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几何量测量基础

2-几何量测量基础

2 几何量测量基础
一、填空题:
1、测量是将被测(几何量)与作为计量单位的(标准量)进行比较,从而确定两者(比值)的过程。

2、一个完整的测量过程包含的四个要素是:(被测对象)、(计量单位)、(测量方法)和(测量精度)。

3、量块按“级”使用时,应以量块的标称长度作为(工作尺寸),该尺寸包含了量块的(制造误差)。

4、量块按“等”使用时,应以经检定后所给出的量块的中心长度的实际尺寸作为(工作尺寸),该尺寸排除了量块的(制造误差)的影响,仅包含检定时的较小的(测量误差)。

5、量块按“等”使用的测量精度比按“级”使用的(高)。

6、计量器具按其本身的结构特点进行分类可分为:(量具)、(量规)、(计量仪器)和(计量装置)。

7、测量方法按计量器具示值是否为被测几何量的量值分为(绝对测量)和(相对测量)。

8、我们在用光切显微镜测量表面粗糙度时用的测量方法为(间接测量法)。

9、按测量方法分类,用游标卡尺测量轴的直径属于(直接)测量,(绝对)测量以及(接触)测量。

10、测量误差是指被测量的(实际测得值)与其(真值)之差。

11、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主要有:(计量器具误差)、(方法误差)、(环境误差)和(人员误差)。

12、测量误差按其性质和特点,可分为(随机)误差,(系统)误差和(粗大)误差等三种。

13、正态分布曲线中,标准偏差σ决定了分布曲线的(分散程度),x决定了分布曲线的(位置)。

1、测量误差按其特性可分为(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和(粗大误差)三类。

2、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可归纳为(计量器具误差),(方法误差),(环境误差)和(人员误差)。

3、随机误差通常服从正态分布规律。

具有以下基本特性:(单峰性),(对称性),(有界性),(抵偿性)。

4、系统误差可用(修正法),(抵偿法)等方法消除。

5、被测量的真值一般是不知道的,在实际测量中,常用(算术平均值)代替。

7、测量器具的分度值是指(相邻两刻线所代表的量值之差),千分尺的分度值是(0.01mm)。

8、测量器具的测量范围是指(在允许的误差限内计量器具的被测量值的范围),测量直径为φ33mm的轴径所用外径千分尺的测量范围是(25~50)mm
9、量块的研合性是指(量块的一个测量面与另一量块的测量面或另一经精密加工的类似的平面,通过分子吸力作用而粘合的性能)。

10、在实际使用中,量块按级使用时,量块的尺寸为标称尺寸,忽略其(制造误差);按等使用时,量块的尺寸为实际尺寸,仅忽略了检定时的(测量误差)。

二、判断题:
1、量块按“级”使用时忽略了量块的检定误差。

(×)
2、量块按“等”使用比按“级”使用测量精度高。

(√)
3、量块测量按“等”使用比按“级”使用测量精度低。

(× )
4、测量仪器的分度值与刻度间距相等。

(×)
5、在相对测量中,仪器的示值范围应大于被测尺寸的公差值。

(√)
6、若测得某轴实际尺寸为10.005mm,并知系统误差为+0.008mm,则该尺寸的真值为10.013mm。

(×)
7、测量环境误差中,温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最大。

(√)
1、直接测量必为绝对测量。

( × )
2、为减少测量误差,一般不采用间接测量。

( √ )
3、为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应尽量选用高等级量块作为基准进行测量。

( × )
4、使用的量块数越多,组合出的尺寸越准确。

( × )
5、0~25mm千分尺的示值范围和测量范围是一样的。

( √ )
6、用多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表示测量结果,可以减少示值误差数值。

( × )
7、某仪器单项测量的标准偏差为σ=0.006mm,若以9次重复测量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其测量误差不应超过0.002mm。

