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政史一1.从总体上讲,传统中国治国之道的核心是()AA.以德治国B.以法治国C.以理治国D.以仁治国2.西周时期,掌管籍田和农业生产的政务官是()CA.司寇B.司空C,司徒 D.司马3.魏晋南北朝时,南方各政权在蛮族地区建立的带有内部自治性质的地方行政体制是()A.王国B.侨郡县C.安抚州D.左郡县4.隋唐时,九寺中主管外交事务的是()DA.太仆寺B.大理寺C.光禄寺D.鸿胪寺5.唐初依汉朝管理西域都护之例,为协调与少数民族的关系.管理各归附少数民族而设立的行政机构是()BA.路B.都护府C,左部县D,羁糜府州6.五代时期各政权中枢机构中掌握军政两方面决策大权,和皇帝共同决策,变拥有军务方面执行权的机构()DA.三司使B.中书门下C.尚书省D枢密院8.宋朝主持一路军务的机构是()BA.提点刑狱司B.经略安抚司C.提举常平司D.转运使司9.辽朝统治者为统治契丹和其他游牧民族而建立的一种特殊制度是()BA.南面官制B.北面官制C.勃计烈制D.三省制度10.元朝中央总量政务的部门是()BA.枢密院B.宣政院C.通政院D.中书省11.明正统初年,因皇帝年幼,太黄太后委全权于内阁,由专职间臣对奏章提出处理意见,称为()BA.批红B.票拟C.奉召D.制留12.明朝中央政府最主要的职能部门是()BA.司礼部B.六部C.五军都督府D.大理寺13.清朝的回避制度规定,处理某省业务的机构中不能有本省籍的官员,这种回避方式称为()AA.职务回避B.亲族回避C.地区回避D.血缘回避14.根据南京国民政府1937年颁布的《公务员任用法》,由国名党中政会选任的是()AA.委任官B.特任官C.荐任官D.简任官15.解放战争时期,各大解放区人民政府的行政决策机关是()C16.南京临时政府与传统封建王朝相比,在行政监督方面最大的区别是创建了()AA.议会监督制B.司法院制C.分权制衡制D.检察院制17.北洋军阀政府的最高审判机关是()CA.平政院B.肃政厅C.大理院D.总检察厅18.根据官员职务性质的任用方式的不同,南京国民政府将所有官员分为()CA.特任官和委任官B.简任官和荐任官C.政务官和事务官D.文官和武官19.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的最高行政机关是()BA.国名党中政会B.行政院C.立法院D.考试院20抗战期间,国民政府行政体制的最大变化是为适应抗战和巩固统治的需要而设立()AA.国防最高委员会B.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C.国名党中央政治会议D.国民大会、21.国名政府在“行宪国大”后,重新设立五院,其中行驶最高司法权的是()BA.行政院B.司法院C.立法院D.最高人民法院22.苏区省、县、区的最高政权机关是() BA.省、县、区苏维埃B. 省、县、区苏维埃代表大会C省、县、区苏维埃的执行委员会D. 省、县、区执行委员会主席团23.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人民委员会和地方各级苏维埃执行委员会均实行()CA.行政三联制B.首长负责制C.合议制D.独任制24.抗日根据地推行政务的枢纽是()BA.县政府B.区公署C.乡政府D.村政府25.解放战争时期,各大解放区人民政府的行政决策机关是()DA.军管会B.各界代表会C.临时参议会D.政府委员会26.军事民主制时期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大体由以下哪几种权力机关进行管理()ABDA.军事首长B.部落西长议事会C.部落联盟D.人民大会E.四岳会议27.宋朝路一级行政层级实行分权制管理方式,分别设置了互不统属、互相制约的各大监司,它们是()ABCEA.经略安抚司B.转运使司C.提点刑狱司D.承宣布政使司E.提举常平司28.清朝议政的会议形式有()ABDA.议政王大臣会议B.九卿议C.便殿议政D.阁议E.临时朝议29.1884年和1885年,为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和管理,晚晴政府在下列哪些地区设立了省()CDA.西藏B.蒙古C.新疆D.台湾E.盛京30.1948年,“行宪国大”后,南京政府中央五院中院的产生不需要总统31.郡县制:产生于春秋时期,是一种与中央集权制相适应的地方行政体制。
县是由兼并来的土地和灭亡的小国改设而成的,是由君主直接控制的直属地方行政区域。
郡主要设置在新得到的边地,地位比县要低。
32.三公宰县制:汉成帝时,改丞相为大司徒、太尉为大司马、御史大夫为大司空,以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为三公官,三公共同担任相职,分别直接对皇帝负责。
这种制度被称为三公宰相制。
33.内外服制:内外服制是一种二元统治体制,即将统治区分为内服和外服两大部分,分别采取不同的统治方法和组织形式。
内服指商王直接统治的区域,即王幾所在地。
外服指诸侯国统治的区域,其范围有王幾向四面八方延伸。
34.北面官制:是辽朝统治者为统治契丹和其他牧民族而建立的一种特殊制度。
担任北面官的一般均是契丹贵族,主要是宗室和外戚。
35.百日维新:在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的双重威胁下,加之日本改革成功的影响,光绪皇帝决定采纳康有为等维新派的改革建议,推行变法运动。
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
从6月11日到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共103天,史称“百日维新”.36.简述奴隶制时代行政管理的特色。
1.神权政治色彩浓重;2.等级君主制的国家及结构;3.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家”为模式组建的“家天下”王朝;4.原始民主遗风的残留.37.简述辽朝行政决策中存在氏族制度残余的表现。
