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问题与可持续性发展
题1:
“低碳”“包容性增长”成为2011年中国“十二五”规划的主题词之一,减少能源消耗和
污染,倡导绿色生活成为世人共识。“低碳”针对的现象不包括 ( )
A.工业革命→煤 B.第二次工业革命→石油
C.现代交通→汽车 D.当代航天→太阳能
题2:
当今世界,石油市场价格的涨跌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心。近代推动石油开采业发展和石油化学
工业产生的主要发明是( )
A.蒸汽机 B.发电机 C.内燃机 D.火车
题3:
19世纪,一位到英国旅游的加拿大人面对煤燃烧造成的遮天蔽日的烟雾,感觉到与她家乡
那种“单调的纯净”不同,这种舒服的烟雾“为空气增加了一种可靠性和营养,让你似乎能
感觉到肺在咀嚼它”。这种感受的产生主要反映了她( )
A.对英国环境污染的漠不关心 B.对化学和医学知识茫然无知
C.为本国的空气纯净深感自豪 D.为工业文明到来而兴奋不已
题4:
东西方文明的转型与冲突,引起了社会的巨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人类从渔猎采集文明向农耕文明转
型,标志性的技术突破是青铜器和铁器的出现。经过春秋战国的演变,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
型,即“铁制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的中国传统文明成型。明
清时期,中国传统文明走向衰落,到近代出现了工业文明。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经济模式的演进过程。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中国政治、经济和思想方面的基本特征。
材料二 1500~1763年,欧洲突飞猛进,迅速上升到世界经济首位。这一时期西方文明出
现新的转型。后来,欧洲发明了蒸汽机,并因此牵动了工业革命。又经过几百年的对外战争,
欧洲作为世界创业者,得到大部分利益而损害了其他地区,逐步建立起了以自由企业为中心
的自由民主政体。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500~1763年间欧洲经济迅速增长的因素有哪些?依据材料指出此
后欧洲在政治、经济领域产生的重大变化。
材料三 光绪年间的黄浦江畔,房屋多为西式,轩敞华丽,有高至六、七层者,钟楼矗立,
烟囱如林,入夜则灯火辉煌,明如白昼。„„大厦商铺、中西邮局、洋行、海关、银行、电
报局、丝厂、船坞、轮船公司皆在焉。„„这里修建了许多教堂,在众多的外国领事馆的小
教堂,都有钟楼和高耸的十字架。还有一些以营利为目的“蕃菜馆”“面包房”“咖啡店”
出现,许多身着西装的中国人在此出入。
——李维清编《上海乡土志》
(4)根据材料,概括上海在社会生活方面向近代转型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上
海社会生活较早转型的原因
题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直到18世纪初,人类主要使用水力和木材等可再生能源,但这时英国一些冶铁炉
因为木炭短缺而不得不停产。工业革命初期,水力比煤炭更为廉价,许多英国纺织厂仍然依
靠水力;由于煤炭运输成本较高,一些新工业企业不得不建在煤田附近。
(1)结合材料和所学,指出1830年后英国煤产量增长趋势与此前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 我要求你们问问你们的父母,请他们描述一下他们记事里的国家是什么模样;他们
会告诉你们那时的贫穷程度已超出了他们的想像;住的是茅屋,土地贫瘠„„连人畜糊口都
不能保证。
将这幅图画与我们国家现在的模样比较一下:工人的工资翻了一番;住的是舒适的新房;
土地、道路和其他环境都有了令人满意的快速提高。这种令人愉悦的改变源于何时?缘于何
故?你们首先得和我一样承认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工业是这一大好变化的源头。人不分贵
贱,通过大家长期持续的辛勤奋斗,我国的面貌焕然一新;建筑物、土地、道路,甚至居民
的行为举止(个别不雅的例外),这一切都引起了以前未听说过我国的国家的注意和惊羡。
——[美]托马斯·K·麦格劳《现代资本主义——三次工业革命中的成功者》
材料三 随着工业革命的起步,以乡村为中心的传统农业社会逐渐解体,传统价值也开始被
打破。无情的市场竞争和无穷的欲望,打破了悠闲和“社会照顾个人”的传统观念。到十七、
十八世纪之交,经济繁荣所滋长的享乐主义,使无论国教或者清教都无法维持社会的伦理秩
序,甚至宗教信仰本身也被怀疑。
工人的处境最糟:工业革命中心曼彻斯特浓烟滚滚,污水横流,方圆几英里草木不生。
纺织厂女工每天干活12-16小时,平均寿命17岁。„„工人居住在肮脏的棚户区和墙上流
着水的地下室里,热病蔓延,贫困和缺乏教育使他们变得自暴自弃,愚昧粗野,酗酒成了唯
一的精神安慰。在不到100万人口的伦敦,有小偷1万,妓女5万,白天乞丐成群,晚上则
明火执仗地抢劫。
——黄正华《世界现代化进程十五讲》
请回答:
(2)对于工业化有人认为是福,有人认为是祸,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工
业化(工业革命影响)的认识?
