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肌电图规范培训
临床神经电生理诊断技术 肌电图在神经—肌肉疾病 诊断中的应用
温州医学院附属一院 邵蓓
一、 概述
肌电图是临床电生理诊断技术之一 是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的延伸 是诊断神经肌肉病及神经肌肉结头病变的客 观检测手段 是分子生物学、基因检测、影像学所不能替 代的检查方法 我国肌电图的杰出贡献者: 汤晓芙 康德瑄 沈定国
(3)重收缩:急性期MUAP减少
(4)NCV:正常,肌萎缩加重,动作
电位波幅减少
二、神经根的病变
颈神经根病变
NCS :可出现CAMP波幅降低或MCV轻度减慢 取决受损的严重性,SCV和SNAP波幅正常 针电极肌电图: 可见自发电位,在受损早期大力收缩时 可出现混合相或单纯相: 由于神经修复可出现高波幅长时限的运动单位 电位
瞬目反射:
刺激眶上神经可以由眼轮匝肌上诱发出 R1、R2两个反射波 R1—刺激同侧出现,经过脑干三叉神经核和面神经核 R2—刺激一侧,双侧出现,经过多个突触的电位 通过一条较长的脑桥和延髓路线而产生(Ⅴ、Ⅶ)
观察指标:R1、R2、R2’波潜伏期,双侧潜伏期及波幅 异常判断:潜伏期延长、双侧潜伏期差值增加、未引出
异常:
插入延长: 干扰电位群延长,诱发出正向波 持续数秒或数分钟,神经损伤 10—14天后出现 插入减少: 肌纤维数量减少,严重肌萎缩 肌纤维化
肌强直发放:
1) 肌强直是在自主收缩之后
或者是在受到电或机械刺激后肌肉的 不自主强直收缩。 出现节律性电位发放 ,声音象轰炸机俯冲或减 速的摩托车发出的声音 见于: 萎缩性的强直、先天性肌强直、 副肌强直 、 高钾型周期性瘫痪
3 募集型运动单位电位
重收缩
用力收缩发放的MU数量和 MU发放的频率 神经源性损害: 单纯相,MUAP 减少 <25%仍可干扰相 肌源性损害: 病理干扰相(低波幅)
干扰相
单纯相
病理干扰相
单纤维肌电图
记录肌肉兴奋时不同肌纤维细胞外的动作电位
测定:
颤抖---同一运动单位不同肌纤维的电位间隔
密度---电极记录范围内单纤维动作电位的数目 • 颤抖:jitter是由神经肌肉接头的传递时间的差异 所致,它主要反映神经肌接头的传递功能 • 肌纤维的密度反映轴突侧枝芽生,是神经再支配的 测量指标
*在安静状态下可见异常自发电位
(纤颤电位、正锐波、束颤电位及CRRD电位等)
*轻度收缩时可见高波幅、宽时限
多相波百分比增多的MUAP
*肌肉大力收缩募集电位表现为高波幅的混合
相或单纯相
一、脊髓灰质炎
(1)静息电位:早期无失神经,2—3周
后轴突退行变出现纤颤
(2)MUAP:3—6月出现再生神经
MUAP变大,比临床广泛
c
MCV
b 远端潜伏期 a
DML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SCV
多数测试:刺激手指,足趾的末梢神经 近端收集----顺行性 远端收集----逆行性 SCV:刺激点到记录点的距离除以潜伏期 (SCV=s/t) 波幅:与刺激强度有关
颈神经根损害—感觉动作电位正常 臂丛或周围神经受损—波幅减小
SCV
=S ab /Tac
波幅分布不是常态的, 用正常平均值的一半作为波幅正常范围低限
波幅:
峰—峰值 脱髓鞘--波幅保持在50%以上 MCV<50% 脊髓前角受损—MCV下降70% 波幅下降<10% 周围神经损害—MCV下降<60%(正常值) 波幅不变 常规选用:尺、正中、桡、腋神经 腓总、胫、股神经
MCV =Sbc /Tac-ab
d
SCV cd
c
b
SCV bc
a SCV ab
临床意义: MCV、SCV减慢—髓鞘损害 波幅降低—轴索损害
影响因素
温度:室温21--25℃ 温度在29--38℃之间 每上升一度, SCV可升2.4m/s 每下降一度, SCV下降5% 不同神经、不同节段的差异 下肢较上肢慢7—10m/s 年龄:足月婴儿是成年人的一半 3—5岁发育至成人 30—40岁开始减慢,>60岁减少10m/s 常规测定正中、尺、桡、腓肠、胫后神经
受刺激时各种电特性的一门技术
肌电图
1、定义:
EMG
狭义 :肌电图通常指运用常规同芯圆针电 极,记录肌肉静息和随意收缩的各种电特 性。 针电极插入肌肉后记录的电活动
静息电位
轻收缩运动单 位电位
重收缩运动单 位电位
同心圆针
广义
肌电图 神经传导速度(NCS) 重复神经电刺激 (重频刺激 F波反射 H波反射 瞬目反射 海绵体肌反射 单纤维肌电图 运动单位计数 巨肌电图 RNS)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肌电图和临床神经生理学组
为了更加规范肌电图的操作 、结合国内的具体情况
制定了简单的、便于操作的肌电图规范化检测和
临床应用,并经过多次讨论达成共识