1.各部落莤长拥有相当大的权力,朝廷在决策时不得不考虑他们的意见。
2.母权制的遗留。
皇(太)后在辽朝具有异乎寻常的尊崇地位,她们常参加军国大事的决策执行。
38.简述军机处的工作内容。
1.参与官员奏折的处理。
2.撰拟皇帝谕旨。
3.参与人事决策。
39.简述清末行政官员任用制度改革的具体措施1.停止捐纳2.裁汰书吏3.职官分级40.简述苏区主管部门的监督形式1.由中央政府发布命令,规定统一的时间和要求,各自进行自上而下的工作检查。
2.上级领导机关的主要负责人深入基层,实地检查和指导下级政府的工作。
3.下级行政机关按时向上级领导机关报告工作。
41.试述宋朝行政监察制度的改革。
1.台谏趋于合一宋朝以前的御史、谏官职责分明,御史的任务是监察百官,掌握弹劾权;谏官的职责则是批评君主,掌握谏挣言事权。
宋朝开始出现台谏合一趋势,宋真宗时设言事御史,神宗改制后谏官可以行使御史的弹劾百官之权,哲宗时规定台谏官同时上殿,台谏官职责开始混杂,到南宋时台谏合为一体。
2.赋予台谏官以特权隋唐时期,台谏官员多由宰相推荐,致使监察官员对宰执监察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从庆历年间开始,不再用现任宰相推荐者为台谏官,后又取消了执政者亲属担任台谏官的资格,至北宋末年形成定制。
台谏官由此脱离了相权的控制,成为皇帝加强专制权力的工具,其权力得到强化。
3.轻重相制,交叉监督宋朝不仅加强了对各级官吏的监察,而且还加强了对监察人员本身的监察,形成轻重相制,交叉监督的格局。
42.试述战后南京政府行政执行的困难战后,由于时局的动荡,南京政府的行政执行遇到了一系列困难:1.领导班子不力,从1948年6月组成的“行宪”后的首届行政院,到1949年9月南京政府垮台,行政院的领导班子在16个月中更迭了4次。
如此频繁的更迭,难以保证行政决策有效执行。
2.系统逆乱,行政机关的相互配合与协调是完成行政任务的组织保证。
但是,战后南京各职能部门各自为政,互不相谋,权责不明,有利相争,遇事推诿,形成无政府状态。
3.指挥失灵。
南京政府后期,随着军事,政治经济危机的日益加深,中央政府的行政命令已经失去了应有的权威,出现了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各行其是,各自为政的混乱局面。
43.原始社会末期军事民主制时期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最高权力机关是()AA.人民大会B.莤长议事会C.军事首长D.部落长老会中国行政史二1.世卿世禄:是指下级贵族到上级国君朝廷世代为官的制度。
世卿是指到王室充当卿世或到公室充当卿的那一部分具有官僚身份的贵族,他父子之间官职世袭。
世禄是指这些贵族一方面在朝为官,另一方面仍是其封国的封君享有原有爵位和采邑作为其体禄,并世代享用。
2.两府三司制:由皇权不断发展,相权则进一步遭到削弱。
中书门下与枢密院分掌文、武,称为“两府”;另设独立执掌全国财政的三司使,又称“计相”故一般将宋朝中央行政体制称为两府三司制。
3.猛安谋克制:是军事编制,生产单位和地方行政机构三位一体的封建化基层组织。
金朝在女真族聚居区,设猛安谋克作为相当于州、县的两级地方行政单位,与州、县形成互不统属的两个系统。
金太祖时,以三百史为一谋克,十谋克为一猛安。
4.弼德院:是清政府在成立“责任内阁”时,仿照英、日枢密院而设立的机构,它可作为皇帝的咨询机构,并用以制约内阁。
5.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省政府的派出机关,是适应国民党部署反共内战的需要而设立的。
它与孙中山在《建国大纲》中所提出的地方政府是背道而驰的。
单从行政管理角度看,专员制度在沟通省县之间联系、整顿吏治、绥靖地方及提高行政效率方面是起了作用的。
6.与中国奴隶社会相比,中国封建社会行政管理具有哪些特点a.形成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体制b.神权政治色彩有所淡化c.行政法制逐步建立7.简述抗日民主政权行政管理的经验。
a.正确处理党政关系,充分发挥政权机关的积极性b。
按照“三三制”原则组成行政机关,吸收各阶层行政事务的管理c.实行民主决策,重视征询和采纳各方面人士的意见和建议。
d.实行精兵简政和逐级负责制,提高工作效率。
、e.建立相对完善的监督体系f.严格干部标准,加强干部的教育培训和考核奖惩,干部的福利待遇以不高于熟练劳动者的所得收入和以俸养廉为原则。
7.简述苏区行政监督的主要形式苏区各级政府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起来的,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和监督,是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
此外,各级行政机关还必须接受四个方面的监督(1)人民群众的监督(2)工农检查机关的监督(3)主管部门的监督(4)审计监督8.简述南京临时政府对前清的文书制度所作出的改革措施(1)简化文书种类,统一公文程式(2)规范公文处理程序,加速公文处理。
(3)革除封建称谓,使用公元纪年。
9.简述抗战期间国民政府行政决策体系的机构(1)决策的权力中心—国防最高委员会(2)决策的技术系统—中央设计局(3)决策的参谋系统—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10.试试中国封建行政体制发展中的稳定因素(1)中国封建社会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官员管理制度。
这是中央集权体制得以延续和在遭到破坏后得以再生的组织保证。
中国封建社会官员管理制度与中央集权管理体制的需要相适应,既控制官员本身,又为专制统治服务,封建统治者以此来调节封建社会各阶级、阶层的矛盾,弱化社会内部的摩擦,使官僚队伍按封建统治的要求形成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