( × )
8、测量过程中产生随机误差的原因可以一一找出,而系统误差是测量过程中所不能避免的。

(×)
9、选择较大的测量力,有利于提高测量的精确度和灵敏度。

( × )
10、对一被测值进行大量重复测量时其产生的随机误差完全服从正态分布规律。

( √ )
三、选择题:
1、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有( A B)
A、量块按级使用时,工作尺寸为其标称尺寸,不计量块的制造误差和磨损误差。

B、按等使用量块,需加入修正值,测量精度较高,可使用制造精度较低的量块进行较精密的测量。

C、量块按级使用比按等使用方便,且测量精度高。

D、量块作为尺寸传递的长度标准,也可以用于计量仪器示值误差的检定标准,也能用于零件的直接测量。

、用公法线千分尺测量齿轮公法线长度的方法属于(②)。

①相对测量法②绝对测量法③综合测量法④间接测量法
、用万能测齿仪测量齿距累积总偏差Fp是使用(①)。

①相对测量法②绝对测量法③综合测量法④间接测量法
2、测量与被测几何量有一定函数关系的几何量,然后通过函数关系式运算,获得该被测几何量的量值的方法,称为(D)。

A、相对测量法
B、被动测量法
C、综合测量法
D、间接测量法
3、用立式光学比较仪测量Φ25m6轴的方法属于(B)。

A、绝对测量
B、相对测量
C、综合测量
D、主动测量
4、用光切(双管)显微镜测量表面粗糙度轮廓幅值参数Rz的方法属于(C)。

A、综合测量法
B、直接测量法
C、非接触测量法
D、接触测量法
5、用万能卧式测长仪测量孔的直径的测量方法属于(A)。

A.绝对测量 B.相对测量 C.综合测量D.非接触测量
6、下列测量中属于相对测量的有( B )。

A、用千分尺测外径
B、用光学比较仪测外径
C、用内径百分表测内径
D、用内径千分尺测量内径
E、用游标卡尺测外径
7、测量两个直径分别为200mm和100mm的孔,大孔的测量绝对误差+0.02mm,小孔的测量绝对误差+0.01mm,两个孔的测量精度相比较,(C)。

A、大孔较高
B、小孔较高
C、两者相同
D、无从比较
8、测量工件时,由于测量温度变化产生的测量误差属于(D)。

A、计量器具误差
B、方法误差
C、人为误差
D、环境误差
9、在测量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某尺寸重复测量4次,计算得到单次测量值的标准偏差为6um,则用4次测量值的平均值表示测量结果的测量极限误差为(B)。

A.±4.5um B.±9um C.±12um D.±18um
10、对某几何量等精度测量16次,得到一测量列,单次测量值的标准偏差为8um,则该测量列的算术平均值的测量极限误差为(D)。

A.24um B.6um C.±24um D.±6um
11、取多次重复测量的平均值来表示测量结果可以减少(C)。

A.定值系统误差 B.变值系统误差 C.随机误差 D.粗大误差
12、含有下列哪项误差的测得值应该按一定的规则,从一系列测得值中予以剔除(D)。

A.定值系统误差 B.变值系统误差 C.随机误差 D.粗大误差
13、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时,正常情况下,应将( A )予以剔除。

A、粗大误差
B、随机误差
C、系统误差
D、三种误差
14、粗大误差使测量结果严重失真,对于等精度多次测量值中,凡是测量值与算术平均值之差绝对值大于标准偏差σ的(C)倍,即认为该测量值具有粗大误差,即应从测量列中将其剔除。

A.1 B.2 C.3 D.4
1、下列测量中属于间接测量的有(D、E)。

A、用千分尺测外径
B、用光学比较仪测外径。

C、用内径百分表测内径。

D、用游标卡尺测量两孔中心距。

E、用高度尺及内径百分表测量孔的中心高度。

2、下列测量中属于相对测量的有(B、C)。

A、用千分尺测外径。

B、用光学比较仪测外径。

C、用内径百分表测内径。

相关主题