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 指物体的形式(主要是外部特征)起了变化,但个 体认识到物体的量(或内部性质)并未改变。
(3)具体运算阶段(7-11、12)
数目守恒(6~7岁)
基本原理:空间距离改变,数目保持不变
向儿童呈现(Ⅰ)
向儿童呈现(Ⅱ)
A
A
B
B
问儿童:两排珠子一样多?不一样多? “B行多(不守恒)” “一样多(守恒)”
•8岁以后开始把有生命的范围限于自己能活动的东西;更 晚些时候才将动物和植物看成是有生命的
(2)前运算阶段(2~7岁) 泛灵论(Animism)
☺ 皮亚杰认为,前运算期的儿童处于主观世界与物质宇宙 尚未分化的混沌状态,对事物之间的物理因果关系和逻 辑因果关系一无所知,所以思维常是泛灵论的。
☺ 霍尔则认为,儿童在个体意识发展的过程中,重演了人 类意识发展所经历的阶段和过程,这个过程或多或少地 伴随着某种自发的宗教意识的出现。儿童的泛灵论就是 自发宗教意识的特征之一。
第二章 职校生心理发展与职业教育
第四节 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第四节 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 一、皮亚杰的智力发展阶段理论 ☺ 二、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 三、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
(一) 皮亚杰简介
☺ 生平简介:
皮亚杰〔Jean Piaget 1896—1980〕,20 世纪国际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最有影响 的认知发展心理学家,瑞士日内瓦大学教 授,卢梭研究的所长。 1918年(22)获博士学位 1921年受瑞士日内瓦大学邀请任卢梭研究 主任及后任所长 1954年任第14届国际心理学会主席
不可逆性(irreversibility)
思维只能朝一个方向进行,不能够在头脑 中使物体恢复原状。
(2)前运算阶段(2~7岁)
直觉性(concrete)
•以知觉到的形象作为思维的依据。往往只注意到事物的 某种显著特征,而看不到事物同时变化的若干维度。 •往往只注重结果、状态,而不关注变化的过程。
•如:通过数手指和摆弄糖果等实物来计算,识字要 有图片或事物才能理解字义。
实验者从A、B、C、D四个角
度拍摄照片。孩子站在上述四位
置之一。给他看拍摄照片,要求
其挑选出对面位置上的人所看到
的是哪运算阶段(2~7岁)
自我中心
☺ 意味着对认识世界的相对性和协调观点缺乏理解 ☺ 不自觉地将自我的品质和看法强加于事物和他人的立
场
(2)前运算阶段(2~7岁)
☺ 国外有些心理学家不同意皮亚杰的观点,认为儿童虽具 有泛灵思想,但不普遍。
(2)前运算阶段(2~7岁)
自我中心言语
• 受自我中心思维影响,儿童往往从自己的观点出发来说话。
•分为三个阶段(或三种表现形式): •重复:感受说话的愉悦. •独白:帮助自己进行思维,伴随或强化儿童的思维、动作。 • 集体独白:一个孩子的说话似乎刺激了另一个孩子的言语,但事实 上他们都是各说各的,互不相干。
☺ 著作
40多本专著 200多篇文章 最重要的著作是《智力心理学》
(二)儿童智力发展阶段理论
▪ 1、儿童智力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提出与感知运动图式、前运算图式、具体运算图式及形式运算图式 相对应的关于儿童智力发展的四个阶段。 儿童智力发展阶段性理论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含义
▪ 第一,心理发展过程是连续的,又有阶段。 ▪ 第二各阶段都具有独特的结构,标志着一定阶段的年龄特征。
☺ 具体运算:
这种思维一般不能离开具体事物的支持; 运算是零散的不能组成一个结构整体。
(3)具体运算阶段(7-11、12)
☺主要认知特点:
具体的逻辑推理 守衡性(conservation) 群集结构(groupment)
(3)具体运算阶段(7-11、12)
•守恒(conservation)能在变化的情况下 把握事物的本质。
(2)前运算阶段(2~7岁)
泛灵论(Animism)
•儿童认为运动的、但本身无生命的物体是具有生命的,有动 机和意愿;不能很好地区分心理的、物理的现象.
• 4~6岁儿童把一切事物都看是有生命、有意识、活的东 西,常把玩具当作活的伙伴,与它们游戏、交谈;
•6~8岁儿童把有生命的范围限制在能活动的事物;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 认知特点:
❖ 儿童依靠感知动作适应外部世界,构筑动作格式,开始认识客体永久性 (Object permanent),末期出现智慧结构。开始区分自己和物体,逐渐 的了解动作与效果之间的关系,获得初步的时空观念。
获得了客体永久性 (Object permanent)
❖ 所谓客体永久性是指儿童脱离了对物体的感知而仍然相信该物体持 续存在的意识。儿童大约在9~12个月获得客体永久性。 – “屏幕效应”、“隧道效应”
(3)具体运算阶段(7-11、12)
☺ 运算:是皮亚杰理论的一个特定概念
特点:
• 观念性:是一种内化的动作,既能在头脑中进行思维。
• 守恒性:能在变化的情况之下,把握事物的本质。
• 可逆性:是一种可逆的动作,即能朝着一个方向前进,又能向相反方 向运转。如1+1=2,它的相反就是2-1=1
• 系统性:协调成为一个整体。
形成了因果联系
(2)前运算阶段(2-7岁)
两个小阶段:
☺ 前概念或象征思维阶段(2~4岁)
象征性游戏(假装游戏)出现 延迟模仿、语言符号灵活运用 象征:与象征物之间有明显相似之处 符号:与被表达物之间无客观上的相似,但主观上有紧密联系, 如语言
☺ 直觉思维阶段(4~7岁)
(2)前运算阶段(2~7岁)
主要智慧(认知)特点
☺ 自我中心(egocentrism) ☺ 不可逆性(irreversibility) ☺ 直觉性(concrete) ☺ 泛灵论(Animism) ☺ 自我中心言语
(2)前运算阶段(2~7岁)
自我中心(egocentrism)
指儿童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待整个世界,不知 道可以变换角度或者意识到他人有不同的观点。 例:三山实验
(二)儿童智力发展阶段理论
▪ 第三,各阶段出现有一定的次序。 ▪ 第四,前一阶段是后阶段的结构基础。 ▪ 第五,两个阶段之间非截然划分。
(二)儿童智力发展阶段理论
2、儿童智力发展阶段理论
☺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 前运算阶段(2~7岁) ☺ 具体运算阶段(7 ~ 11、12岁) ☺ 形式运算阶段(1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