材料四 20世纪80年以来,我国有些学者提出“现代化史观”。主张“从宏观历史学的角
度,把现代化作为一个全球性大转变的过程,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大过
程,进行整体性研究,涉及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
(3)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19世纪40—60年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课后练习详解
题1:
答案:D
解析:紧扣“低碳环保”内涵思考,太阳能属于绿色新能源,不可能成为“低碳”针对的目
标。
题2:
答案:C
解析:内燃机的发明,促进了汽车、飞机等新交通工具的出现和原有蒸汽动力的革新,对石
油的需求量不断增长,石油也成为近代最主要的能源之一。
题3:
答案:D
解析:面对工业革命给英国带来的环境污染,仍然让你似乎能感觉到肺在咀嚼它,这样鲜明
的反差,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为到来的工业文明欢呼。
题4:
答案:
(1)过程:由渔猎采集文明到农耕文明再到工业文明。
(2)基本特征:政治上,君主专制日益强化达到顶峰,封建统治渐趋衰落;经济上,小农经
济占主导地位,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思想上,以理学为主体的
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出现了反对君主专制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
(3)因素: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的殖民扩张,促进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世界市场开始形
成;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打击了封建势力。
变化:政治上,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自由民主政体形成;经济上,工业革命的兴起与
扩展。
(4)表现:出现西式建筑;近代邮电事业发展;外来宗教的传播;西餐、西式服装成为时尚。
原因:上海是鸦片战争后第一批开放的口岸,较早受西方文明的冲击;近代的生产方式
产生较早,带动生活方式的变化;近代科学技术的传入;地处沿海地区,易受西
方风尚的影响。(或有其他要点,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解析:
第(1)问,由材料一中的“从渔猎采集文明向农耕文明转型„„到近代出现了工业文明”这
一信息即可回答;第(2)问属于基础知识;第(3)问,前一问是要回答工业革命前的资本主义
发展的原因,联系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等知识回答。后一问,
由材料二中的“牵动了工业革命„„逐步建立起了以自由企业为中心的自由民主政体”等
信息回答“变化”;第(4)问,要准确而全面地提取材料三中的信息,再从上海的区位因素、
最早开放、最早接触西方先进事物、较早产生资本主义等角度回答“原因”。
题5:
答案:
(1)变化:英国媒炭产量在1830年之后加速增长。
原因:英国木材等传统能源供应日趋紧张;工业革命的发展加大了能源的需求;铁路
等现代运输条件的改善降低了运煤成本,使得煤在工业中的大规模使用成为可
能。
(2)认识:工业革命带来了社会巨大进步,但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社会进步:进入蒸汽时代;工厂制度建立;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加快;
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进程;世界各地联系密切。(任答三点即可,言之成理同样得分)
负面影响:传统价值观消解和信仰危机;享乐主义盛行;环境污染严重;贫富极度悬
殊,工人相对贫困;引发众多社会问题。(任答两点即可,言之成理同样得分)
(3)经济: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企业的兴办标志着中国近代企业的诞生;
民族工业开始出现。(以上三点任答出其中的两点即可)
政治: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逐渐加深;产生了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闭
关锁国”状态被打破,国门被迫打开。思想文化: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和“中体西用”的思想。
解析:
(1)第一小问考查的是对英国工业革命的理解,根据图示直接概括即可;第二小问可以根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工业革命发展的不同阶段能源的变化需求作答(木材等传统能源——
煤)。
(2)此题考查的是对工业化的评价,切记要从两方面作答。即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积极
方面可以从有利于社会进步、城市化、人民生活水平、世界联系等方面作答,消极作用可从
阶级矛盾、环境污染、贫富悬殊等方面作答。
(3)要注意分析影响要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