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对教学提出了新要求
高中新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最终要由我们来实施。
如何实施教学,成为我们每一位高中教师面临的任务。
有的教师在初读了高中课程标准后说,与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相比,高中新课程发生了“颠覆性变化”,真不知今后高中的课该怎样上了。
这是个别高中教师的感觉吗?对实验区高中教师的调查表明,已经站在高中新课程大门口的教师们,对于即将面临的“上课”,是欣喜与顾虑交织在一起。
顾虑一:教学的新理念有了,在教学实践中能否转化为‘可操作’的‘现实’ ?
任何教育行为都是以教学理念为指导,教学理念支配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教学行为的内在依据。
教师掌握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是高中新课程有效实施的必要前提。
教育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最终要靠教师自己。
顾虑二:面向全体学生是否意味着降低教学水准?
面向全体学生并不意味着降低高中生物教学水准。
生物学课程标准是所有健全学生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或者说是最低要求。
《标准》着眼于这个基本要求的同时,课程和教学内容的要求是放开的,没有规定上限。
在教育资源丰富的地区,师资力量雄厚的学校,生物学教师在保证标准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增加学习内容,提高教学要求。
要求:一是精心设计问题,让每位学生都有事可做;二是课堂提问及练习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全面性;三是努力改革教学方法,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四是布置给学生的作业要根据难易程度分级编组。
顾虑三:在高中新课程中,教学方式将如何变化?传统的讲授还有没有用武之地? 热热闹闹的课堂教学就是好课吗?
在高中生物学教学活动中,探究性学习是学生的重要学习方式,在主题教学中应尽量设置情境、激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这有利于三重教学目标的实现。
但探究不应成为主题教学的惟一的方式,针对不同的主题,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讲授方式依然是有效的。
顾虑四:与现行的高中生物教学大纲相比较,高中生物新课程的实验内容、数量和类别都有显著地变化。
例如,《大纲》中确定的学生实验内容共有20个,其中有16个在选修课本内,有4个在必修课本内;《标准》中仅必修部分就有学生实验22个,选修1的实验则多达26个。
如何保证实验课的落实?
实验条件要有保障。
要加强实验室的硬件和软件的建设,同时应尽量创造条件,贯彻低成本、低消耗的原则。
顾虑五:每个模块安排36学时。
如果再采用探究式学习方式,教学内容能否按时完成?
新课程实施后,为原本高中教学中就存在的内容与时间的矛盾会凸显出来而忧心。
普通高中课程时间安排的变化,要求教师改变以往主要按学时备课的方式,加强学期备课和学段备课,以适应模块整体性的特点。
时间上必须保证,不能增加学生负担,放在课后去做;可能压缩的课时要提前安排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