个词的意义只概括反映某一类现 实 现象。
(2)多义
一个词的意义概括反映有联系的 几 类现实现象。
◎ 多义词的几种意义
① 本义和派生义(历时的)
I、 本义(原始义) 有文献记载的最初的意义。
II、 派生义
A、含义 由本义衍生出来的意义。其基础是
3、义素分析的意义
(1)以少驭繁,使词义的解释简洁明了。
(2)明确词与词之间的关系, 明确词语 的 搭配与组合条件,可以解释句法歧义现象。
(3)为词义分析的形式化和精密化提供 科 学的新方法,为计算机更好地处理自然语言展 示新前景。
4、义素分析的局限 (1)主观性强 (2)易片面。
5、三种词类的义素结构模式:
夹在中间的
{掏} = [人 手
物体的
东西、 东
东西、 东西、
(三) 语义场
1、含义 是由意义上有共同特征的一组词形成的。
2、特点 (1)层次性 (2)系统性 (3)民族性
母场


子场1(母场) 子场2(母场)
↙ ↙↘ ↘
子场1 子场 2 子场3 子场4
﹍﹍
汉语颜色词语义场:
汉语颜色词
↙↘
冷色
暖色
一般是一组形容词共有的义素。
例:热、温、凉、冷
{热} = [物体或气候、相当、高、温度]
{温} = [物体或气候、比较、高、温度]
{凉} = [物体或气候、比较、低、温度]
{冷} = [物体或气候、相当、低、温度]
AG1
AS1 AS2 AG3
范围
性质状态 性状类别
(3)动词义位的义素结构模式
{动词义位} = [VS1 + VS2 + VS3 .. .. + VG1 + VG2 + VG3 ]
(1)名词义位的义素结构模式
{名词义位} = [NS1 + NS2 + NS3 .. .. + NG]
NS:名词的属性。 NG:名物义的上位义素,即共性义素,一般
有一个。可放在最后或最前。
生日、寿辰、诞辰
结构式:
{生日}=[出生的日子、人活着、无尊庄重色彩]
{寿辰}=[出生的日子、人活着、有尊庄重色彩]
(1)表格式
义素 义位
哥哥
姐姐 弟弟 妹妹
男性
+ _ + _
年长 同胞关系
+
+
+
+
_
+
_
+
(2)结构式 {哥哥} = [男性、年长、同胞] {姐姐} = [女性、年长、同胞] {弟弟} = [男性、年幼、同胞] {妹妹} = [女性、年幼、同胞] 或: {哥哥} = [+男性、+年长、+同胞] {姐姐} = [-男性、+年长、+同胞] {弟弟} = [+男性、-年长、+同胞] {妹妹} = [-男性、-年长、+同胞]










3、语义场的作用
(1)是确定义素的依据; (2)可以揭示词语搭配与组合的关系; (3)可以揭示词义的普遍性与民族性的特点。
四 句义 (一) 句义的构成 1、含义 一般所指 —— 句子的意义。 语义学所指 —— 句子的语义结构关系意义。
2、构成
宽泛的角度 —— (1)词语本身的意义及其搭配意义。 (2)句子成分间的关系意义。 (3)句子的用途、语气意义。
同义词间的区别 ① 理性意义上的差异 ② 附加色彩意义上的差异
(2)反义 意义相互矛盾和对立的词。
类别 ① 绝对反义词
② 相对反义词
反义词间的关系 ① 单义相对,一对一。 ② 多义相对,一对多。
三 义素分析与语义场
(一) 义素分析
1、义素 通过比较分析一组组相关词语的义位
而得到的词义的区别特征, 是最小的语义 构成成分。
2、义素分析(成分分析法)
(1)含义
将一个意义进一步分解为更小的语义 对立成分。
(2)义素分析方法、步骤与描写形式
① 分析方法、步骤
I 确定分析对象(语义场)。 II 运用对比法,提取共同的语义特 征和 对立的语义特征。 III 通过是(+)否(-)手段,列出 表 格(矩阵图)或结构式。
亲属场:哥哥、姐姐、弟弟、妹妹
代表 ◎ 结构语义学
[英]乌尔曼(Stephen Ulman) 义素分析 20世纪60年代
◎ 格语法(Case Grammar) 动词和名词的语义关系 菲尔默(Fillmore) 《论格》(1968) 题元理论 / 配价理论
二 词义
(一)词义的性质、特点与构成
1、词义的性质
词的词汇意义,与语音形式结合起来 的 人们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反映及其主观评 价。
{诞辰}=[出生的日子、人已逝、有尊庄重色彩]
NG共性
NS 属性
(2)形容词义位的义素结构模式
{义位} = [AS1+AS2+AS3.. .. +AG1+AG2+AG3]
AS:性质状态的特征。 AG1:形容词义位适用的范围,指明所修饰的人
或事物。 AG2:形容词描写的动作行为。 AG3:形容词义位划分的性质、状态方面的类别。
VS:动作行为方式,如时间、处所、原因等。 VG1:动作行为的发出者和施行者。 VG2:动作行为的承受者,并非每个动词都有。 VG3:动作行为的类别,如“移/静”、“分/
合”
例:
{拾} = [人 手 取]
地上的
{捞} = [人 手 西、取]
水里
(手、工具) (其他、液体里)
{抽} = [人 手 取]
第六章 语义—语用
◆ 要目:
第一节 语义 第二节 语用
第一节 语义
要目:
一 语义与语义学 二 词义 三 义素分析与语义场 四 句义
第一节 语 义
一 语义与语义学
(一)语义
语言所表达的意义,主要包括词义 和 句义。
(二)语义的特点
(1)概括性 (2)模糊性 (3)民族性
(Hale Waihona Puke )语义学研究语义的学科。2、词义的基本特点
(1)概括性 (2)模糊性 (3)民族性 (4)地域性
3、词义的构成
(1)理性意义
词义的核心部分,是以客观现实为 基础的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反映。
(2)附加色彩意义 ① 形象色彩义 ② 感情色彩义 ③ 语体色彩义
(二)词义的单位层级
1、义位 有意义的词语项。
2、义项 具体词语的各个意义项。
事物 之间的联系所体现的共同特征。
B 派生的方式 a 隐喻(比喻)
两个意义所反映的现实现象的相似性。 b 换喻 (借代)
两个意义所反映的现实现象的关联性。
② 基本义(共时的) 词在共时层面上最常用的意义。
2、同义和反义
(1)同义 声音不同而理性意义相同或基本相同
的 词。
类别 ① 等义词
② 近义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