仅供参考,希望能在操作过程中不断更新和补充新
的内容
《肌电图规范化检测和临床应用共识》
第一部分 概论
肌电图是记录肌肉静息、随意收缩及周围神经
肌电图检查适应症
前角细胞及其以下
前角细胞
神经根 神 经丛
周围神经 肌肉病变
神经肌肉接头
肉毒毒素治疗定位
安全性和注意事项
1 必须使用三相电源插座和插头供电,并保证插座的 地线完整 2 遵守仪器使用的安全要求
3 不要将刺激电极置于心脏区域;刺激、记录电极和 地线应置于肢体同一侧,以减少通过躯体的泄露电 流
肌电图检查的临床意义
临床下病灶或易被 忽略(MND/肥胖) 神经源性损害、肌源性 损害及神经肌肉接头
病变节段的定位 诊断(H-s1)
病变的程度和病变的 分布
对检查者的要求
1、熟悉神经解剖学 2、进行详细的神经系统体检 3、查前解释 避免精神紧张 电刺激的不适感 疼痛 EMG之前常规NSC
F波反射:
由1%--5%逆行兴奋的运动神经元发放原理: F波:超强电刺激在神经干M波后的一个晚成分
由运动神经回返放电引起
取10—20波的平均值 出现率为80—100% 观察指标 :最短潜伏期、最长潜伏期、平均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期 F波出现率、F波传导速度 异常判断标准:潜伏期延长、速度减慢、出现率降低 波形消失 提示周围神经近端病变
海绵体肌反射
BCR、ICR
男性:刺激阴茎背神经,冲动经骶髓引起 球海绵体肌,坐骨海绵体肌收缩 通过测量 BCR、ICR潜伏期,波幅 测定骶髓反射弧的传入和传出 女性:刺激阴部神经 球海绵体肌记录
海绵体肌反射
BCR、ICR
男性BCR :刺激阴茎背神经,冲动经骶髓引起 球海绵体肌, 男性ICR :刺激阴茎背神经,冲动经骶髓引起 坐骨海绵体肌收缩 女性BCR :刺激阴部神经 球海绵体肌记录 通过测量 BCR、ICR潜伏期,波幅 测定骶髓反射弧的传入和传出
4 神经传导速度测定
皮肤的温度 常用电极的种类
NCS
30-32 度之间 盘状表面电极 、环指电极
同芯针电极----MCV 单针电极----SCV
电极的位置
刺激电极、记录电极、地线
刺激强度和时限
运动传导的测定 感觉传导的测定
异常NCS的判断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MCV
刺激器,正负相隔 2—3Cm,负极臵于神 经的远端, 超强刺激增加20%--30% 测定运动纤维上的两个点 两点距离除以两点潜伏之差,以m/s表示 传导速度正常值可以用平均值加 2.5 SD
正常BCR
异常BCR 潜伏期延长,出现率降低
常见疾病的临床应用
一 脊髓前角病变
1 运动神经元病 (ALS)
(1) 静息电位:纤颤,插入延长,束颤检出,不如临床高 (2)MUAP: 时限宽,波幅增大 如病程长,出现巨大电位,并非前角病变所特有 前根、周围神经损害、慢性期神经纤维芽生使 MUAP增大 (3)重收缩: 募集很差,波幅高,单纯相或混合相 (4)NCV: SCV多为正常,MCV轻微减慢 肌肉动作电位降低
4 对于意识障碍或存在感觉障碍的患者,要特别注意 避免意外损伤
安全性和注意事项
5 测定过程中不应让患者接触肌电图设备外壳 或面板 6 对于存在出血倾向的患者应仔细评估检查的 利弊 7 对于安装有心脏起搏器的患者,不应进行 NCS
8 已体内植入了心律转复设备或除颤器时,应 询心脏专科医生(刺激器》15cm,电流《0.2ms)
(2) 波幅
运动单位电位的电压,用μV表示 神经源性损害:波幅升高
肌源性损害:波幅降低
相数
双相、三相占多数
>4相, <20相为多相
反映MUP放电的离散不同步
肌电图测定鉴别
神经源性与肌源性损害 与肌肉活检符合率达90% 个别失神经的早期所支配的肌纤维只有 少数几条 故MUAP多相,时限短,波幅低 或只有部分分支坏变
三叉神经受损:两侧R2 PL延长 面神经受损:受损侧R2 PL延长
重复神经电刺激
(重频试验,RNS)
超强重复刺激神经干在相应肌肉 记录反复肌肉动作电位 是检测神经肌肉接头功能的重要手段 常用神经:尺神经,腋神经,面神经 低频刺激:1—5次/秒,4—6波/1波 波幅下降< 15—20% 高频刺激:20—30次/秒,递增< 40% 重症肌无力:低频递减>15% 肌无力综合征:低频递减>15%,高频递增>100%
2 运动单位动作电位
MUAP (肌肉做轻收缩诱发的电位)
(1) 时限: 从电位起点至终点,以ms表示 时间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最可靠,最有用的数据
2 运动单位动作电位
神经源性损害: 时限变宽 存活的MU经过芽生 形成的MU
MUAP
(肌肉做轻收缩诱发的电位) 肌源性损害: 时限变窄 肌纤维数量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